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美國專家援助中國熊貓工程  

    內珀維爾人達拉斯利普斯金最近剛從中國返回美國。在中國四川省的臥龍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利普斯金參與了一個關於挽救大熊貓的國際交流項目。目前,瀕危動物大熊貓的自然生存地帶正在不斷縮小。

    中國人一直在努力保護已經為數不多的野生大熊貓,並期待通過人工養殖的方式將這個珍貴物種永遠保存下去。

    30歲的利普斯金是美國聖地亞哥動物園的高級熊貓飼養員。中國人在挑選他們的熊貓寄養地的時候總是很謹慎,而聖地亞哥動物園的設備竟然獲得了中國人的信任,由此得到了一對大熊貓的寄養權。利普斯金正是由於成功參與了大熊貓繁殖與新生幼仔的護理過程,才被挑選出來赴四川臥龍進行經驗交流的。在臥龍,利普斯金研究了中國的熊貓養護技術,並把她自己的心得體會告訴中國的飼養專家。

    “那裏一共有15名中國專家。”利普斯金説。“他們大多數是年輕的男性,但年紀最大的也有六十歲了。剛過去的時候我很拘謹、小心,因為與他們不能很好地交流。我知道他們都非常聰明。”

    幾個星期之後,中國人建議利普斯金在晚上開設英語課程。“從此,交流的堅冰開始被打破。他們學習得非常快,因為他們想問我許多關於美國人的問題——我們是怎樣做、怎樣想的。他們教我打麻將,甚至請我到他們家裏做客。我們成為了朋友。如果現在他們來美國見我,彼此間一點陌生感都不會有。”

    “我在臥龍的時候,那兒誕生了兩隻孿生熊貓寶寶。”利普斯金補充道。“熊貓媽媽每次只能照顧一隻幼仔,於是中國的飼養員們每隔三四天就要把兩隻幼仔對調一下。一隻留給母親看管,另一隻被放進保育箱,用母奶與人工營養品的混合物餵養。由於保育箱裏舖有熊貓皮毛,幼仔的情緒一直比較穩定。”

    利普斯金也拿出了自己的絕招——用“坐”、“躺”、“起立”等簡潔的命令來訓練大熊貓。對熊貓這種體型巨大、行動遲緩的動物來説,以密碼來使它們自覺挪動體位、把爪子放回籠子裏是非常行之有效的。如果一隻大熊貓把身體探出飼養籠的柵欄之外,它將受到不給食物的懲罰。

    “在它們聽我話的時候,同樣能得到食物作為獎賞。其實語音命令並不可靠,因為人們的嗓音差別很大。但這些熊貓還是很快學會了對密碼的正確反應——奧妙就在於它們會把密碼與相應的美食款待聯繫起來。一旦它們做出服從命令的行動,食物能強化它們的記憶。”

    利普斯金説,人工飼養大熊貓的日常生活應該儘量的豐富多彩。“為了防止它們産生厭倦情緒,我們要丟給它們各種玩具、不斷改變飼養園裏的環境、製造多樣化的嗅覺刺激。它們喜歡一種直徑21英寸的充氣大球,一見到這種球就又滾又拍,玩個不停。我們還給它們各種不同的無毒物品任它們撕咬。有時我們在樹榦裏鑽洞,放上食物等它們發現。它們會對強烈的刺激性氣味産生興奮。”

    聖地亞哥動物園為了其飼養的兩隻大熊貓每年要支付中國政府100萬美元。但這些錢相比中國用在熊貓保護工程上的金費還是太少了。臥龍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目前仍然缺少先進的實驗室和動物醫療設備。為了支援中國人對大熊貓的保護與科研,利普斯金與同事帶去了聖地亞哥動物園的超音頻機器等先進設施。聖地亞哥的營養專家還提供了一種以全麥麵包為主的大熊貓食譜來帶代替中國人習慣使用的牛奶稀糊——這些輔助食品都是為了彌補大熊貓所鍾愛的竹子的短缺。

    不久之後,為了使動物園裏的雌性大熊貓能夠順利地懷上第二胎,聖地亞哥原有的雄性大熊貓將被送返中國,用來調換一隻更年輕的雄性大熊貓,屆時,臥龍的一些飼養專家們也會來到美國。利普斯金熱切期待著與他們的重逢。目前雙方一直以電子郵件保持著聯繫。

    在利普斯金回老家內珀維爾探訪父母的時候,她在自己的母校裏講授了一堂動物科學課。同樣,她還在日內瓦和聖查爾斯的學校裏做過類似的講座。每當年輕的的學生詢問她如何才能為動物護養工作做準備時,她總是很高興。

    為了追尋她的異域珍稀動物之夢,利普斯金都快成為一名環球旅行家了。

    “現在,墨西哥城裏有兩隻大熊貓,可他們需要使熊貓繁殖的特別技術。”她説。“我的下一站——國境以南,墨西哥。”——格倫納霍利維

    《芝加哥論壇報》2002年4月4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