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黃金周出遊貼心提醒:購物時須謹慎!

編者按:在“十一”黃金周來臨之際,記者採集了一些購物、出行、娛樂等方面的陷阱,希望您看了以後,不妨留個心眼。今天,請你先看“購物篇”。

特産 質差價高 魚目混珠

典型案例:到外地旅遊時,大家都覺得在當地買特産總是最便宜、最地道的。去年,抱著這種想法的市民王小姐到成都遊玩,就被一家銀飾店“套”進去了。女店主信誓旦旦:四川跟尼泊爾多近呀,銀飾都是從尼泊爾進貨的,100%純銀。王小姐以每件100多元的價格買了6件首飾送人,然而,收到禮物的朋友卻發現,這些“銀飾”不僅可以用磁鐵吸起來,而且在溫州小攤上每件用二三十元的價格就能買得到!

提示:雲南的玉器、海南的椰子粉、杭州的茶葉、連雲港的水晶、西藏的藥材……旅遊者對“特産”假、次的投訴數不勝數。因此,在旅遊地購買特産時,應當選擇正規商場和有信譽的品牌。而且,如今“大市場、大流通”,已經很少有什麼東西在當地買才會特別便宜、正宗的特産,因此對於價格低得離譜的“特産”,更應特別謹慎。

標價 低價誘餌 偷換概念

典型案例:今年3月,市民陳小姐在香港遊玩時,來到一家藥材店買鹿茸。店門口擺著許多大大的“元/兩”標簽,讓她以為這裡都用按“兩”算的。在售貨員的“真誠”推薦下,她買了1兩鹿茸、4兩人參和4兩石斛,並磨成了粉。陳小姐根據標簽的數字估算,總價大概1000元左右。不料,售貨員算出來竟達1萬多元!售貨員説,這幾樣藥材都是按“錢”算的,並把標簽上小得幾乎看不清的“元/錢”字樣指給她看。陳小姐立即報了警。警察趕到後,店主才認錯退錢。警察還告訴陳小姐,香港此類陷阱比較多,旅遊者一定要小心。

提示:售貨員向你推薦或出示樣品時,一定要問清楚價格,並確定正品和樣品是一致的。一些店家利用旅遊者不想惹麻煩的特點,或者“熱情”讓你試用商品,或者馬上將商品加工(如上述案例中的藥材磨粉),旅遊者發現高價後往往不好意思説不買。因此,旅遊者需要一點“厚臉皮”,一定要和騙子據理力爭,必要時向有關部門投訴或報警。

宣傳 天花亂墜 誤導顧客

典型案例:市民沈先生幾個月前到我省千島湖遊玩,當地賣淡水珍珠的店主告訴他,淡水珍珠比海水珍珠難養10 倍,因此價格也高出10倍。然而,搞笑的是,前幾天沈先生到廣東湛江玩,當地賣海水珍珠的店主又跟他説,海水珍珠比淡水珍珠難養10倍,因此只有海水珍珠才值錢。兩個商家的 “結論”驚人相似卻又截然不同,沈先生差點笑出眼淚。

提示:旅遊者事先可以了解一些當地特産的知識,如價值大不大,哪些是老字號,怎樣簡單鑒別,等等。對於自己難以辨別真偽和品質的高價商品,如玉器、藥材等,還是少買為妙。(林煒)

《溫州日報》2004年9月23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