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中國的全球化:從中關村開始

    位於北京市海澱區的中關村作為中國高科技産業的中心地帶而受到全世界的注目。在這兒,人們不僅可以深刻意識到“中國的資訊革命正在進行”,還能發現中國政府正在向經濟結構中引入全球化標準,並積極推進“中國經濟的全球化”,單從這一點來看中關村就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1980年初的中關村裏集中著許多販賣電器、電阻等電器零件的小商店,當時這兒只不過是北京市的一個小角落。説到促使其發展起來的轉機,就要追溯到四通、聯想等生産電腦和電腦相關産品的廠商的誕生。80年代後半期,中關村附近的大學、研究機構中的學生、研究人員中出現了一批創業者,他們意識到了電腦市場的誘人前景,並富有冒險精神。在他們的努力下,一家家的企業相繼誕生。

    此後,雖然電腦仍是中關村的主力産業,但隨著資訊科技、通訊、軟體、新材料、能源、工廠自動化、生物科學等産業領域的不斷擴展,使中關村一帶企業的數量規模不斷擴大。2000年前11個月這些企業的銷售額高達900億元人民幣。此外,微軟、IBM、蘋果、松下電器、佳能等世界著名的高科技公司全都進駐了中關村,它們在這裡設立研究機構,建立獨資、合資企業,並提供各種技術支援。

    中關村之所以誕生出許多接受了風險投資的高科技公司,其一大原因在於政府對於大學學生、研究人員創業這種與計劃經濟大相徑庭的經濟行為持支援的態度,這恰好與中國的地方政府下屬組織中的鄉鎮企業的創業非常相似。然而,它與鄉鎮企業的不同點在於股份制的實施和所有權的完全分離。在這些企業創立之初,大學和創業者之間的持股份額就已在法律上得到了確定。

    作為其結果,這些企業的人事權、經營權等企業自主權就和西方國家的企業一樣獲得了保障。如果中國的股份制能夠順利推行,這些企業的股票上市就會成為可能。在整個中關村,已有20多家企業在香港主機板市場、香港面向新興企業的第二市場(GEM)、納斯達克、國內A股市場上市,通過這些途徑它們成功籌措到了鉅額資金。

    在中關村發展的初期,是以創業者們的先發制人為特徵。到了90年代中期,大學和研究機構開始積極致力於企業化。例如在清華大學,校內由被稱為集團公司的機構來管理、運營整個學校的研究資産,這實質上是在政府的支援下追求所謂“大學的有形、無形資産的資金化”。也就是説,大學和研究機構正在構建一個使①人才(學生、研究人員)、②“商業種子”(研究主題)、③資金(通過股市籌措資金)等要素一次性備齊的體系。

    清華大學集團公司擁有18個公司的所有子公司和20家相關公司。這些公司簡單相加後的1999年的銷售總額高達32.4億元人民幣,利潤達3. 67億元。

    另一方面,傳統的政府性支援仍存在著。1988年5月,以中關村電子一條街為中心的海澱區一帶被確定為高科技開發區,享受到了基礎設施環境整治、給予各種稅收上的優惠、放寬貿易限制等優惠政策。該地區在國家批准的高科技開發區中屬第一號,此後才出現了全國各地興建高科技開發區的熱潮。

    政府有關機構在今後三年間將面向中關村投入總額高達160.7億元的資金。中國政府希望通過資訊網路的寬頻化、建設細分各個行業的科學公園、孵化培育能力的強化、在美國矽谷設立常駐事務所、以優惠政策吸引海外留學生歸國、完善道路居住環境、支援企業上市、界定銀行融資範圍等措施來建設一個中國版的“矽谷”,為此還將在中關村實行各項極為優厚的政策。

    在證券市場上,中國正在模倣納斯達克市場著手建設一個以培育高新技術企業為目的市場——“創業板市場”。預備上市的公司只要達到了標準就可上市,並不會因所有制不同而有所差別。中關村的高科技企業現在已能在香港股市和國內A股市場上市,如果“創業板市場”一旦建設完成,這些企業的資金籌措將變得更為容易。 

    日本的“軟銀”和歐美的風險資本從前年年底到去年五月前後,已對中關村進行了積極的投資活動。由於世界性IT泡沫經濟的顯現,這一動向已告一段落。但隨著“創業板”的創設、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資本自由化的進展等,海外資金蜂擁而入的情況很可能再次出現。

    中關村企業的經營形態和經營者的想法和西方各國企業的幾乎完全相同。這與陷於大量抱有從計劃經濟時代遺留下來的不良資産、政企不分、人員過剩等狀況的國有企業是完全不同的。

    現在,中國政府以中關村為模型,希望在全國範圍內推廣同樣的高科技開發區。今後,如果中關村型企業能夠順利增殖,國有企業的淘汰將不可避免。就像奧賽羅棋一樣,中國經濟將在某個時點發生很大的變化。

    世界經濟的全球化,在中國的中關村就能清楚地窺見。中國和世界融為一體的時代正在向我們走近。

    

    日本《世界週報》2001/3/13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