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英國“長城迷”的憂思  

    “不到長城非好漢”,這句毛澤東的經典“語錄”在中國可謂婦孺皆知。萬里長城不僅吸引了每年數以百萬計的遊客前來旅遊觀光,還是眾多歷史學家及地理愛好者們長久、不倦的關注對象,這其中就包括我們今天故事的主角,在中國本土媒體上頗有名氣的英國人——威廉林賽(William Lindesay)。

    如今,很多去北京郊外長城觀光的“好漢”們會發現,幾個主要的長城景點都擠滿了頭戴棒球帽的遊客和氾濫成災的小販們。在最負盛名的八達嶺長城,人們可以看見幾百家兜售廉價紀念品的店舖、一座電影院、兩條觀光纜車、一家肯德基、一家類似肯德基的快餐店,以及一處標有毛澤東親筆書法題詞的長城微縮景觀。

    對於大多數遊客來説,這種過度開發的行為不過是值得感慨的對象,但對於把畢生精力都奉獻給對長城的威廉林賽來説就不同了,在這名英國人的心中,這種狀況是不能容忍的,是對神聖的長城的一種褻瀆。他説:“在我心目中,長城是名副其實的世界奇跡。單單明朝遺留下來的長城就足以和世界任何人文景觀相媲美。它所用的磚塊重達26磅,石塊則需要8個男人才能抬起來。長城傾注了人類如此之多的心血和汗水,使它的價值舉世無雙。”

    據林賽介紹,長城是用石塊、磚塊、粘土等多種建築材料構建起來的龐大的防禦工程。它被修建於國土的邊疆,用於防範外來侵略。中國人具有悠久的建造城墻的歷史。從戰國時期開始,一共有近二十座旨在防禦的城墻被載入中國史冊。不過,以中國人的話來説,長城是唯一一座經過歷代加固和修繕的偉大工程。

    目前保留下來的大部分長城遺址建造于明代。它結構堅固,是僅存的以灰漿砌起的古墻,也是中國科學技術領先於全世界時的傑出産物。它的外表莊嚴巍峨,用來防禦好戰而又極難征服的遊牧民族的攻擊。其作用的發揮很大程度上依靠駐守將士的忠心和個人能力。可惜最終明王朝還是毀滅于它所希望防禦的對象——來自北方的一支“蠻族”。後者建立了清王朝,成為中國新的統治者。由於他們自身就是遊牧民族,以城墻為基礎的防禦工程便失去了使用價值,取而代之的是越來越多的沿海防禦體系,用來抵禦沿著航海路線到達中國的歐洲人。

    即便如此,清政府還是給予明長城一定的重視。統治階層頒布了明確的用於保護長城的法令和措施,並禁止私自偷挖長城的磚塊。然而,隨著時間的累積,戰亂的發生以及由掠奪建築材料引發的人為毀壞,長城已在其存在的大多數地方遭到了極大的損壞。

    林賽對長城的迷戀還要追溯至1986年。那一年,他決定在不憑藉任何外援支援的情況下,獨自徒步跋涉整座長城。痢疾、脫水和骨折為他的壯舉增添了重重障礙。但是到1987年,他還是成功走完了長達2500公里的長城,其間還有一次在未對外國人開放的地區被扣押並遣送至香港。這次探險經歷為林賽後來著書《獨自漫步長城》提供了素材,也使他對長城以及其地理環境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走長城”使林賽確定了自己的職業——保護長城的周邊環境,尤其是北京附近的。

    “三年前,我開始嘗試做一些簡單的努力,用來喚醒人們保護長城的意識。”他説。“明長城是世界上佔地最為廣闊的古文明遺址,卻沒有得到很好的管理。有幾處遺址被開發作了景點,但剩下的就幾乎被荒廢了,成為棄之荒野的‘廢墻’如果人們很有責任心地對待它們,這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但問題是人們並沒有這樣做。”

    北京附近那些保存得最為完好的長城遺址正在受到越來越嚴重的破壞。儘管政府有不準在長城上以及長城兩側200米之類興建任何建築物的明文規定,景點區還是佈滿了纜車、滑道、雜亂的店舖和停車場。稍遠處的未開發區也失去了其自然的風采。到處是電線、送電塔、白瓷磚貼面的農舍和為暴發戶興建的怪模怪樣的度假別墅。

    林賽的努力是從清理首都郊區長城景點的垃圾開始的。此舉引起了北京媒體的熱情關注,其中包括中國共産黨的喉舌報紙《人民日報》。媒體的報道使林賽知道自己受到了認可和歡迎——沒有任何一條評論指責林賽的行為是外國人在多管閒事,這也堅定了他把工作堅持到底的信心。他決定把撿垃圾作為一種宣傳途徑。“在這個保護長城的過程中,”他説,“我發現我們的步伐太緩慢了。整個問題龐大而複雜,我們需要籌措更多的資金來更加及時有效地解決問題。”

    為了籌措資金以及其他幫助,林賽與北京市文物局合作,向世界紀念物基金會提出申請,希望它將北京列入2002年“世界瀕危文物景點”名單。目前申請已被接受。林賽還將向這個基金會申請50000美元的援助,用來清理黃花城(音譯)長城,5到6年以前,那兒還是自然狀態的遺址,隨後便成為旅遊業和違章建築的犧牲品。

    林賽還圍繞長城保護建立了“國際朋友”組織,總部設在香港。他認為,在避免北京附近的長城遺址遭到進一步破壞的較量中,這個組織可以發揮作用。

    “國際朋友”將攜手北京文物局,調整人們關於“保護文物”和“發展旅遊業”的分歧,以往在這種爭論中,“保護”時常處於下風。

    “保護長城到底意味著什麼?”林賽説。“許多人覺得就是用水泥加固,使之更加符合現代旅遊業的需求。旅遊業確實是經濟發展的重要部門,但長城的深遠意義在於它是歷史的紀錄,記錄了定居民族和遊牧民族的矛盾,它還是中國地理的構成部分,在世界各地的地圖上都能看見長城的標記。説長城‘偉大’一點都不過分,還太保守了。”

    林賽希望“國際朋友”組織能夠對一項連貫而統一的長城保護計劃有所幫助。“我們應該針對長城以及相關文物制定一項文化遺産管理計劃。長城是一個軍事體系,與之關聯的燒磚窯、採石場、兵營和道路都需要保護。”

    同樣受關注的還有長城周邊環境的保護。“‘國際朋友’的一個主要目標就是在今後20年內,使人們在北京的北邊還可以看到至少一處長城的遠景。現在來看實現這個目標很困難。景點的過度開發使很多風景都被遮住了。”

    林賽還表示可以理解中央和地方政府在保護長城時遇到的困難。“我們所在的是一個擁有5000年信史的國度。每年平均會有400個重大考古發現,有關單位常常會忙不過來。”

    事實上,林賽自己有時都很難平衡在研究、探險和保護方面的興趣。他寫完了一本介紹北京周邊尚未開發的長城遺址的書,卻決定不把書拿來出版,因為他害怕這本書會被開發商們不正當使用。

    “這可真叫人為難。你想和有共同興趣的人交流,但你又不能決定誰來讀這本書。”林賽説。

    《國際先驅論壇報》2002/2/5

    

    相關資料:

    威廉的長城情結

    很多人是從“到長城撿垃圾”的活動開始知道威廉的。其實,早在十幾年前,威廉的名字就曾見諸中國報端。1987年,他獨自一人從嘉峪關跑到了山海關。那是他實現的第一個夢想。 夢想,實現,再夢想,再實現……這就是威廉林賽的生活軌跡。

    夢想之一

    --獨自跑長城

    “山激起人們攀登的慾望,而墻總是誘惑人們想知道墻的另一面有些什麼。作為一個長跑者,面對一座長而古老的墻,他別無選擇,只想沿著它奔跑。”

    威廉的書《獨步長城》(《Alone on the Great Wall》)就以這樣的句子開了頭。

    威廉生命中的第一座墻是英國的羅馬時代的城墻,那時,威廉的哥哥尼古拉斯決定跑Hadrian' 墻,威廉毫不猶豫地與他同行。

    就在距終點40英里的地方,尼古拉斯想到了另一座墻,在遙遠的東方。

    “你知道長城嗎?”

    “中國,你是説在中國的那座墻吧。我對中國只知道三件事,長城、毛澤東和筷子。”威廉説。

    “想像一下一次在長城上的旅行!”

    “近乎不可能。” 這是兄弟間一次隨意的閒談,當時的威廉也沒料到,他從此開始了與長城漫長的緣份。

    那是1984年,威廉當時28歲。20年中,威廉一直夢想著一次自己的冒險旅行,一次有目的的冒險。可似乎所有的事情都已有人做過。威廉再次想起尼古拉斯的建議,他發現自己不但喜歡這個想法,而且可以去實現它。因為他還沒有結婚,沒有牽掛,可以自由地改變命運。

    威廉開始在圖書館中搜尋資料,他發現提及長城的書雖然很多,可沒有一本是專門介紹長城的書。研究了以前人們在長城上的旅行後,威廉選定了自己的旅行方式,與前人截然不同的方式——自己僅攜帶極少的裝備,補給完全依靠沿途居民的熱心提供,從嘉峪關到山海關跑完長城。

    起初威廉以為最大的困難是這次旅行的長度,是跑長城經過的沙漠、河流,他不會游泳,接著,威廉又擔心語言不通……於是他全力以赴地做著各項準備。近乎瘋狂地鍛鍊身體,在任何時間,任何天氣里長跑,像守財奴積聚金錢一般地積攢體能。學習最簡單的漢語,找尋贊助商……

    結果他沒料到最大的困難是獲得官方的許可,取得一紙通行證。當時中國很多地方對外國人不開放。威廉甚至曾經提著塞滿旅行裝備的箱子飛到北京。最後卻只能以一個普通遊客的身份擠在摩肩接踵的人群中,看一眼八達嶺長城。

    站在八達嶺長城的最高處,望著蜿蜒遠去的長城,威廉終於理解了為什麼中國人管長城叫“巨龍”。他被長城的壯美深深打動,決定一定要再來。

    五個月後,1987年的夏天,威廉又來到了中國,從嘉峪關開始了他真正的旅行。

    白天,他在冒著酷暑,頂著風沙,甚至風雪在長城上奔跑。黃昏,他來到長城附近的小村莊,敲開一戶人家的門,淳樸的鄉親看到威廉風塵僕僕的樣子,總會熱情地留威廉吃飯、住宿。儘管他們生活很窮,卻沒有人肯收下威廉的錢。因為他們把威廉當成朋友,有時全村的人都會趕來看他。

    獨自一個人跑長城非常不易,威廉曾經雙腿腫脹,不能行走;也曾碰到過瘟疫流行;還曾被野狗追逐……作為一個外國人80年代跑長城更是相當困難,威廉不止一次被公安機關盤問、罰款。在榆林,他甚至被限期離境。但這一切都沒有阻止威廉的腳步,威廉贏了,他一共跑了2470公里,成為第一個跑完長城的外國人。威廉實現了他的夢想。他把所有的經歷都寫進了他的第一本書《獨步長城》。

    就在威廉的旅行被迫中斷,辦理新的簽證後又來到北京時,他邂逅了一位西安姑娘,展開了一段浪漫愛情故事。故事的女主角如今已成為了威廉的妻子。

    夢想之二

    --重走長征路

    在跑長城的路上,威廉有時候會想起當年紅軍的長征。想起理想曾怎樣地激發過戰士們的體能。

    當威廉得知93年是毛澤東誕辰100週年的時候,他有了新的想法,重走長征路,紀念毛主席的百年誕辰。

    90年,威廉又一次上路了。這一次的困難與上次不同。長城是地圖上明確的一條線,可長征到底走過的是哪條小路,哪一片樹林呢?威廉迷惑了。

    直到有一天,他在金沙江畔遇到了一位當年曾送紅軍渡江的老人。豁然開朗,威廉找到了自己重走長征路的方式:找尋參加過長征的老人,聽他們回憶當年的崢嶸歲月,沿著他們指點的路線前行。

    威廉就這樣一路旅行,領略了大渡河、雪山、草地……歷史仿佛從書中走下來,在老人們的敘説裏,在當年的景物裏一一復活了。 威廉説這是一次充滿“緣份”的旅行。小的時候,威廉翻看日曆,發現在他的生日,10月30日這天,世界上發生的大事是紅軍開始了長征。當90年10月30日,他來到瑞金的時候,又聽説56年前的同一天,毛澤東也正好在瑞金。 這次重走長征路的終點在吳起鎮,這個鎮名又恰好與威廉妻子的名字聽起來一樣,威廉的妻子叫吳其。

    旅行歸來,威廉又多了一本著作,《重走長征路》,他的名片上也又多了一個中國名字“洋紅軍”,這是那些參加過紅軍長征的老人們送給威廉的。

    夢想之三

    --建立長城國家公園

    威廉的兩本書靜靜地躺在書桌上,封面上年青的威廉膚色黝黑,步伐矯健,奮力地奔跑著。

    生活中的威廉已經是中年人了。他的頭髮全白了,可眼神、笑容、步履還是和當年一樣。

    威廉在北京郊外買了一所農家小院,面對著京郊最美的一段長城。站在院子裏,抬頭就看得到青翠山巒上起伏連綿的城墻和聳立的烽火臺。威廉和他的妻子把小院的門窗漆成翠綠,挂上盛開大紅花朵的窗簾,很中國的色彩。他們的兒子吉米同村裏的一群孩子跑進跑出,趁父母不注意,把門口的木樁刷成白色。 這座小院是威廉度週末,接待外國記者朋友,向他們宣傳長城的地方。可威廉要做的絕不止是宣傳長城,他心中有一個宏大的理想,在長城建立國家公園。威廉説12年過去了,他發現長城變了很多,有些地段的長城甚至處境“危險”。人們過度開發長城的旅遊資源,長城周圍許多極不協調的建築破壞了長城的景觀。越來越多的人到長城遊玩,但其實他們並不愛長城,在帶走了一天的歡愉之後,留下的是一地的垃圾。

    威廉為長城撿過垃圾,他與長城飯店合作的長城俱樂部舉辦過幾次撿垃圾的活動。這項活動雖然使威廉聲名遠播,但威廉説自己並不想用後半生來垃圾。畢竟這只是一個消極的辦法。

    威廉希望他的活動能喚起人們的環保意識,人們能夠自覺地保護長城,清潔長城。同時他認為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通過法規,用法律的力量保護長城。他注意到《文物保護法》中並沒有提及長城,或許是由於長城範圍太大了,但也正因此,長城需要一部專門的法規。

    威廉認定保護長城最好的方式莫過於選擇長城的一些精彩地段建立國家公園,讓長城及其周圍的自然環境在國家公園中得到保護。

    一個外國人要建立國家公園,聽起來似乎是天方夜譚。但威廉認為只要做,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獨自跑完長城後,威廉的字典中已經沒有了“不可能”這三個字。

    威廉已經著手一點一滴地做起來。他閱讀有關長城的資料,到長城實地考察,北京周邊的長城例如:司馬臺、黃花城、箭扣……他去了沒有幾十次,也有十幾次。現在的威廉常常朋友一起去長城,談起每段長城的歷史,烽火臺的形制,城磚的燒制……無不如數家珍。

    他成立了長城俱樂部,俱樂部裏聚集了一大批愛長城的朋友。 他寫文章,向國外介紹長城,協助拍攝有關長城的影片,擴大長城的知名度。

    現在,威廉正在寫關於在長城建立國家公園的提案,提案寫好後,他要把提案送交各個主管部門。文化部、文物局、林業局、國務院…… 有夢想,遵循夢想努力,一步一步走過來,把夢想化為現實。這就是平凡生活中的英雄。


“長城文化工程”全面啟動
中國萬里長城三分之一已湮滅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