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中國面臨水資源危機

    今年,中國政府將會批准一個耗資250億人民幣的水利工程。這將是一個同三峽大壩一樣耗費巨大財力、物力的工程。這個工程計劃把長江水通過1200公里的管道運往乾旱的中國北方地區,以解決那裏水資源緊張的問題。造成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是過去的50年來,人為因素對河流生態系統造成的無法挽回的破壞。

    很多人認為,近年來中國北方地區的乾旱是氣候原因搞得鬼,這種氣候現象不會持續太久。南水北調工程的最終出臺表明瞭中國領導人已經放棄了原先持有的這種幻想。他們開始正視造成水資源越來越稀少的真正原因,那就是過去因為經濟等因素而導致的對森林、沼澤和草原等植被的大規模人為破壞。

    南水北調將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水資源轉移工程。為實現這一工程,至少有20萬人將離開他們的故鄉,轉移到其他地方居住。這也是為什麼南水北調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一直停留在認證階段,而沒有付諸實施。但是現在中國北方對水資源的渴求,已使這一工程的實施迫在眉睫。在過去的兩年裏,長江以北的兩條主要河流已經基本乾枯。黃河、淮河,包括河北省的白洋淀,這些曾經孕育了中國5000年文明的水體都正在斷流與乾涸的邊緣線上掙扎,這樣的情形也正在內蒙古大草原上發生著。上述河流基本上都已成為間歇性的河流,在雨水充沛的夏季,大量降雨會導致洶湧的洪水,對沿岸的人民生命財産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而到了乾旱的冬季又會斷流。黃河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大多數年份裏,黃河在距海還有800公里的地方就已乾枯。

    這些情形的發生始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政府為保證糧食産量盲目開墾荒地,動員全國力量圍湖造田,並在各條主要河流上建造了八萬餘座水壩,移民6000萬以建築各種水庫,他們希望這些水利設施能取代自然生態。而事實上這些工程現在的功能更像是歷史的紀念碑,他們中的大多數都已失去了利用價值。

    但是,大自然卻已開始了對人為破壞的反擊。今年,為了保持黃河河水不再斷流和下流工業城市的供水量,黃河沿岸的水庫必須全部開閘放水。天津是中國的第三大工業城市,可是從三十年前開始,這個城市就必須依靠越來越遠的水源來維持供水。地下水已開採殆盡,天津現在只能利用其北方的灤河與白洋淀的河水維持其生活和工業用水。因為自然濕地的消失,很多專家都擔心人造沼澤將無法抵擋海水對這個城市及其港口的吞沒。

    面臨水資源短缺問題的不僅是天津這樣的大城市。在中國廣大的農村地區,成千上萬的農民也在為他們賴以生存的水源發愁。天津附近的田野曾一度是中國北方的主要産糧地,而今天,由於水價上漲導致生産農作物的成本過高,大部分的農民都已放棄務農而另謀生路了。去年在農業大省湖北,因為大旱使370座水庫和48000口深井全部乾枯,上百萬的農民找不到灌溉用水,只好放棄種植水稻、小麥這些耗水量大的農作物。

    水資源短缺的另一個原因是污染。在過去的十年中,天津市忽視了污染將造成的嚴重影響,幾乎沒有為廢水的治理投資一分錢,結果使提供市區生活用水的水庫成了最大的污染源,工業廢水、農藥殘余物大量存在於其中,用這些水灌溉的農作物也含有劇毒。對這些被污染的食物或水的食用或飲用,導致了天津及其附近地區肺癌與肝癌發生率的增高。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中國其他地區,對長江水資源的浪費也與黃河幾乎一樣。沿著長江的幾個主要省份如江蘇都必須控制用水量,將其分配給嚴重缺水的地區。上海對地下水的過度開採已經導致城市地面的下沉。由於長江上游森林遭到破壞,水土流失嚴重,中國政府不得不耗鉅資在幹流與支流的兩岸建築堤壩。目前中國每年因為環境破壞所造成的損失為500億人民幣。

    但是這種嚴重的勢態還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在中國,目前還沒有像東歐或前蘇聯那樣的民間團體,去呼籲保護重要性關乎生死的水資源。中國政府在制定第十個五年計劃時,已將對主要河流源頭與上游生態的保護列入日程安排。這其中包括了增加綠化面積、保護沿岸森林。對廢水的再迴圈、再利用也已成為政府今後投資的主要項目。但是如果沒有公眾的廣泛支援,這些工程與相關的立法都將無法發揮作用。中國國家環保總局作為全國唯一的環境保護機構,只有200名公務員,每年僅有極小的預算,這與它的實際地位是極不相符的。因為這樣的實力無法與污染和浪費水資源的大企業及它們背後的地方保護主義相抗衡。要想真正的保護水資源,中國政府還需做出更大努力。

    

    《國際先驅論壇報》2001年1月5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