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50


親歷西藏

china.org.cn

   記者用相機記錄西藏

    內地攝影記者走遍西藏,採訪故事驚險曲折……

    (一)

    

    聽圈內人介紹,內地記者採訪西藏,最有發言權的,當數成衛東,在民族畫報社,我們見到了這位忙碌的攝影記者。

    成為東,自1987年起,先後16次進藏採訪,歷時13年,先後採訪了川藏、青藏、滇藏、新藏公路,西藏7個地區74個縣,他走了70個縣,在藏累計時間近千天。對西藏的經濟文化,風土人情,尤其是生態環保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獨家報道。

    談起西藏,説起登珠穆朗瑪雪峰,成衛東的經歷可謂坎坷,他先後6次與珠峰接觸,其中兩次因車輛原因,在定日遙望珠峰峰頂,兩次因天氣原因只能近看,最後兩次,他才真正走進了珠峰。談起1999年的珠峰之行,成衛東依然有些激動。

    成衛東:走進去就不一樣,走進去,門一打開,世界是非常精彩,這就是珠峰下面的那些小村莊,這就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寺廟,絨布寺,5200米的高度。

    也許很多人不知道,其實,珠穆朗瑪峰,幾億年前,是古提斯海的一部分,我收藏了一件很有意義的東西,你們看這件大石頭,一旦打開,你們看,是個古生物化石,嚴絲合縫,當時,讓我感到很重,我背回來,我的行李超重了很多,但非常值得。

    這位攝影記者為拍珠峰,曾在海拔6000米的地方,一天沒吃食物,可謂饑寒交迫,即使這樣,下山時,他還把沿路的礦泉水瓶、塑膠袋及一次性塑膠氧氣瓶撿起來,帶下山,只為珠峰的聖潔,只為珠峰的環境。

    沿珠峰而下,山下的樟木溝,是後藏地區海拔最低,氣候最溫暖的地區,它以1776的最低海拔與8848米高的最高峰上下呼應,在這兒,成衛東又以他的職業敏感,抓拍了大量的圖片,來豐富人們對珠峰的全方位了解。

    拍珠峰,成衛東品嘗到高原的缺氧和寒冷,那麼,拍野生動物又會怎樣呢?

    (二)

    了解、接近、拍攝野生動物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為了解藏羚羊等野生動物的習性,他先後兩進藏北無人區,三去亞東,四進樟木。

    拍藏羚羊,成衛東吃了不少苦頭,野生動物嗅覺靈敏,貼近他們,只能臥倒,匍匐前進。海拔將近5000米的無人區,拿著相機匍匐前進,難度可想而知。

    成衛東:好在我當過兵,把相機拿著跟槍一樣,人不能咳嗽,不能講話。人越是呼吸困難,嗓子越是癢,越想咳嗽,在這個時候千萬要控制自己,有時無奈,怎麼辦,用自己的胳膊堵住自己的嘴,那就這樣。

    不難發現,成衛東拍的野生動物都是遠處拍的大全景,被拍動物悠然自在。如果這時他開車追趕,完全能獲得動物奔跑的近景甚至特寫。

    成衛東:藏羚羊跑起來在青藏高原眾多野生動物中,飛跑速度可以説是最快的,每小時60到80公里的速度,如果你為了近距離拍攝,這時,你不注意,開車去追,那狂奔的藏羚羊成百上千地奔跑,很有可能很多小的藏羚羊就死在母腹當中。

    平時坐在那感覺到呼吸困難,缺氧,感覺到難受,但當發現了藏羚羊,你的精力都會投入到那,這時候,什麼高山反應,缺氧,呼吸困難,統統被忘得一乾二淨,真的,那場面是非常壯觀的。

    我們拍攝野生動物是為了讓人們更了解藏羚羊,愛護它,保護它。

    去藏北無人區尋找藏羚羊,經常與其他野生動物相遇。

    成衛東:當我們發現這只雄性牦野牛時,跟我一起有個攝像師,哎,發現了,停車,把三角架拿下來,把機器支上。還沒支上機,就看野牦牛在什麼時候尾巴搖起來,如果它兩個前蹄刨地,壞菜了,快跑,結果,他們那個架子機器還沒有架上,一看竄過來了,扔下架子,鑽到車上就跑了。

    藏羚羊、藏野驢和野牦牛,都是這些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每次談起這一話題,成衛東都很陶醉,如同回憶過去的老友一般。在初步了解、拍攝西藏野生動物之後,成衛東又將鏡頭聚焦西藏人。

     (三)

    説起西藏人的純樸,提到墨脫的採訪,性格外向的成衛東一臉的嚴肅。

    1999年,成衛東徒步穿越雅魯藏布大峽谷時,採訪了墨脫縣。在過雅魯藏布江最大的溜索時,已由副縣長護航的成衛東心裏還是打起了小鼓。

    成衛東:反正我看到100多米深的滔滔江水翻滾而過,大溜索加上延長,將近200米,我一句話都説不上來,心裏不是滋味,當時我就跟人家縣長説,縣長啊,我個兒最大,我最沉,你給我綁結實點行不行?最後縣長給我綁了3根繩子,勒得我喘不上氣來,人家給我們每個人身底下拴根大繩子,有十幾米長,拴個大石頭,順著拽呀拽呀,下到一定坡度,一松手,我兩隻手死死抓住繩子,兩個耳朵翁的一聲,開始往下滑,好在快過江時,有一個大弧度,那邊民工早就過去了,我身下的一根大擺繩,民工用鉤子啪地一鉤,就像拉縴夫一樣,把我拉上去了。

    在這個不通公路,不通郵電的縣城,成衛東拍下了這張照片,這是我國公路史上,通車時間最短的公路的犧牲品——汽車殘骸,這兩輛汽車再也沒有走出過墨脫。

    成衛東:當我們離開墨脫的時候,墨脫縣領導送給我一樣禮物,這件禮物真的讓我終生難忘,這就是那件禮物,石鍋,縣領導講,成記者,把它帶回去吧,帶回北京,每當你看到這個石鍋和這把烏木做的筷子的時候,你就不會忘記我們墨脫。

    成衛東把石鍋帶回了北京,把祝願留在了墨脫,時常的回憶又將兩者聯在了一起。説到這兒,成衛東又向我們講述了他和兩位牧羊人的故事。

    1987年,成衛東隨祖國邊疆行採訪團來到了西藏,當汽車開到絨布河,就拋錨在河中心,眼看著雪水往車裏滲。

    成衛東:正在無奈,準備把相機器材往車頂上運的時候,不知從哪兒來了兩個放羊的,他們挽著腿,主動幫我們運,運完之後,看到我們凍得都紫了,把這點酥油茶,青稞酒,全倒在碗裏,遞給我們,當時真的讓我們感動的眼淚快下來了。

    也許,正是這樣一件件小事,使得成衛東一次次聚焦西藏,一次次被西藏古老的文化熏陶,一次次被淳樸的民風所誘惑,現在,他與朋友聊天,常説西藏是他的第二故鄉,説西藏對他的影響太大。

     《新華縱橫》 2001年7月19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