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黃牛岩托起農民“金飯碗”

    地處風景秀麗的長江三峽西陵陜畔的三峽黃牛岩風景區,橫跨舉世矚目的三峽大壩與葛洲壩之間,覆蓋宜昌市夷陵區三斗坪、樂天溪和點軍區土城、橋邊四個鄉鎮,由黃牛岩、石牌、車溪、三峽石林、西陵畫廊五大遊覽區組成,總面積788平方公里,農業人口約3.9萬人,是中國特大型風景遊覽區之一。這裡匯集而成的24個景點,風光秀麗,各具特色。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奇特的美麗風光引來了海內外遊客的青睞,也使得當地農民紛紛捧起了旅遊經濟的“金飯碗”,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

    始建於1997年的三峽黃牛岩風景區,在確定開發旅遊業之時,就創造性地把開發旅遊與開髮式扶貧結合起來,以“開發一處景點,致富一方百姓”來規劃旅遊業發展綱要,並獨立編制《三峽黃牛岩風景區旅遊扶貧十年規劃綱要(2001—2010)》,確定了旅遊扶貧的創新思路與基本原則,並按分步實施的原則逐步解決景區內農民的貧困問題:以農民增收為突破口,扶貧扶智,增強貧困人口的“造血”機能,積極引導農民依靠旅遊走上致富路,達到持續保持旅遊扶貧效應的目的。由於政策到位、措施明確,3年的運作,該風景區已獲得了扶貧的初步成效。在風景區3.9萬居民中,每35人就有1人直接從事旅遊業,每10人中就有1人服務於旅遊業,直接和間接服務旅遊業的人數超過3000人,3年來,農民圍繞旅遊創收達4000多萬元,每人平均旅遊增收680元,景區內每人平均收入2300元,是旅遊開發前的3倍。“車溪”、“石牌”等風景點的農民依靠旅遊已發展成為遠近聞名的“旅遊致富村”。

    三峽黃牛岩風景區不僅擁有十分豐富的世界級旅遊資源,而且也擁有開發旅遊的新思路。在景區規劃時,就按照“高起點,新思路,大手筆,創一流”的總體要求建設各個景點,並按照建成“中國頂級,世界精品”的目標建設經營旅遊風景區。幾年來,由於該景區的創新思維、創新策略,在短短的時間裏,後來居上一躍成為湖北的重要旅遊區。“車溪”、“石牌”兩大精品旅遊景點的成功推出,更使風景區的決策者們大感欣慰,由於兼顧了旅遊開發、農民脫貧致富、生態環境治理三大系統的良性互動,使得他們找到了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文化發展三大旅遊屬性的最佳點,取得了旅遊開發、脫貧致富、生態環境保護的“三贏”戰略。今年1至9月,“車溪”、“石牌”兩個景點就接待遊客達20多萬人次,門票收入達416萬元。

    山水有價,風光生財。地處風景區的農民端起了旅遊“金飯碗”,嘗到了幹旅遊的甜頭。曾是“壁壁陡陡幾座山,平地只有巴掌寬,溝旮旯裏無車看,鹽錢全靠賣雞蛋”的偏僻山村,如今是“住上小洋樓,穿上名牌衣,帶上大哥大,騎著雅馬哈”的喜人景象。旅遊的發展真正實現了農民的脫貧致富,也帶來了農民的思想、文化、生産、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極大改變。閉關自守的小農經濟思想徹底打破,現代商品經濟意識迅速進入村民頭腦;學知識、學文化已成為農民一種新時尚;環境衛生、文明用語也成為當地農民致富的先決條件。農民整體素質的提高,不僅推動和促進了旅遊業的健康發展,對農村的經濟發展也注入了強大的活力。

    三峽黃牛岩風景區在旅遊扶貧中注重標本兼治,採取多項措施資助農民致富。一是爭取政府支援,用活政策、創造環境。由政府牽頭建設風景區的水、電、通信設施;二是改變農民生活方式,爭取政府專項資金建造沼氣池及太陽能,保護生態環境;三是無償提供經營攤位,引導農民發展特色經濟;四是安排村民從事旅遊業服務及勞務輸出,增加農民收入;五是設立“旅遊扶貧基金”,無息為村民提供貸款,建立“中心村”,實現村民“五通”、“五標”和實施“生態移民工程”,將位居高山及偏僻地區的村民遷到“中心村”居住,安排他們從事旅遊服務。

    總投資達7.08億元的三峽黃牛岩風景區旅遊景點的綜合開發實際上就是社會工程的全面開發,是我國發展朝陽産業的一大壯舉,為我國解決“三農”問題,推進小城鎮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2003年三峽大壩第一台機組發電之時,一個風景獨特、風光怡人的國家級生態旅遊區將展現在世界面前。

    《中國旅遊報》2001年11月7日


第2屆三峽國際旅遊節舉行
神農溪成為外賓遊三峽首選
三峽發現距今兩千多年的古兵寨
今遊三峽,別有情趣
三峽武陵鎮浮出三座古城
三峽大壩新辟一批旅遊景區
旅行社經營三峽遊又有新模式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