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零售商做好準備迎接入世挑戰

    早在中國準備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前,其主要零售企業就已經學會了如何與外國企業競爭,外商們將發現這裡的市場並沒有他們想像中的那樣對他們有發展前途。國務院經濟體制改革辦公室高級經濟學家石偉(音譯)如是説。

    “我們的對策就是使國內的公司控制市場,然後再向外國公司敞開大門”,他説,“這已經在電信市場實行了,並將同樣應用於零售業。”

    人們一般都認為,加入世貿組織之後,中國的零售市場將向世界敞開,這無疑是外商們得到的最大好處之一。因為外國企業擁有的資金、先進管理經驗和科學技術,都是中國企業所不能比的。

    1999年11月,在北京達成的有關中國入世的協議中,美國就獲得了在銷售方面的特權,這也是其獲得的最大成功之一。“中國的這一承諾反映了在銷售領域中廣泛的承諾——包括批發、從一個固定地點向外分銷、零售、保養和維修,以及送貨。”美方説:“美國將能夠在中國同時銷售進口産品和在中國製造的産品,這無疑為美國的出口提供了巨大的發展機遇。”

    在這一協定中,歐盟同時使中國同意提高其所限制的特定合資企業的數量,並也在大型商場和實際中的所有連鎖店實行,還將允許增加總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的外商獨資商店的數量。

    但石偉説,事實已經大大超過了這一協定。

    “1992年,中央政府批准了在零售業‘試驗性的’合資企業的最大數量為20家。但實際上地方政府歡迎所有外資企業,因此也就沒有了界限。去年年初時,這一部門已有540家外商投資企業,其中包括中外合資和外商獨資企業,而現在這一數字已經超過了700家。”石偉説。

    “外商在商場的投資大部分都是失敗的,而所有人都想投資的地方則在超級市場和批發市場。”

    “到去年4月為止的一年內,中國最大的四家超級市場連鎖店的資産週轉率在31%至71%之間,是目前為止零售業中最高的。中國企業已經從外商那裏學到了秘訣,並能成功地與之競爭。”

    中國超市中處於領導地位的是上海聯華超市公司,也是全國最有影響的零售企業。去年其總資産額已達100億元,比1999年的73億元增長了37%。它在中國南部已經有了958家連鎖店,而它目前的目標是在2005年建立5000家。

    同時,聯華還在山東、浙江、河南、河北、江蘇和雲南建立了生産基地,主要生産肉、蛋、蘋果及其他食品。“農民根據聯華所要求的大小、品質和環境水準的規格進行生産,然後由公司來購買他們的産品”,石偉講到。

    “到1995年時,聯華還在虧損。但後來它將自己從國有企業轉變為了一個股份制企業,國家擁有30%的股份。現在它有了足夠的資金,也不再需要從銀行貸款了。”

    在聯華之後,其他幾家最大的零售企業是華聯、農工商超級市場和北京物美。在資産額總數排名前三位中有法國家樂福。去年其銷售額約為80億元,它在中國共有26家分店,其中6家在上海。而今年它正計劃在東北的哈爾濱和長春增開新分店,以及在山東的濟南和海南的海口。

    家樂福銷售部負責人羅定中(音譯)説,價格是家樂福在競爭中取勝的法寶。“考慮到中國的消費水準,在價格上的一小點變動都會産生巨大的變化。如果一家商場有不到一塊錢的價格優勢,就有很多顧客會多走20分鐘的路去那裏買商品”,他説。

    武漢最大的零售企業之一的漢生集團經理張先華(音譯)説:“家樂福在管理和運作上是有過人之處,但市場競爭非常之激烈,價格産生的利潤差額只有2%到3%。”

    石偉先生最後提到,北京、上海、廣州的市場已經基本飽和。“對外國企業來説,市場機遇在中國中部的大城市,如鄭州、武漢、成都、長沙、西安和昆明。那裏的地方政府會很歡迎它們。我給它們的建議是,找一個地方合作夥伴,但要保留控股權。”

    “對於西部,除了烏魯木齊,市場機制都還不完善。而十年之後,下一個大市場就在農村。”

    

    《南華早報》2001年1月4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