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中國統計的可信性增加

    中國公開統計的可信性一直受到質疑。有人指出有存在國家進行捏造的嫌疑,而那些詳細的、包羅萬象的統計能迅速發表也加深了懸念。

    但是,國家統計局正在向由專業人士組成的近代組織轉變。組織性的捏造本來是非常困難、幾乎是不可能的。

    可信性已經不再是重要的問題。但在正確性和一貫性上還存在著問題。要有效地使用統計,必須認清統計的界限。

    發展中國家裏最詳細、範圍最廣的統計

    企業和政府在制定計劃時很大程度上要依賴那些可信賴的統計。對那些在中國展開事業的外國實業家和投資家們來説,要了解中國的統計是個很重大的問題。那些對中國不太熟悉的人特別想知道北京公開發表的數字是否正確並值得信賴。

    那些不是中國問題專家的人或許會對現在的中國充斥著公開統計而感到驚訝。由於過去實行的中央計劃經濟,中國在從縣到市、從省到國家統計局的全國範圍內留下了一個相當精幹的統計報告網。現在,國家統計局有專職工作人員6萬餘人,從事經濟、社會統計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國家統計局發行的2000年中國統計年鑒是一本厚達888頁的龐大的總括性年鑒。經濟、社會方面的一系列統計收錄到1999年為止。共分為23個部分,從國民經濟計算(附1997年的産業相關表),到人口、就業、投資、消費、生産、物價、財政、貿易、觀光、教育、科學、體育、公共衛生、社會福利,囊括了所有的一般統計項目。標題、小標題、説明都有英語譯文。而且,所使用的概念和術語幾乎毫無例外地都遵守國際慣例。

    省、市、經濟特區也發行各自的統計年鑒。以廣東省為例,就有2000年廣東省年鑒(681頁)、2000年廣州市統計年鑒(574頁),以及許多地方政府的統計年鑒(如東莞縣、惠州市等)。深圳和珠海等經濟特區也公開了2000年深圳統計資訊年鑒。

    第三個消息來源是中央政府的各部委定期發行的統計年鑒。從國家統計局獨立出來的各個部委的統計網是一個消息來源。重要的有中國海關統計年鑒、中國農業部統計年鑒、中國人口統計年鑒、中國科(學)技(術)統計年鑒等等。

    鋼鐵業、汽車業、化學、機械、有色金屬、電動機業等主要的産業和商業也發行各自的統計年鑒。就統計的詳細程度和所覆蓋的範圍而言,發展中國家中沒有堪與中國匹敵的。

    這些統計中有許多重復之處。縣市級的統計年鑒必然包括在省一級的年鑒內,最後又被寫進全國的年鑒裏。

    中國的統計系統令人驚奇之處,不僅在於其包羅萬象,還因為其發表全國統計的速度之快令人震驚。例如處理2000年統計的全國年鑒將於今年7-9月份發行。更令人驚訝的是,工礦業生産、進出口、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通常都在第二個月的中期就能公佈。考慮到中國經濟的規模和多樣性,能如此迅速地發表這些重要的統計實在令人感到不勝驚訝。

    國家統計局豐富的人力資源必然能輕易地對統計數據進行迅速處理並加以發表。不過,最重要的還是因為國務院認可國家統計局的發言人在事先未經政府許可的情況下能夠直接公佈主要指標。

    組織性的捏造幾乎不可能

    中國政府屢次公然指責地方政府在統計上“弄虛作假”。中國政府也于1998年批評一部分部委當局,為了顯示已完成朱鎔基總理提出的“經濟增長率8%”的目標,而在國內生産總值(GDP)上弄虛作假然後上報。

    儘管如此,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約50年間,並沒有證據表明中央政府統計當局有意識地、組織性地捏造統計數據。基於以下的理由,政府進行捏造是不可能的。

    無論怎樣的政府要對經濟、社會統計進行大規模並且是組織性的捏造,在技術上、政治上都很困難。

    要對公開統計進行有意識的捏造,就必須經過一些繁瑣的手續,從中央直到地方政府就得分別管理兩本紀錄(一本是公開用的,另一本則在一定範圍內使用)。

    要做多份紀錄,就會把事態搞得更複雜。因為必須決定內部情報可以告訴哪些人。政府能夠一直欺騙國民嗎?

    如果對工資、物價、家庭收入、通貨膨脹率等統計進行不正當處理,國民能根據個人的經驗指出其錯誤。竄改統計還會使其他的官方資料也全部失去可信性。

    像對外貿易和外國投資這些數據,由於有外國參加,很難進行竄改。在增長率上做手腳也是危險的。如果虛報數據的話,下一年再做同樣的事就會更加困難。因為增長率是基於有力的複利原則上的積累性過程。

    政府沒有必要竄改數字。如果是權威主義式的政府,要隱瞞其所不喜歡的消息是很容易的。他們是應該能夠選擇所要公開的統計的。

    但中國的統計依然有很多地方不正確,或缺乏一貫性。這是因為擔任統計的人並不完全具備資格。印度、印度尼西亞等較大的發展中國也在為同樣的問題頭痛。

    經濟改革進程中出現的一些形式主義的東西與歪曲統計有關。有些企業為了逃稅而少申報利潤,或以別的理由隱瞞損失。還有些企業為了逃避關稅而少申報進口數額,或是為了爭取優惠措施而多申報外國投資。

    這些不正當行為,只要中央當局不鼓勵,就不會成為組織性問題。原則上,調查對象在絕大多數場合,都能根據數學法則取得少報與多報的平衡,不至於完全脫離事實。

    國家統計局正在向由專業人士組成的近代組織轉變。用近代手法和最新的計算技術來處理不斷增加的中國經濟、社會統計。數據收集和傳送手段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以前數據是通過郵局上報的,其後則補充以電話的形式。90年代初期以來,開始使用傳真,最近還利用電子郵件、因特網。

    2000年中期開始,大型製造業和商業有義務直接向國家統計局提出統計報告。其中包括5000家大型製造業,3000家大型建築公司,1200家大型商業。更為重要的是,國家統計局先前對舊式的數據收集體系進行了改革,規定中國5000家大型企業不必通過地方政府,而有義務直接向國家統計局提出統計報告。

    殘存的偏差

    根據這些改革,不僅統計的處理與發行更為迅速,還能避免地方政府的不正當介入,把不負責任的工作人員做假賬的可能性壓到最低限度。

    國家統計局為了加大作假的難度,還進行事後調查,對有疑問的數據為確定來源而派遣工作組。2000年6月修改了統計法,對那些為了政治上、金錢上的利益利用職權竄改統計的人進行處罰。

    今日中國的公開統計,可信性已經不是重要的問題。成問題的是統計的品質不均衡。在正確性和一貫性上還有偏差。特別是企業效益、失業、人口移動、出生率。由於中國行政的效率低下和貪污、走私的蔓延,像進口和外國直接投資等統計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是不正確的。

    

    《日本經濟新聞》2001年4月30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