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仙山”——浙江平陽南麂列島(圖)

老虎

    位於溫州市平陽縣鰲江口外30海裏的東海海面上,由大小23個島嶼組成。南麂列島海洋生物資源的寶庫;奇岩怪石的博物館;遠眺台灣的了望站;拒絕世俗的世外蓬萊;感懷孤獨的海上桃源,1990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級海洋類型自然保護區之一。

    南麂列島是旅遊、避暑、度假、療養和嘗海鮮、玩海水的勝地。有寬800米、長600米的貝殼沙海灘,海水清澈透明,能見度達5米以上;有鄭成功操練過水師國姓岙;有宋美齡憩息過的棲風居;有水仙花島和海鷗島;有景點集中多達100余處的三磐尾旅遊點;有位於海八珍之首的鮑魚;有名貴的石斑魚等等。魚類368種、暇蟹類180種及其他數百種陸域動物,金沙碧海、奇礁怪石、異峰雅洞,天然草坪,引人入勝,留連忘返,美不勝收。

    南麂為南麂列島的主島,外形似麂,頭朝西北,尾向東南,面積7平方公里,海岸線曲折,計長24.8公里,周圍有龍嘴頭等5個呷角和國姓懊、馬祖澳、火昆澳3個海灣及港灣南麂港。年平均氣溫16.5℃,海水終年清澈湛藍,岩石受海浪長期侵蝕衝擊,形成海蝕崖、柱、穴、平臺等景觀,有大沙澳、國勝澳、三盤尾、大擂山、竹嶼等景區,人稱“碧海仙山”。

     南麂列島屬亞熱帶海洋季風氣候區。列島為基岩丘陵島嶼,由23個海島,14個暗礁、55個明礁組成,最大島為南麂島,面積7平方公里,最高峰為大山,海拔229米。

    南麂列島良好的氣候,特殊的海洋水文和地質地貌條件,形成了特殊的生態環境和生物群落。據調查,該區有海洋貝類總數的20%,浙江沿海貝類總數的80%;海洋藻類174種,約佔我國藻類總數的20%。列島海洋貝、藻類不僅物種資源豐富,還具有溫帶、熱帶兩種區係特徵和地域上的斷裂分佈現象。該區海域尚有368種魚類,180種蝦蟹類生物;陸地有種子植物317種,脊椎動物55種。因而它在科研、生産、學術上都有著很高的價值。

    南麂列島海洋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為20106公頃,海域面積19071公頃,全區按功能分為核心區、緩衝區、開發區。核心區有三處,最大的大沙岳--船礁,面積共663公頃。保護區內眾多的小島,各具特色。大擂島和竹島生長大量的水仙花,俗稱“水仙花島”;此外,還有蛇島、鳥島等。南麂島的三盤尾則怪石眾多,岩壁聳秀,草坪如茵,其旅遊資源豐富多彩。

    【大檑山】

    在南鹿島北面,由西北向西南走向。如大檑網開張之狀,故名。這個島嶼不大,動植物眾多,尤其是水仙花與地鱉蟲尤具特色。水仙花遍地皆是,冬春之間,含苞開放,以朝東南那個香口裏開得最盛。這裡的地鱉蟲是金邊的,為別處所無。

    【筆架山】

    在大檑山與小檑山之間。站在國姓澳山頂望去,像陳列在書案上的青田石刻筆架。這座筆架山,高度只有26米,海岸線長3OO米,岩壁上野生貝藻很多。現島上無人居住。

    【竹嶼】

    在南麂島東部,是南麂列島的第二大島。海岸線長4.45公里,制高點海拔1O8米。島形像披著袈裟默坐參樣的老僧。島南山坳裏從前竹林成蔭,風景很佳。近海,還有形似鸕鶿的鸕鶿礁,形如巨人的立人礁。立人礁在竹嶼南面5O米的海中,係幹出礁,一個危險圈裏二個礁,像兩個魔鬼分列左右。海濤襲來捲起沖天巨浪,驚心動魄。山只有5O米,西距竹嶼1000米。島長4O0米,寬10O米,像一條可以挑稻串擔,俗名串擔山,又名稻挑山。島嶼上沒有一株樹,也沒有一叢草,光禿禿的,因此又叫無毛山。島南180米處有無毛南礁。該島為我國臨海線基點之一,平陽縣人民政府于1985年10月在此立碑為志。

    【空心嶼】

    位於南南麂島西部,東距本島785公里。嶼呈半月形,海岸線長6O0米,四週多怪石。島上有天然溶洞,彎彎曲曲兩邊通透,空心嶼之名由此而來。島上尚無人居住。

    【尖嶼蛇島】

    在南麂列島南部,長800米,最寬處30O米,最狹處1OO米,最高處631米,頂尖,故名。四週有四個礁,鳥瞰整個島形,如一隻下鑽水底的鶩。這個島嶼有許多各種各樣的蛇,可以稱為蛇島。

    【柴嶼】

    在南麂列島南部,西北有門嶼,西南有平嶼,周圍有4個礁,如一隻大墨魚在海上浮游。柴嶼長有松樹、楓樹等喬木,還有許多灌木、雜草可當柴燒,所以有柴嶼之稱。嶼上有較多的自然隱蔽岩洞,其中有個岩洞,生長著大量的藥用石斛。

    【海鷗棲息地】 】

    南麂列島中有鷺鷹嶼、下馬鞍、開工鞍、破嶼、小破嶼、小柴嶼、小檑山等等尚未開發的島嶼,都有可取的景觀。今尚無居民,成群結隊的海鷗愛在這裡棲息、下蛋、繁育子孫。

    【羊島(後麂島)】

    南麂列島東部,有一隻大水牛橫臥在海面上,這就最後麂島。島上雜本野草叢生,還有一些山洞,過去有人在這裡養過羊,辦過羊場。以後停辦,剩下少數的家羊變成野羊,奔跑比小鹿還快。

    中國網2001年 12月14日


假日旅遊資訊
寒假旅遊計劃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