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和魔鬼的合身”——西人眼裏的少林僧人  

    在芝加哥大劇院華美的帷幕之上,主辦人為遠道而來的少林武僧們懸挂起這樣的橫幅:“功夫大觀”。這次演出的市場宣傳一定做得非常出色,整個劇場擠滿了熱情的美國觀眾,他們來自你能想得到的幾乎每一個社會群體。

    這個月,來自中國少林寺的武僧們將在美國的二十五座城市作巡迴演出,其中在芝加哥登臺的共有二十四人。少林寺位於華中地區,相傳立於西元525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曆史。可以預見,那些把少林功夫和好萊塢武打片混為一談的人們要大吃一驚了。

    首先,這些武藝超群的高手們是“和尚”,是篤信佛學的教徒。在他們日常生活中,大部分時光是通過打坐冥想度過的。其次,這次演出的主要目的,是向美國的觀眾演示如何通過“禪”來達到“三昧”的境界。其中,“禪”被通俗地認作一種養生法,而“三昧”被中國人解釋為“全身心的投入”,“忘我”,是佛教徒達到心神平靜、雜念泯滅的重要修行方法。從當晚演出中武僧們的面部表情來看,這樣的目標現實而明確,即便在如此繁華的芝加哥市區,觀眾們仍感覺到深深的禪意。

    當然,如果你在大街上偶遇這些和尚,並懷著惡意對他們表示不敬的話,你一定會遭受一場迅雷不及掩耳的慘痛教訓。你會明白,這些僧人們的仁慈和沉靜也是有限度的。

    據説,如果少林武僧們願意的話,他們可以在三分鐘之內結束任何人的自然生命。如果他們出現在現實主義藝術題材的電影當中,所有動作場面就毫無必要了——因為對手會在眨眼之間就被解決。

    但是少林武僧們堅持著這樣的原則,那就是所有的武功都永不用於侵略性的行為。不過,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他們耍起斧、劍、刀以及其他十七種古代兵器來也是一把好手。

    他們的演出節目通常會演示他們的武術技巧,這就産生了一種頗具矛盾意味、令人難以抵禦的藝術吸引力。人們會看到那些看上去心靜如水、慈悲為懷、莊重脫俗的僧人們頃刻之間就變得身手敏捷、鬥志高昂,對武器的熟練程度更是讓人目瞪口呆。

    他們以頭折斷金屬棍棒,以胸抵擋鐵錘的擊打,他們的每一個動作幾乎都引起在場觀眾難以抑制的驚呼。

    對於每一個對舞臺動作感興趣的人來説,少林功夫的另一大魅力在於,他們的每一套用於進攻或者防禦的武術動作都取材于在中國自然環境中生存的動物。演出團中有一個歲數特別小的小和尚,就連他也具備非凡的身體協調性,對動物動作的模倣栩栩如生。

    整臺演出中還穿插了代表中國政府的致辭和北京著名景點的宣傳。但這群少林武僧才是今夜最為耀眼的明星。

    《芝加哥論壇報》2002/2//4

    相關:

    他者的眼光——洋鬼子談金庸

    金庸先生的小説一向以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而著稱。現將美國暢銷小説評論家阿爾蒂爾對英文版《金庸選集》的評論節選轉譯如下。譯者水準有限,譯得生硬,倒也原汁原味。

    節選:

    金庸先生是一位學者,確切地説,應稱為查教授,但在中國等地一直以其十幾部暢銷小説聞名。他的小説,專門反映中國舉世聞名的格鬥術的歷史。同西方一樣,中國的格鬥家使用各種各樣的兵器,雖然與西方人所使用的兵器不盡相同。然而,從查教授的小説中可以看出一個重要的不同:當不使用兵器的時候,中國的格鬥家主要是用手掌,而不是用拳頭 。不要以為這只是細節上的不同,事實上這是一個深刻的差別,理解這一點,是我們欣賞這些暢銷小説的前提。

    按照現代西方人的理解,越是堅硬和尖銳的東西,越能給人以傷害,因此在格鬥當中,拳頭比手掌更為優越。採用兵器,也是質地越堅硬、表面越尖銳越好。而查教授所描寫的格鬥家,不僅在徒手時多采用手掌,並且似乎越是高級的格鬥家,越不重視所使用的兵器是否鋒利結實,甚至乾脆放棄使用兵器。以前從沒讀過這一類小説的西方讀者對此難以理解 。事實上,中國的格鬥家並不看重通過我們通常意義上的物理損傷來傷害對手。這涉及到 一個中國獨有的貫穿於此類小説中的概念:內力。僅從字面上翻譯這個詞,對於西方讀者的理解並沒有多大幫助。如果一定要找一個是西方人覺得容易理解的類比,具有同樣的神奇效果,並且具有類似的悠久歷史,那就是魔法。但他們其實是完全不同的。內力有如下一些特徵:

    1. 內力的練習通常對練習者的生理狀況有一定的要求。這並不説體弱的人不能夠練習, 而是一般而言,他們不容易取得比較大的成功。這比較容易理解,因為這畢竟是格鬥。 但另一方面,較高的智商對於練習內力往往是有幫助的,卻並非總是如此。有時智商較低反而更好,比如《射雕英雄傳》和《俠客行》中的男主角。對生理狀況的要求有時很極端 ,例如需要進行閹割手術,或者大腦兩半球聯繫障礙(雙手互搏)。

    2. 通過自修掌握內力的方法是非常困難的,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話。通常要有一位老師傳授,但是我們經常會發現,通過學習遠古流傳下來的經書的效果要比請教當代的老師更好 。遺憾的事,這樣的經書很難得到,而且通常不會流傳很久。一本在一個時代非常著名的經書,到了另外一個時代便無人提起,顯然是失傳了。然而也有例外,例如出現于宋代的 "獨孤九劍"到了明代被人重新提起,然而似乎與宋代的大不相同,疑是託名偽作。

    3. 要使內力達到較高的水準,還必須有一些特殊的輔助手段。通常是通過服用特殊的食物(這樣的例子實在太多了),或者是採用一些輔助器械(比如功能類似電冰箱的床,但絕不耗電)。採用這些手段一般認為是要冒很大風險的,但從實際效果看,極少有失敗的例子。

    4. 內力像物質或熱量那樣可以傳遞,有時甚至可以進行非接觸性的傳遞。這種傳遞大致 可以分為三類,第一是攻擊性的,即通過釋放內力傷害對手。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格鬥家們喜歡用手掌而不是拳頭:因為似乎手掌比拳頭更能有效率地釋放內力.二種是贈與性的,通常用於傳授、合作性的攻擊行為、或者是治

    療。因此我們可以理解在這些小説中看到的一個奇怪現象,殺人與救人都是用手掌。第三類是偷竊或奪取性的,將別人的內力據為己有(化功大法與北冥神功及吸星大法)。鋻於內力對格鬥家們的重要性,這樣的做法比吸血鬼更為嚴重,因此經常是反面人物的行為,如果正面人物偶爾做了,一定要強調不是故意的,雖然有時心中暗自得意。

    因此我們在小説中看到的關於格鬥家們的歷史,其實是關於內力的發展的歷史。正像中國的一句俗語所説:士兵象水一樣流動,兵營卻是鐵做的(疑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的誤用──譯者),對內力的描述貫穿查教授小説的始終。下面我們可以對這一歷史做一個簡要地回顧。

    查教授的最早的小説(原文如此,其實是反映歷史年代最早的小説──譯者),反映的是距今兩千多年前的時代,被孔夫子命名為"春秋"。這時的中國已經有了高度發達的文明 ,但查教授仍然在書中刻意描繪了一隻白猿,用以暗示內力自從人類的進化過程中一直存在。然而從小説中看來,內力發展的高峰是在宋代,結合了來自印度、波斯、東南亞等地的練習方法,成為錯綜複雜的系統。但到了明代和清代,漸漸地沒落了。看來的確如此, 因為現在畢竟不知道還有誰以內力著稱於世。宋代時期的一個不十分著名的格鬥家(遊坦之,與大仲馬的鐵面人類似)便能夠掌握少林寺的《易筋經》,而明代的少林寺僧侶領袖卻將其視為珍寶,因為起初不願意用這本經書救人而被認為小氣。在清代,可能是歷史上最後一個以內力著稱的人(歸辛樹)被一群遠為平庸的格鬥家殺死,暗示著內力的衰落。

    這一趨勢是從明代格鬥家對內力作用的懷疑開始的。這時,有一部分格鬥家認為內力並不像人們一直認為的那樣重要,他們所練習的格鬥技術不要求一定要有內力。如同歷史上所有的學術問題一樣,爭論本是好事,然而不幸的是,強調內力的一方被認為品質低下,最終被殺身亡。鬥爭的結果似乎證實了內力並非如此重要,但事實上卻是因為這一時期沒有人將內力練習到較高的水準。但這一成見既然形成,以後的情況便越來越糟。到了清代, 雖然有人仍想練習內力,並達到了一定水準,但已經完全無法與宋代比較了。在清代,一個完全沒有內力,只是智商較高,並善於逃脫術的男孩,居然成為全國矚目的英雄人物,在中國與俄國的對抗中立下大功,並娶了很多妻子。這似乎是那些在歷史上擁 有許多高深內力的人做夢也想不到的成就。畢竟,世界已經進入火器時代和智力時代,中國雖然發展較慢,也不可避免。上古和中世紀的浪漫傳奇和英雄主義不見了,成了過時的古董。然而這一趨勢卻與當代的潮流更為接近。所以無怪乎大多數中國讀者喜歡《鹿鼎記 》,連查教授也認為這是他最好的作品。

    然而,除了格鬥本身和格鬥家們的事跡之外,這些小説還包含有關中國歷史文化的更多的內容,例如關於宗教。從這些小説中我們可以看出,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關於內力和格鬥的技巧基本上掌握在一些僧侶手中,包括佛教、道教、伊斯蘭、火教等等,許多格鬥典籍常常與宗教經書混在一起。但這種情也有變化,到了明代,五個主要的擊劍流派(指五嶽劍派)之中,倒是有三個與僧侶無關,佛教和道教的僧侶領袖,雖然很有名氣,但很少出面 ,卻很樂意在幕後策劃,拜火教的領袖也是深居簡出,但這時的拜火教已經退化成一個普通團體了,因為沒有任何與宗教有關的儀式。

    我下面就將幾部主要著作的內容作一簡要介紹,以方便讀者選擇。

    《天龍八部》:探討了對男女之情的幾種看法。本書似乎有三個男主人公,他們後來成為朋友。其中的蕭看起來是一個禁欲主義者,而段則與他相反,是個好色之徒(但尊重女性 ),另外一個(虛竹)介於二者之間,心裏一直想禁欲,但當美女來到眼前時,又驚又喜,最終成了一個國王的女婿,而且是一個女性社團的領袖。他們最終都成了英雄,反映了作者對這一問題所抱有的寬容態度。另外還有許多次要角色,可以看作是他們的變種,例如段的父親,是一個徹底的好色之徒,最終吃了一些苦頭;慕容為了事業完全不在乎男女之情,甚至加以利用,遭到可恥的失敗;遊坦之由於先天因素和後天的刺激,成了一個受 虐狂;少林素的僧侶領袖後來被人發現有私生子,......諸如此類。

    《射雕英雄傳》:對人類的智力的作用提出了質疑。書中有五個擁有最強內力的人,驕傲地將他們自己封為五個方向的虛擬君主(原文如此)。但在小説結尾,他們驚奇地發現自己並不比一個略有弱智的青年更強。書中一個似乎是擁有罕見美貌和聰明的女子,最終也被這個青年擁有了。更為微妙的是,這五個虛擬君主中的那個西方君主(譯者注:歐陽鋒),後來似乎擁有最強大的內力,但他的智力情況卻更糟──成了一個嚴重的失憶症患者。

    《神雕俠侶》: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蒙古興起之初的畜牧業狀況。書中有一個孤獨的少女,是一位養蜂專家,但看來這個行業在當時實在不受重視,她的唯一的一個學生──後來成了她的丈夫──並沒有學會這門技藝,而是成了一個養雕專家,並因此一舉成名。最後這門技藝只好傳給了一個無所事事且極富孩子氣的百歲老人。當然,他們都是很高級的格鬥家,特別是其中的養雕專家後來可以通過吼聲指揮許多動物,但其中唯獨沒有蜜蜂。他的妻子曾經想通過蜜蜂向他傳遞消息,但他視若無睹。

    《笑傲江湖》:反映了中國古代同性戀者的悲慘遭遇。第一個同性戀者為了保護她的同性戀對象而被殺死。另外兩個更加可憐,因為還沒有找到同性戀的對象,但作者強烈暗示,他們最終將發展成為與第一位同性戀者一樣的人,也就是説,他們最終將成為同性戀這是毫無疑問的。這三個人有一個共同特徵,即都是自願通過外科手術放棄男性特徵的,但是 其中的東方不敗在完成之後幾乎放棄了他的事業,而岳和林則認為這才是他們事業的開端。他們在這部小説中並不是唯一進行了這種外科手術的人,還有一個刀手田,後來改名為不可不戒 ,但他的情況有所不同,他的手術是被人強迫完成的,因此得到了大家的寬容,沒到另外那三個人的厄運,但他日後是否會成為同性戀者則不得而知。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書中強烈主張內力的岳,後來成了偽君子的代名詞。但在書中,他除了暗殺了兩位女性佛教僧侶領袖之外,對別人的危害並不嚴重;而且這次暗殺並不符合他的目標,因為在後來五派合併的時候,如果一定要選出一位領袖,這兩位女性一定會選擇他而不是另外一個人。

    《碧血劍》:書中的主人公是內力沒落之前的最後代表人物。內力的沒落首先表現為精神上的沒落,袁本來是一個英雄的兒子,但這一點在他身上看不到一點痕跡,他從小在一個與世隔絕的環境中長大,對現實一無所知。在離開了他學習的山區之後,顯得有些無所適 從。一個明顯的證據是,他娶了下山之後認識的第一個女子為妻。一開始,他像一個孩子 一樣模倣周圍的人,比如將自己打扮成一個青年學生,雖然他從未正式上過學。他的行為受到從小接受的道德教育的約束,但內心中卻被一個已經過世的狂放男子的事跡所吸引,後來知道這個人剛好是他的岳父,這或許平衡了他由於倉卒訂婚所産生的失落心情。然而這種情緒的搖擺使他一事無成,最終流亡海外,直至清代,他的同學歸辛樹被殺死的時候也沒有一點消息。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