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中美:一榮俱榮 一損俱損

    美國負責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詹姆斯•凱利近日抵達北京,開始就美國的導彈防禦計劃向中國做解釋。他還將和中國官員就兩國關係、台灣問題和偵察機問題交換意見。專家認為,凱利的這次中國之行極為艱難,不過,中美兩國關係在經歷動蕩之後還是會穩定下來的。

    美國高級外交官、助理國務卿詹姆斯•凱利計劃星期一到達北京。凱利到北京的核心任務是就布希總統提出的國家導彈防禦系統向中國方面做出説明。中國多次表明,美國的這個計劃將會引起軍備競賽,所以堅決反對。

    上星期六,隨同中國總理朱鎔基在巴基斯坦訪問的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章啟月表示,美國特使訪問的許多國家,都對美國針對朝鮮和伊拉克等國家的反導彈系統計劃抱有和中國一樣的疑慮。路透社引用中國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教授閻學通的話説,中國的立場非常堅定,不會支援美國的這個導彈計劃。法新社的分析説,美國和中國在這個問題上的立場很難有所接近。

    如何歸還偵察機是另一個棘手問題

    凱利這次要和中國方面討論的另外一個主要問題,是如何讓停留在海南島的美國偵察機離開。這架偵察機在4月1日和中國軍用飛機碰撞之後降落在海南島。美國方面認為,經過修復,飛機可以直接飛回美國,但中國方面堅持認為,偵察機進入中國是對中國安全的挑戰,如果讓它再飛離中國有損中國的尊嚴,所以建議美國通過海路讓這架飛機離開。

    中國報紙引用中國學者黃學海的話説,最好的方法就是把這架飛機拆卸後,從海路運回美國,美國應該可以接受。但是,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赫爾姆斯上星期六表示,美國不應該讓中國拖著走,應當讓飛機飛回來。亞洲許多國家對美國特使凱利的這次北京之行也相當關注,它們認為,美中對抗將影響這個地區的局勢穩定。《遠東經濟評論》引用日本神戶南山大學的一位國際關係教授羅彬•林的話説,美中關係緊張並不只是台灣問題,從根本上説,由於蘇聯的解體,北京和華盛頓的經濟關係雖然比較密切,但雙方都沒有進行戰略合作的動機。中國希望在東亞地區運用自己的力量擴大自己的影響,美國則為了自己在這個地區的利益要限制中國的行動。

    但是,上海復旦大學國際問題中心副主任沈丁利教授認為,中美兩個世界大國展開闔作對雙方都有利。

    沈丁利説:"中美兩個國家比較大,比較重要,對穩定全球形勢、亞太地區安全可以起很大的作用。可以看到形勢不穩定,對對方不利,但不希望對自己不利。穩定是共同利益。我對布希比較有信心……”

    中方學者不擔心美國圍堵

    一些美國問題分析人士認為, 布希內閣中以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為代表的鷹派認為中國是美國潛在的對手,無論中國將來是否成為民主社會,強大的中國都將威脅到亞洲的現狀和美國的全球利益。基於這種認識,他們主張要以強硬的姿態來處理對華關係。美國最近擴大對臺軍售和協防台灣的言論,都被廣泛看成是鷹派在對華關係上佔據了主導作用。不少亞洲國家擔心這會導致中美兩國在亞太地區的對抗。沈丁利教授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的時候對這種憂慮並不介意。

    沈丁利説:“把中國看作競爭者,要圍堵中國,美國要有能力這麼做,做做也不妨。但我覺得,美國大概沒有能力。因為中國的發展是中國12億人民想要做的事情,這是任何國家都阻止不了的。美國要停止和中國的各方面交流,對美國沒有好處。美國處在兩難當中,不能夠做一個對中國不利的同時對美國沒有不利的事情。它做不到,一定要做只能對大家都不利。”

    沈丁利教授指出,美國的資本家為了個人的利益,要發展,美國政府無法控制他們。資本的本性就是擴張,美國資本就要到世界盈利最大的地方去,中國就是這樣的地方。他們投資中國賺了錢,中國人得到了工作,獲得了美國的技術,成長髮展。所以中國的成長髮展是不可避免的。美國為了自己的發展而在客觀上推動了中國的發展,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遠東經濟評論》的一篇分析認為,中國利用經濟力量來左右外交形勢的能力是有限的,因為中國自身的發展也要依靠來自美國和日本的投資。

    

    美聯社2001年5月14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