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50


今日西藏

china.org.cn

   西藏那曲探索扶貧新路子

    西藏那曲正在探索一條新的扶貧路子,從思想觀念和勞動技能入手,培養牧民的自我發展能力,促使貧困戶從以前的“ 等、靠、要”轉變到“自我創造”上來。

    西藏那曲地區佔藏北羌塘草原的絕大多數土地,是西藏最大的牧區,生活著30多萬的牧民和800多萬頭的牲畜。草原牧民儘管擁有豐富的牲畜資源,但長期以來形成的自給自足思想使畜産品的商品率不到20%,每人平均收入只有1550元,被稱為“富饒的貧窮”。

    為改變這種現狀,西藏那曲地區目前從多方位著手,培養牧民的商品觀念和除牧業以外的其他技能,使牧民真正富裕起來。

    這個地區那曲縣仁毛鄉位於那曲鎮城郊,1997年,鄉里作為扶貧項目從銀行貸款22.6萬元辦起了一個農場,吸收了6名貧困戶成為農場的工作人員。

    仁毛鄉黨委書記多吉次仁説,當時在那曲鎮還沒有一個賣酸奶的,牧民所做的酸奶都是自己吃。於是農場買了40頭奶牛,將擠出的奶製成酸奶,拿到那曲鎮出售。

    而現在,那曲鎮城郊的許多牧民都到那曲鎮上出售酸奶。“以前我們佔市場的100%,現在佔30%還不到,是我們帶動了那曲的酸奶市場。”多吉次仁得意地説。

    與此同時,農場的6戶貧困戶也開始脫貧,走上了致富道路。昂布是農場的擠奶女工,以前吃穿都無法自己解決,現在每年靠擠奶收入就有7000元,另外,她自己也養了3頭奶牛,做起了酸奶生意。

    多吉次仁説:“我們扶貧的最大成就就是培養了牧民的商品意識,還影響了周圍這麼多群眾,這種扶貧扶到點子上了。”目前許多富裕戶也紛紛要求加入農場。

    在那曲班戈縣,縣長扎南被稱為“項目縣長”,在他眼裏,扶貧項目比資金更為重要。他説:“錢只能解決一時的困難,有了項目,我們可以培養牧民的勞動技能。”

    班戈縣從1998年開始創辦了一所職業教育學校,開辦了木匠班、汽車修理班、織氆氌班,專門吸收貧困牧民入學,不收學費,還給學員每月60元錢。“只要他們掌握了技術,能夠自己勞動致富,這比每年都給他們錢好多了。”扎南縣長説。

    25歲的牧民格桑多吉是木匠班的學員,已經能夠做門窗的框架了,他説:“以前只會放牛羊,家裏窮也沒有辦法,我又不會幹什麼。現在有了這個本領,走到哪都不怕了。”

    除了開辦職業教育外,班戈縣還多渠道地為牧民找致富途徑。群學鄉的貧困戶種蔬菜,康日鄉的牧民拿起魚網捕魚,普保鄉的牧民組織了石匠隊,這都讓牧民走出了單一的畜牧業經濟。扎南説:“魚和石頭在這裡多的是,但牧民空守著金子卻不知道怎麼幹,我們就是要讓他們有自己挖金子的本領。”

    那曲地區扶貧辦負責人江村旺扎説:“那曲地區的扶貧必須以人為本,培養貧困青少年的專業技能,使現有貧困人口成為自力更生、自謀就業,自我脫貧的勞動力資源。同時,突出重點,綜合治貧,促使貧困牧民轉變觀念,使扶貧工作走上良性迴圈的軌道上來。” (記者劉偉 裘立華) 

    

    新華社 2001年6月25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