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華文多一些尊重  

    由旅遊局出版的《新加坡旅遊指南》華文版錯誤連連,該局雖已全面回收翻譯不正確的手冊,但在許多外國旅客心中所造成的疑惑和留在本地華社內心深層的遺憾卻無法回收。這是繼去年人力部出版的《聯繫新加坡》手冊出現令國人難堪的錯誤後,又一起官方/法定機構華文資料和語文用法錯得離譜的事件,顯示部分官方機構雖然在效應上看重華文市場,但在心態上並不重視華文。

    無可否認,英文是用途最廣,也最方便的官方語言,但其他官方語文也同樣代表著國家的多元文化立場和價值。在我們肯定多數官方機構看重華文市場的同時,部分代表國家形象的機構對華文如此輕率處理,出版令人啼笑皆非的錯誤手冊,讓人心情沉重。用這些因一時疏忽而導致根本錯誤的資料對外宣傳我國的種種美好,肯定與介紹新加坡的原意背道而馳,甚至造成外國人的錯誤印象和認知。

    供國際旅客免費領取的旅遊手冊鬧出類似“匈牙利鬼節”的笑話,事關國家面子,誰也無法一笑置之。這一條翻譯烏龍顯然是因為將翻譯工作交由對本地情況全然陌生的外地人負責,加上把關不嚴才會造成手冊內容與原始資料南轅北轍的錯誤。如果在積極看待華文商業價值的同時,不認真對待華文的學習和使用,誰也沒有把握類似的翻譯烏龍事件不會重演。

    雖然這些錯誤無法以偏概全地否定新加坡的行政效率和制度,但華文資料出錯,的確是對華文使用者的不尊重,所可能引起的不同錯誤解讀,更使我們不得不認真看待。過去一些官方單位和旅遊景點也曾因華文使用不當,引來公眾對有關單位在華文態度上的質疑。在一番口誅筆伐和諄諄善誘後,情況似乎有了改善,然而,潛藏在文字和翻譯的錯誤背後,華文水準的低落和受到輕視的根本問題卻沒有妥善處理。

    隨中國經濟實力的日漸強大,無論是要到中國尋找商機或要吸引來自中港臺的旅客、商人和學生,華文是這塊經商與消費大餅的重要媒介。在學習英語的熱潮席捲神州大地的同時,本地官方和私人機構為爭取中國市場而主動印製華文手冊,是瞄準市場的基本努力。然而,好的出發點若執行不力,反倒成了自暴其短的窗口,不只讓外人看盡洋相,更使我們的華英文水準受到質疑,肯定得不償失。

    我們相信這些以華文資料面向市場的機構有足夠的商業誠意和眼光,但弄巧反拙的結果不但暴露本地行政管理層語文能力不足的窘態,資料出錯加上審查不嚴謹的疏失更顯示我們對待華文力有未逮的尷尬處境。本地肯定有能夠勝任翻譯工作和通曉雙語的人才,但在看待華文價值的層面,相關機構卻不見得有對等的決策和執行機制,以及更重要的專業心態,以致一些機構做足了門面功夫,卻無法端出水準相稱的內容。

    旅遊手冊譯文出錯也許是單一事件,但也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從《聯繫新加坡》到《旅遊指南手冊》的錯誤,可以推知華文水準問題從未改善。效率卓越的官方/法定機構讓錯誤如入無人之境,顯示本地華文水準又敲警鐘。當然,我們不可以一竹竿打翻一船人,從一些官方機構和私人企業印製的手冊資料可以看出,其實認真處理華文資料的公私機構也不在少數。

    此刻,發生這樣的錯誤已經沒有什麼教訓可以學習了。錯誤的發生肯定同一些行政管理層對待華文的心態與作風有密切關係;如果我們還要繼續強調雙語的優勢來作為新加坡招商和招攬人才的賣點,那我們無論如何必須醍醐灌頂。

    《聯合早報》2002/3/25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