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峨嵋攬勝


    一般的可遊之處不外乎分為兩類,一是風景特殊的好,賞心悅目,怡人情懷;二是古跡名勝增人見識,可驚可嘆。當我爬上峨嵋金頂環顧群山之時,我卻真的不知該怎樣來將它歸類了。

    有朋友告訴我説去峨嵋山金頂一定不能坐車上山,否則便會失去了味道,需得一級一級地爬上去才有意義。仗者自己還算年輕我花了近兩天的時間終於登上了金頂,一路上的美景令我如癡如醉,卻也累得後悔選擇了徒步登山。晚上躺到床上閉眼腦海中竟全是看不到盡頭的石階路,很久才昏昏沉沉地入睡。

    恍惚間被一陣砸門聲驚醒。我抬頭想長外望去還是漆黑一片,"看日出了",有人在門外大聲地説。我幾乎想放棄了,全身酸痛沒有一點力氣。同行的夥伴強把我托了起來,咬著牙我走出房間,一陣冷風吹過我頓時清醒了許多。 山頂出乎意料的寒冷讓我穿起了軍大衣。

    此時已經有了不少的遊人,模糊中看著他們個個神采飛揚的樣子我好不羨慕,交談方知他們都是一早從山下乘車趕上來的。 我把目光投向了天邊,心中還在盤算著爬山的值與不值。

    東方的天際已變得微白,漸漸的又成了紅橙色,不時出現的起伏不定的紅色流雲有如波濤演演,洶湧澎湃的大海。"快看,太陽要出來了!"有人在大聲叫囔。轉眼間,一輪紅日噴薄而出,冉冉升起于雲海之間。最終,它跳躍出來,發出刺眼的光芒。萬道霞光給卻山披上了一層金色的盛裝,我心中一陣激動,不由想起一首詩句,"團團出天外,煜煜上層峰。光隨浪高下,影逐樹輕濃"。大自然的美景實在難以用語言來表達。 我也曾看過不少地方的日出,這次倒是少有的激動,心境久久難以平靜。兩天的疲倦在著一刻似乎都變得微不足道,此刻方才明白登山的味道何在了。

    站在山巔環顧四週我頓感萬象排空,氣勢磅薄,驚嘆天地間竟有如此奇觀。極目遠眺,八方空寂,千山萬嶺起伏如浪,大雪山,瓦屋山、貢嘎山更是巍然屹立、清晰可見。一望無際的白色濃雲浮在半空,酷似無邊的大海。當空中風起是,立刻就會看到雲騰霧涌,狂濤怒卷,令人驚心動魄。無風時,海面鏡平,但見遠處山尖露出雲層,宛如茫茫大海中的島嶼一般,金頂此時也成了一座孤島,這恰是峨眉山又稱"秀島"的原由。

    金頂原是山頂寶剎銅殿的寺名。所以將山頂也以金頂命名是因為銅殿的寶頂在陽光的照耀下金光燦燦,百里之外便可看見。據史料記載,座寺廟是由外方僧人妙峰禪師在明萬曆二十年(西元1602年)主持修建的。很難想像在當時人們是怎樣將龐大沉重的建築材料運上山頂的。最初的銅殿是用上百萬斤的銅板、銅條、銅枋、銅皮焊接起來的,十分地精緻,在國內極負盛名,人們遊山一般是要到了這裡才算是真正上了峨眉山。很可惜的是清代道光年間的一場大火燒垮了銅殿。今天所看見的是近期重新修建的。依舊保持了原有的風範,成為了峨嵋山金頂一道永恒的風景。

    與它處名山不同,峨嵋山將雄、秀、險、幽深溶為了一體。別處之山多是遊人登上絕頂,金山之勝便可盡收眼底,花了一兩天的時間便可遊完。峨嵋卻是不然,峰巒交錯,互為屏障,谷深壑險,道路遷回……如不花上半月時間細觀摩,或無行家的指點,真的很難認識到它獨特的神韻。"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一份深幽,一份雄壯,此峨嵋哉。 詩仙曾將峨嵋比做仙山,更作詩曰:"峨嵋高出西極天,羅浮直與南溟連……"爬上臺階,欣賞美景,得到的又豈是過眼煙雲的景致呢?

    

    2000年10月30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