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探訪天下第一“天坑群”


    在我國一些古籍中,多次提到深奧莫測的“大壑”。《山海經大荒東經》記載:“東海之外有大壑。”《列子湯問》:“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里,有大壑焉,實惟無底之谷,其下無底,名曰歸墟。八坡九野之水,無漢之流,莫不注之,而無增無減焉。”樂業的“天坑”群,十分吻合古人豐富的想像。

    它們下面究竟是什麼情形?為揭開其神秘的面紗,今年10月上旬,北京旗雲探險隊、南寧“野人”探險俱樂部、柳州青年登山探險協會及廣西、廣東的新聞記者共40人組成聯合考察隊,對樂業“天坑”群及其底部原始森林、地下河等自然景觀進行考察。考察隊分A、B兩組,A組架設SRT繩索通道,下到規模最大、最為神秘的大石圍,B組則前往白洞石圍、天星冒氣洞石圍等景觀考察。

    大石圍位於廣西樂業縣的同樂鎮刷把村百岩腳屯,據探測,它周圍山峰海拔高度在1440米以上,洞口東西走向550米,寬380米,深約600米。打個比方,世界上最高的摩天大樓不過470米,如果把它填進大石圍,沒頂後還綽綽有餘!

    這種垂直深陷、呈豎井狀的地質奇觀,在國際上被命名為喀斯特漏斗,在我國四川的興文和重慶的奉節有發現,又稱為“天坑”。一般來説,“天坑”不論大小,底部都有地下河經過並且有一個入口。令人驚嘆的是,以大石圍為中心,人們又在周沿發現了白洞石圍、天星冒氣洞石圍、黃獍洞石圍、風岩石圍、燕子石圍、穿洞石圍等20多個大型漏斗。2000年6月,中國岩溶專家洞穴研究會會長朱學穩教授在考察後驚呆了:“這是世界自然遺産等級的景觀!”初步探測表明,樂業的“石圍群”幾乎囊括了各種類型的“天坑”,堪稱“天坑博物館”。這些“天坑”在世界喀斯特大型漏斗的排名中其深度、容積均位居世界前十位,如此大規模地集中排列,世界獨一無二。其中大石圍的地下原始森林面積為世界第一、容積為世界第二。

    “觸怒了山神”,我們突遇暴風雨

    10月2日,下大石圍的時刻終於來臨!從遠處看,探險隊員全憑一根繩索,利用義大利SRT探洞專用器械往深不見底的谷底下降,就像一隻小蟬附在一根蛛絲往下蕩,場面驚心動魄。稍有疏忽,便會墜入深崖,粉身碎骨。意想不到的險情發生了,一名記者下滑後,一名隊員也跟著下去,沿路岩壁風化嚴重,上面的隊員腳稍微一蹬,碎石便嘩嘩下墜。該名記者迅速雙手握住頭盔,身體貼近岩壁。大石塊飛快掠過直落谷底,過了良久才聽到回聲。但隨後下來的泥土弄了他一身,尖利的小碎石在他的臉上劃出了一道傷痕。

    儘管我不斷念叨自己不要慌張,但下去時,開頭還是緊張得有點喘不過氣,心仿佛被一隻無形的手往上拽,身子又被一隻無形的手往下拉。從胸前往下看,絕壁像瀑布似地急速下瀉。天地陡然旋轉。探洞主繩有時因張力一蹦一蹦地,似乎在一絲一絲地斷裂,讓人心驚肉跳。

    據當地群眾介紹,每當人們要下大石圍,大石圍附近一帶往往會天氣突變,因為是“觸怒了山神”。不知是否巧合,10月2日上午,A組探險隊員前往大石圍時還是麗日晴空,下午便烏雲密布,到了晚上雷雨大作,大石圍如一個大甕轟鳴搖撼。一陣接一陣的閃電不時將石圍照得如同白晝,顯得既猙獰詭異又瑰麗壯觀。20多名探險隊員小心翼翼,經過從中午11點到晚上10點的漫長時間,才全部下攀到懸崖的一個山洞紮營,這個山洞離谷底懸空高度為150米,離山頂的馬蜂洞垂直高度也有60米,我們叫它為“中洞”。洞口的落葉浮土陷到腳踝,一片荒涼,使人想起宇航員登上月球的類似情形。

    “中洞”高10多米,進去約80米,還算寬敞,可容納五六百人。風雨夜幕中,我們在洞裏燃起篝火。我找到一個小平臺,鋪下睡袋,很快入夢了。耳邊是絮絮的語聲和沙沙的風雨聲。

    

    四川線上2001年8月29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