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近自然新潮流---觀鳥

    秋冬是我國黃河以南觀賞鳥類的最佳季節。從第一批候鳥自北方飛來,就有愛鳥者前往濕地保護區觀鳥。前幾年,到我國鳥類保護區的觀鳥者還主要是境外愛鳥者,現在本國觀鳥者已大大超過了境外的。野外觀鳥已從科學考察,變成部分公民熱愛自然、愛護生態的一種高素質休閒活動。

    我國一年四季都有豐富的觀鳥資源,濕地自然保護區已超過260處,從新疆巴音布魯克,內蒙古達裏諾爾湖,寧夏沙湖,青海湖,黑龍江扎龍,黃河三門峽水庫,上海崇明東灘、九段沙,到貴州草海,雲南高黎貢山,香港米埔等,都是國際著名的觀鳥勝地。但與國外相比,野外觀鳥活動則還是剛剛起步。在歐洲,每年都有幾百萬人加入觀鳥行列。據報道,1999年愛鳥日這天,有超過7600萬美國人到野外觀察鳥類活動或喂食野生動物,其中6000萬人經常到野外觀鳥,更有超過9000萬人在自家庭院賞鳥育鳥,成了僅次於園藝的第二大戶外活動,不少愛鳥者甚至能聽聲辨鳥。隨著野外觀鳥理念的東漸,我國的觀鳥活動近年來發展迅速,有了“自然之友”、“綠家園”等自發的觀鳥活動組織。1999年,北戴河還舉辦了首屆國際觀鳥大賽。目前我國的愛鳥觀鳥者隊伍以中青年為主。尤其在部分青年人中,野外觀鳥已成為一種親近自然的新潮流。

    按野外觀鳥者的理念,觀鳥與愛護鳥類、保護生態環境應該是相一致的。觀鳥其實就是在山林、原野、湖沼、海濱、河畔、草地、公園等鳥類活動和棲息地,在不影響它們正常生活的前提下,欣賞它們健美的體態,繽紛的色彩,飛翔的儀姿,以及覓食、鳴叫、求偶等生活行為,在愉悅性情的同時,把自己融入大自然。然而,目前講到“觀鳥”時,往往與觀賞籠養鳥混淆。許多所謂“愛鳥協會”的會員,都是每天提著鳥籠的人。有籠養鳥就有捉鳥人,其行為與“愛鳥”兩字南轅北轍。一些地區還興建了“大網鳥林”,只不過把鳥籠放大而已。“彼在牢籠,爾圖愉悅,何樂之有”?

    鳥類專家認為,野外觀鳥活動的逐漸興盛,將會推進公眾崇尚自然的理念。

    有趣的是,候鳥雖然年年走南闖北,但卻記得哪些地方的人類善待它,哪些地方的人類要提防。絕大多數鳥類對人類都敬而遠之。在山東榮成天鵝湖,由於市民護鳥成風,大天鵝每年剛來時與人的距離都在千米以外,當離開時,距離就只有五六十米了。而在德國漢堡和日本北海道,天鵝與人之間是“零距離”。昆明紅嘴鷗是我國迄今為止第一例在城市中人與野生鳥類能保持“零距離”的例證。這是野生動物給這座城市愛心的一個回報,讓人們生活在一個充滿生趣的環境裏。

     《文匯報》2001年12月10日


中國著名的觀鳥勝地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