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前景難測 摸索重振之策——日刊有關香港發展前景的報道兩篇  

    香港經濟前景難測 加強對大陸攻勢

    7月即將迎來回歸5週年的香港,一直在經濟低迷中苦苦掙扎。三年多來物價一直在下落,通貨緊縮日益深刻。另一方面,大陸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自由化得到促進,香港作為“中國經濟門戶”的作用也發生了動搖。香港當局開始摸索重振之策,試圖確立與大陸之間的自由貿易圈,但香港能否恢復以前的活力,還是個未知數。

    1月下旬,香港財政官員梁錦松訪問了北京,和中國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等部門的官員進行了會談。這是為和大陸建立物品和服務自由貿易圈而在努力爭取北京政府的同意。雙方在締結貿易自由化等“經濟緊密化協定”上達成了一致意見。對香港來説,不設置談判期限的結果不太令人滿意,儘管如此,梁財政官解釋説,還是“達成了友好開放的協議”。

    香港當局加強對大陸攻勢的原因,是來自香港經濟界的要求。隨著中國加入WTO,關稅、金融、流通、情報通訊等服務業將分階段實現自由化,在這一過程中,香港企業的準入條件將變得和外國企業一樣。因此,香港方面試圖通過結成自由貿易圈,比外資早一步進入大陸市場,以便獲得市場佔有率。如果貿易圈構想得以實現,可以産生如下效果,“作為以進入大陸為目標的外資的合作夥伴,香港企業的魅力將得到提高”(渣打銀行)。

    之所以要建立貿易圈,是因為香港認為這對刺激低迷的景氣是不可缺少的。

    97年回歸前後,香港經濟在不動産泡沫下一片繁榮,但亞洲金融危機使其轉為通貨緊縮,到1月為止,消費者物價指數已連續39個月保持負值。不動産價格跌落到回歸前的一半左右,卻依然不能消除供給過剩的感覺。去年11月到今年1月的完全失業率也上升到6.7%,創歷史最高水準。香港必須採取對策激發企業活力、創造就業機會。

    不過,貿易圈即使暫時擋住了景氣惡化,香港經濟的將來還是在於結構問題。香港一直是作為和大陸本土的資金、物流的“轉机站”而發展起來的,大陸市場推進開放後,港口和金融基礎設施也得到完善,對外國企業來説,香港的利用價值就降低了。

    香港貿易發展局認為,“加入WTO給大陸帶來的貿易投資擴大,也將給香港帶來利益。香港與大陸的貿易到2005年將擴大4-6%。”還有人認為“作為金融中心,上海要追上香港得花10年時間。香港的港口功能也很完善,不可能輕易失去優勢”。

    不過,日本綜合研究所駐港事務所長吳軍華説,“香港轉机功能將減弱,潛在增長能力變低。從長期來看,香港經濟將走下坡路。”受這種意見影響,在經濟界,“應該探索作為華南經濟首都的生存之道”等較為悲觀的看法頗有勢力。

    《讀賣新聞》2002/2/24

    

    到內地工作——香港人的“優越感”日漸淡薄

    近來,希望到內地工作的香港人正在增多。由於香港經濟低迷,香港人過去對“大陸”的“優越感”也在逐漸淡薄。中國內地經濟增長迅速,許多香港人把自己的未來寄託在了內地。而內地企業也期待著香港人的國際感覺和商業方面的豐富經驗。另一方面,由於香港缺少擁有專業知識的人才,香港特區政府也在積極鼓勵當地企業活用內地人才。

    1萬2000人參加就業説明會

    春節後的2月18日,在河南省駐馬店市,香港人曾慶錦(46歲)先生開始了他的新生活。他被任命為當地生産電子儀錶的“河南金雀電子”公司的副總經理。

    今年1月,來自內地的約70家企業在香港共同舉辦了一次就業説明會。這是內地企業首次嘗試到香港大規模招募人才。現在,由於經濟低迷,香港的失業率上升到了6.7%,就業情況比較嚴峻。在這種背景下,多達1萬2000人參加了此次説明會,會場入口處甚至排起了長隊。曾先生就是在這次説明會上知道了“金雀”公司。

    此次內地企業尋求的人才需要有“碩士以上”學歷,並有豐富的商業經驗。曾先生畢業于台灣大學,在美國取得了碩士學位,是從事企業管理的專門人才。他原來在廣東省的一家香港企業就職,去年秋天遭到了解職。

    河南金雀公司年産電子儀錶500萬隻,産量排名中國第三。為了從香港招到人才,該公司打出了相當於董事長薪水10倍的優厚待遇條件。前年,公司投入2億元人民幣建立了新工廠。以中國加入WTO為契機,公司希望達到1000萬隻年産量的目標,為此急需富有國際商業經驗的高級人才。

    曾先生以前的月薪是2萬4千港幣,金雀公司承諾給他的薪水不會低於這個數目。董事長余留柱先生親自出席説明會作介紹,其真誠打動了曾先生,於是在短短兩天的會期中,曾先生的加盟就被確定了下來。

    説明會結束一週以後,曾先生到金雀公司參加了短期試用工作。他看到,該公司的3000名員工對企業懷有強烈的忠誠心,而且充滿活力。公司也為他在市內找了一家3星級賓館作為宿舍。生活環境也不錯。由此,他增強了信心:“較之在香港,內地更有可能獲得成功。”

    據説,曾先生在試用期內曾指出了公司記憶體在的20個問題。為加強幹部與員工的交流,他提議拆除幹部辦公室間的墻壁。對此,余董事長給予了很高評價:“他為企業的經營帶來了新的想法。”

    現在在香港,像曾先生一樣,離開香港到內地尋找個人未來的人正在增多。根據香港城市大學就香港人對在內地就業看法的一項調查顯示,有32%的被調查者表示可以考慮在內地工作。

    參與調查工作的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專業副教授梁君國先生認為:“以前,在香港人中間存在一種認為香港什麼都好的“大香港主義”,現在香港經濟低迷,許多人不得不把眼光轉向了內地。”

    但是,尚不知道香港人像現在這樣受到歡迎的狀況能持續到何時。參加説明會的企業需要的是在企業管理、通訊技術等方面擁有專業知識的高學歷管理人才。隨著內地企業國際化的推進,企業內部也將能夠培養出該類人才,這樣就沒有必要雇傭高薪水的香港人了。主辦這次就業説明會的伍沛強先生表示:“在3~5年的時間裏,內地的人才將成長並增多起來。留給香港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期待有能力的內地人才

    現在,香港方面也開始把觸手伸向了內地人才。去年6月,香港特區政府開始推行一項政策,鼓勵香港企業雇傭內地的專業人才。香港雖然對內地人移居香港有著嚴格的限制,但內地的資訊技術(IT)、金融方面的專門人才到香港就業時,可以簡化和加快就業批准的手續。

    香港缺少擁有專業知識的人才。據政府預測,到2006年,香港最多可能缺少12萬高學歷人才。內地人才的赴港就業可以填補這些空缺,同時對企業來説,以同樣的薪水可以雇傭到更有能力的人才,何樂而不為。根據政府發表的統計數據顯示,至去年年底,共有268件內地人就業申請被提出,其中114件已獲得了批准。

    在內地就業的香港人多為看好內地經濟前景而赴內地工作。相對於此,希望到香港工作的內地人的目的多為“積累經驗”。

    去年8月開始在香港一家IT企業工作的來自廣東省廣州市的先生(27歲)表示:“還沒有決定將來是否留在香港。”他認為香港社會重視效率和吸收新事物,這是優點,但同時也讓人感到生活緊張。他在香港的住所比廣州的家要小,生活並不舒適。

    而香港企業對於雇傭內地人也存在憂慮。由於香港失業率高,如果雇傭內地人就有可能面臨這樣的批評:“不考慮香港人的就業。”政府也主張優先雇傭香港當地人才。

    《朝日新聞》2002/2/27


銳意進取的上海——外刊有關報道兩篇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