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黃金周盤點:文化成為"假日社會"支撐點

日均萬餘人涌進閱覽室和學術報告廳,國家圖書館在特有的安靜中繁忙異常;白天觀景、晚上購書的遊客大軍,使北京圖書大廈、王府井新華書店等把打烊時間延遲至深夜時分;素以寂寞自況的話劇舞臺,在一片火爆中收穫著掌聲;“紅色旅遊”飄紅共和國搖籃的同時,“紅色經典”劇《東方紅》《赤道雨》相映成輝。

中秋月圓後,祖國華誕時。從傳統歷史文化到革命歷史文化,2004年國慶節黃金周,以其不俗的文化含量,見證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中國正健步從繁榮依舊的“假日經濟”向成熟的“假日社會”演進。

十月是紅色的,優秀革命傳統文化再放異彩

在這個不同尋常的“紅色十月”,首都演出市場颳起一陣強勁的“紅色風暴”。

“了解首都演出市場的人都知道,在北京超過70%的上座率就已經很了不起。而國慶節期間推出的七場大型革命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全部超過95%的上座率。著名跨國企業惠普公司包下的四場上座率達100%。”世紀劇院銷售部主任段閩説,“世紀劇院有1700個座位,其中100個是工作座位,可售座位為1600個。在消費者強烈要求下,我們不得不把工作票都拿出來賣了。”

《井岡山》《八月桂花遍地開》《飛越大渡河》《長征》《遊擊隊歌》《到敵人後方去》《保衛黃河》《團結就是力量》《歌唱祖國》《我們是共産主義接班人》……這些耳熟能詳的歌曲,激蕩人心的旋律,震撼著普通中國人的心靈。

在一家外企就職的孫桐陪父母和10歲的兒子看了一場《東方紅》,“我想讓孩子了解祖父母和父母經歷了怎樣的年代,並依戀過怎樣一種慰藉和力量。我發現,孩子同他白髮蒼蒼的祖父母一樣激動不已。”

表現中國人民革命歷史的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是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歌舞藝術一次大巡禮,而10月5日起在首都新版推出的我國首部軍事題材原創音樂劇《赤道雨》,借助通俗化的劇情、流行音樂的曲調、異域風光和服飾、載歌載舞的表演形式,成功地接過了《東方紅》的“紅色接力棒”。

投資數百萬、歷時4年打造而成的《赤道雨》,以三個春天裏中國海軍艦艇編隊三次環球出訪為主體框架,以新一代海軍艦長潘天雨和旅居海外的戀人肖可悅的生死情戀為情節敘事線,描述了在夏威夷、南非、美國本土出訪的中國海軍艦艇編隊旅程中一個跌宕起伏、浪漫抒情的愛情傳奇。

“過赤道是中國海軍走向大洋的標誌,對於航行在大海上的人來説,能遇到赤道雨是一種幸運。因為它變幻莫測,水兵們都把淋到赤道雨作為一種莫大的幸運。赤道雨這三個字象徵著當代人對愛情、對人生、對命運的複雜心態,也象徵著經歷百年磨難的中華民族終於走上了偉大的復興崛起之路。”該劇編劇之一週振天在接受採訪時説。

紅色旅遊,正在走向成熟

平津戰役紀念館等各大展館遊人絡繹不絕。重慶市烈士陵園的參觀者多日持續達萬人以上。西柏坡成為京津愛車族舉家自助遊的聖地。旅遊依然是假日的主旋律,而以中國革命傳統文化為核心的紅色旅遊,成為最引人注目的亮點。

“我晚上閱讀攜帶的《毛澤東詩詞》,白天登黃洋界,眺五指峰,在長青樹下,感受井岡山戰火紛飛的艱難歲月,體會井岡山精神的深刻內涵。説實話,要感受井岡山精神的博大,還非得親自來一趟不可!”在北京中關村一家軟體公司工作了9年的暢敏説。

吃一頓紅軍餐、走一趟紅軍路、讀一本紅軍書、聽一堂傳統課、唱一首紅軍歌、掃一次烈士墓。井岡山推出的紅色之旅“六個一”工程,將五湖四海的遊客,帶到當年的崢嶸歲月,接受革命文化壯志豪情的洗禮。

據有關部門負責人透露,國家旅遊局已經對各地開展“紅色旅遊”現狀、發展前景、存在問題進行全面調查,並會同中央文獻研究室等單位提出推進發展“紅色旅遊”的總體構想。在全國以10個“紅色旅遊基地”、20個“紅色旅遊名城”、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為主體的“紅色旅遊”骨幹體系將全面推出。

“這既是促進我國旅遊業更大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更是謳歌我們黨的光輝歷程、振奮和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需要。”國家旅遊局局長何光(日旁加韋)説,“今年下半年,在紀念紅軍長征70週年之際,將正式啟動‘紅色旅遊’工程。”

“‘紅色旅遊’走俏,不僅分流了傳統景區的壓力,也體現出簡單物質消費正向具有豐富內涵的文化消費全面推進。”國家旅遊局市場處有關負責人説。

“黃金周”的小主人:節日是科學文化的洗禮日

“十一”黃金周最後一天,北京市阜城門內沿街小販的叫賣聲中,初一年級學生王帆和爸爸一起,從車水馬龍中擠出來,走進衚同深處的魯迅故居。在進門大廳,王帆認認真真地在“我最喜歡的魯迅名言”投票欄裏,抄下《華蓋集續編·學界的三魂》中一句話 :“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

王帆的爸爸在展示大廳對記者説:“本來只是想陪小帆完成假期作業,今天早晨我們決定改變節日計劃,爺倆一起走訪名人故居。在北京生活了這麼多年,一直沒有看過魯迅、老舍、梅蘭芳等故居。這不只是給孩子看,也是對我自己的一次教育。”

也是在國慶節期間,10歲的孫福祥小朋友,在奶奶陪同下先後三次向北京市少年兒童圖書館捐贈期刊、圖書和玩具,踴躍參與從9月26日至10月6日北京少兒圖書館發起的“愛心快遞總動員”活動。這項活動的目的是將同學們閒置在家的圖書和玩具捐贈給全市外地務工人員子弟和貧困地區的孩子。

節日期間,北京少兒圖書館共收到7000多冊圖書,2000多件玩具,數以千件的文具大部分是嶄新的,僅新的作業本就超過2000本。

“儘管這是一個非同尋常的繁忙假日,但數以千計的孩子在父母陪同下選擇進圖書館這種別致的度假方式,仍然讓我們感動不已。”北京少兒圖書館的楊芳懷老師説,“孫福祥同學不愛講話,捐贈了一次圖書,又捐贈了一次期刊。他發現也有小朋友捐贈玩具,馬上回家送來自己的玩具。當他在奶奶陪同下把玩具送來時,我們發現一些細心清洗過的玩具還是潮濕的,我們的眼睛也潮濕了。”

實驗二小的楊(方方加土底)小同學10月3日捐贈110本期刊後、6日又捐贈了140本書。北京工業大學附中的一位同學捐贈了150多本書。而廠橋小學的羅悅嘉小朋友捐贈了兩本圖書,卻格外令人感動。這位失聰的孩子錶達有些困難,他看著媽媽的口型,艱難表達了自己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和山區貧困子女一腔童真的關懷。

共和國成立55週年也是中國少年先鋒隊建隊55週年的喜慶日子。北京市少年兒童圖書館從10月2日至6日連續五天,與北京市著名教師聯合舉辦“特級教師對你説”青少年專題講座,包括《學會成功學習》《人格教育----讓孩子擁有一生財富》《創造就在我們身邊》《無拘無束寫 有章有法練》《如何培養少兒學習英語的興趣》等。

“我們的報告廳滿座是300多人,我們盡了最大努力,每次控制在400多人左右,沒有一天低於這一水準的。”楊芳懷説。

從“假日經濟”向“假日社會”的躍升

“國家圖書館10月1日客流量為9410人次,2日為11400人次,3日達到12656人次。”國家圖書館辦公室值班人員告訴記者。而今年“五一”黃金週期間,日均客流量為4000人次,春節期間日均為4328人次。從只聞書頁翻動的閱覽室到掌聲飄過的學術報告廳,不到一年內圖書館翻番的節假日客流量,隱含著一個資訊:文化和精神層面的旺盛需求,正帶動假日消費層次的提升。

今年國慶期間,深圳特區推出的文化活動達508項。據市文化局初步估計,這些文化活動吸引了50余萬觀眾。深圳市博物館、深圳美術館、關山月美術館、深圳畫院、何香凝美術館等公益性展館免費向遊人開放。

瀋陽皇寺廟會時隔50年重新開市後,以傳統文化魅力在開幕當天就吸引了20萬遊客,節日期間突破120萬人次,廟會期間商品成交額達到1300萬元。

“文化多樣性成為假日生活最美的風景,也越來越發展成為‘假日經濟’最強有力的支撐。”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許光建教授説。

“今年是我帶著兒子第二次在首都過黃金周,我最滿意的是一些最重要的圖書市場延長了營業時間。”河北大學人文學院的李老師説,“我們一家三口加上孩子爺爺奶奶,白天要到風景名勝和旅遊景點,只有晚上才有時間購書。我清楚記得過去的黃金周像王府井外文書店等不到晚上8點就要打烊,節日前3天甚至不營業。而這個黃金周,這家書店的關門時間推遲到晚上10點半,這是對顧客最大的關心。”

北京圖書大廈、王府井新華書店都把營業時間延長至深夜,“説的是晚上10點半關門,但送走最後一個顧客、結清當日賬目都超過了夜裏11點,回到家就是淩晨,但是我們確實為顧客之多而感到高興。因為他們購買的不是一件簡單的商品,而是一種文化,一種精神。”圖書大廈的營業員杜麗麗説。(記者王立彬、馮曉芳)

新華網 2004年10月07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