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公司把工廠遷到中國

    王志樂(音)是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智囊機構的一名教授,是發明"中國是世界工廠"這種説法的兩位中國經濟學家之一。

    這種説法指的是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就已經開始在全球經濟中出現的變化,但是在這之前這種變化從來沒有被如此簡練地描述過。

    跨國公司正在關閉在北美、歐洲和東南亞的工廠,把它們遷往中國。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額在2000年為420。9億美元,去年更達到468。5億美元的歷史最高記錄。1996年至2000年的年平均外國直接投資額為427億美元。

    王教授説:"10年前,東南亞吸引了投入除日本以外亞洲地區半數的外國投資,而中國只吸收了20%。現在這種對比倒了過來。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初級産品和日用工業品的生産中心,取代了以前英國、美國和日本的地位。隨著中國入世以及進口關稅和配額的下調,這一地位將得到加強。"

    儘管很難相信中國公佈的所有統計數字,而且外國公司也願意為贏得北京的好感而宣佈大筆投資計劃,但是種種跡象還是證實了王教授的話。

    這些國外投資集中在東部沿海及附近地區的城市--大連、北京、天津、上海及其包括蘇州、昆山和無錫在內的衛星城市、廈門、福州和珠江三角洲。

    一位西方諮詢業者説:"這些地區的綜合因素是世界上其他任何地區都沒有的。首先是廉價的勞動力。這些地區的蘇動力成本只是發達國家勞動力成本的一小部分,而且也比東南亞、東歐和墨西哥便宜。第二是勞動力的素質。他們年輕、遵守紀律、工作熱情高,大部分人都來自找不到工作的內陸農村。第三,外國公司零部件的供應過去依賴進口,現在大部分都可能在當地得到。第四,臨近香港這樣的港口。所有這些因素構成了生産出口商品的理想模式。中國半數的進口商品被用於再出口。為國內市場生産商品要複雜些,因為這涉及合資企業的合夥人、當地官員和中國競爭者,但是對於出口來講,這是一個出色的組合。"

    對外國政府來講,這個"工廠"的出現意味著它們必須與北京建立最好的關係,以確保它們的公司獲得最大利益並將矛盾減小到最低限度。

    對跨國公司來講,這意味著考慮它們是否也應該遷至中國。

    這不意味著"中國威脅"的出現,尤其是在亞洲國家中。它們擔心隨著公司遷往中國,自己國內將出現失業和經濟衰退,還擔心經濟增長會帶來中國軍事和外交上的強大。

    香港《南華早報》2002/1/28


中國成跨國公司首選採購基地
跨國公司本地化給中國帶來了什麼?
全球跨國公司青睞中國
中國成為吸引跨國公司的磁石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