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之後,外資銀行期待得更多  

    在加入世貿組織三個月之後,中國很好地兌現了“允許外資銀行為中國本土消費者提供外幣服務”的承諾。不過,分析家們認為,由外資銀行提供的外幣服務在剛開始時會運作得比較難做,所佔的市場份額也會比較小。

    金融市場的放開使外資銀行得以與中國消費者建立前所未有的聯繫。目前,外資銀行正在耐心等待在中國開展業務的母礦——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五年後,外資銀行將獲准在中國進行完整的國內流通貨幣業務。

    週三,東亞香港銀行表示,它已經獲准在中國進行儲蓄、貸款,甚至發行信用卡等外幣金融服務。在此之前,花旗銀行也于本週發表了類似的聲明。花旗銀行的中國分部主管理查德斯坦類把這樣的經歷稱作“美夢成真”。

    據業內人士透露,包括匯豐銀行和渣打銀行在內的其他對中國金融市場關注已久的外資銀行也將緊隨其後。

    在中國入世之前,外資銀行在中國的業務對象被限定在持外國護照者和外資公司之內。

    “這會擴大我們的客戶基礎。”東亞銀行的執行總監説。但他同時表示:“所有外資銀行最期待的,還是能與內地的居民與企業進行人民幣業務。”

    儘管這樣,分析家們還是認為,對於外資銀行來説,一個巨大而迅速的外幣業務市場的出現是極其現實的。

    “我並不認為,這個機遇對所有的外資銀行來説僅僅意味著利潤的增多。”斯蒂芬哈納,總部上海的一家銀行諮詢公司的老總説。“最重要的便是所建立起來的聯繫。未來是什麼樣的?未來就是在任何時間,你都可以和中國的個人和企業開展業務。”

    中國官方的統計數據表明,在未來的5到10年之內,外資銀行將佔據中國外匯儲蓄市場的15%。目前中國的外匯儲蓄總額約為1350億美元。

    而外資銀行還期待著能在相同的時間之內獲得20%到30%的外匯貸款業務。截止到2001年年底,中國國內銀行所發放的外匯貸款總額達到810億美元。

    分析家們認為,這些外來的競爭者們會以更高的儲蓄利率和更優質的服務,給國有銀行——中國外匯業務的主要承擔者——帶來壓力。

    中國已經對超過300萬美元的大額外匯儲蓄和所有的外匯貸款放開了利率限制。但是,由於外資銀行缺少中國四大國有銀行固有的龐大網路,它們無法在短期內具備足以挑戰國有銀行的競爭實力。眼下,對它們有利的消費群體是少數資産雄厚的客戶。

    “要想接近像中國這麼巨大的金融市場,外資銀行還缺少一個廣泛的配送網路。但它們在高消費群體中具有競爭力。”駐香港的美國債信評等機構“標準普爾”的主管説。

    而外匯貸款在目前的中國仍然缺乏吸引力,因為除了商業服務之外,這一業務在中國內地的需求量還相對較低。

    “不會有很多銀行把外匯貸款當作正兒八經的業務。現在它還只是私有銀行發展戰略中的一個步驟。”哈納先生説。(比爾薩瓦德夫)

    路透社 2002年3月21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