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消費漸趨理性 11個黃金週全國收入2572億

國家旅遊局發佈的統計顯示,自1999年“十一”黃金周至今年春節黃金周,11個黃金周國內累計出遊人數達6.1億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572.8億元。

走出非典陰霾的2003年“十一”黃金周,人們再次相約出遊,體會著在大自然中自由呼吸新鮮空氣的感覺,諸多景點重現昔日的興旺景象。

從“觀光”走向“休閒”、從無序到有序、從幼稚到成熟……經歷了12個7天長假的起起落落,有關黃金周的話題似乎平淡了許多,但在擴大內需的背景下,作為經濟生活中的一個現象卻越來越值得探討。一方面黃金周極大地刺激了商業購物、文化旅遊等消費;另一方面,百姓消費方式趨向多元化、理性化,對黃金周的消費內容和服務方式不斷提出新的要求。有關專家指出,以黃金周為主的假日經濟也需要向深度和廣度開拓,否則黃金周的含“金”量會越來越低。

-旅遊漸趨理性出遊方式呈現多元

來自全國假日辦的統計顯示,全國99個直報旅遊區(點)中,主要景區(點)紛紛創出遊客接待量的歷史新高。10月1日至6日,接待遊客約1206萬人,門票收入約3.89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均有較大幅度增長。從整體情況看,遭到非典打擊的旅遊業已全面恢復,商場、餐館、賓館生意火爆,汽車租賃、婚慶、花卉、文化娛樂等市場需求大幅增長。

與前幾個長假相比,當前服務業在供給規模和接待能力上有了較大改善,坐車難、住店難、吃飯難等得到一定緩解。消費者的消費更是日漸成熟理性,許多人在出遊選擇上主動“趨冷避熱”,或提前或推後出行時間,變長線遊為短線遊,將熱線遊轉向冷點遊。

在穩步增長的市場當中,團體旅遊明顯降溫,而家庭自助遊唱起了主角。在不少家庭看來,跟團旅遊雖有價格便宜、省心省力等優勢,但約束太多。“十一”黃金周,這種趨勢更加明顯,像上海航空公司的團體旅遊在旅遊客源中的比重已從過去的60%下降到40%,而家庭自助遊的比例則上升至60%。

具有觀光度假、科考、科普教育等多重功能,以欣賞自然、不破壞其生態平衡為基礎的生態旅遊,成為人們熱衷的新興項目。在廣東梅州,獨特的生態旅遊、農業觀光旅遊和客家風情旅遊吸引了鄰近省份及東南亞地區的數十萬遊客。

“享受‘隨心所欲’的奧妙”,是有車一族選擇的主要旅行方式。國慶期間,不少有車族駕車到北京市郊區縣,吃農家飯、住農家屋、享農家樂,採摘水果、蔬菜,集體驗民俗、領略風光、休閒放鬆于一體。

-文化消費旺盛市場潛力巨大

國慶期間,人們用於各類文化消費的支出,正成為擴大內需的新亮點。在北京、長春、廣州等城市,很多市民在7天的假期內紛紛走進書店、劇院。北京圖書大廈是北京人進行文化消費的重要場所,去年這裡的銷售額高達3.2億元。國慶期間,這裡的購書者更是絡繹不絕,其網上售書、電話購書業務也是突飛猛進,滿足了特殊時期市民的讀書需求。雲南今年興起了網上過節,人們只需要輕移滑鼠就可看到節日期間舉辦的各種民族節慶活動。國內網站的訪問量也是迅猛增長,網路成為人們節日獲取各種知識和資訊的重要窗口。

如果問非典之後人們的生活發生了怎樣的改變,相信很多人的回答會把“健康”二字放在首位。沒錯,健康消費正成為國慶節人們的一種重要消費方式,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為健康投資,選擇健身俱樂部或戶外鍛鍊身體。

利用手機發短信互致問候,泡吧、唱歌、看影碟等豐富多彩的度假形式,雖不如大規模的出遊和購物火爆,但同樣起到了拉動消費的作用。

江蘇省文化産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向民博士認為,文化消費是一種彈性消費,其特點是細水長流,彈性大,並能不斷刺激消費者的消費慾望。

國家統計局的資料顯示,目前我國的文化消費量存在3000億元到4000億元的結構性缺口。看來,節日文化消費的潛力還很大。

-“信號”值得警惕産業亟待挖潛

節假日人流集中和運力不足似乎是一對難以調和的矛盾,黃金周裏的遊客數量總比平時增加幾倍,航空、鐵路、公路、船舶運輸全面緊張,不但安全隱患大增,而且降低了旅遊品質;比較有名的旅遊景點黃金週期間往往人滿為患,搞不清是看人還是看風景,有的景點如廁都成了大問題,旅館、飲食服務也是不堪重負。這些問題已大大影響了人們對黃金周出遊的興致。這個國慶節,不少人就選擇了在家休息或看電視等“蝸居”度假方式。

黃金周還有無文章可做?對此,北京大學教授劉方域認為,從旅遊人數看,我國並沒有排在世界前列,低於法國、美國等歐美旅遊大國。從旅遊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看,我國也還處在較低水準,旅遊業還沒有達到支柱産業應該達到的規模水準。這同時説明有巨大的潛力可以挖掘。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陳東琪提出,960萬平方公里的景點是有限的,開發景點研究不僅僅是自然景點,混合景點和人造景點同樣十分重要。的確,美國吸引了全世界的旅遊者,其旅遊點很大一部分就是人造的,僅僅一個迪士尼樂園就能吸引遊客呆好幾天。

專家認為,當前中國旅遊業規模不小,但還比較粗放,在旅遊點往往看不到有特色的旅遊産品,大同小異,且不精細。旅遊業要形成一個完整的産品鏈條,就要大力開發研製有特色的旅遊産品,實施標準化、特色化的管理和服務。

一個必須正視的現實是,已經走過的幾個黃金周,都少了農民遊客的身影。事實上,城市的繁華對於他們有著強烈的新鮮感。但目前城市公園往往忽視他們的需求,越是節日,各類價格就越昂貴,這無疑削弱了他們的旅遊熱情。有錢人不出門,是為了避免出門的煩惱,但低收入者是因為無錢而得不到歡樂。“黃金周”理應讓更多的人得到快樂,有關部門是否也應對低收入者多幾分關懷?

-掌控假日“大餐”呼喚新型休假方式

業內有關專家認為,制約黃金周效益發揮的“瓶頸”,有的由來已久,有的是在發展中出現的。不能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否則只會令假日經濟的商機越來越少。

由於我國人口眾多,休閒時間過於集中,既導致了吃、住、行、遊、娛、購所有環節上的擁堵,也引起了黃金周集中消費後幾個月消費的低迷。專家認為,只有改變假日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不斷豐富假日消費的內涵,才能持續鞏固和提高假日消費對宏觀經濟景氣增長的貢獻度。

首先要打破休閒時間上的不均衡,而醞釀中的帶薪休假制度應該是明智的選擇。它有利於保證個人自主選擇休假時間,避免休假方式的過分雷同,彌補集中式的休假消費行為。此外,還有利於滿足日益明顯的個性化消費需求,充分合理地利用社會資源。

其次,細分假日旅遊市場。零點指標網曾對此專門作過調查,即將受訪群體劃分為假日旅遊高頻群體、中頻群體、低頻群體以及非假日旅遊群體。年輕人是整個假日旅遊市場中最具有活力的群體,分析並抓住這部分群體的消費偏好及需求十分關鍵。

再次,大力挖掘新的消費産品。一些業內人士認為,假日經濟的內涵不僅僅是簡單的觀光和購物,還有更多的文化産品,適應不同層次消費者的消費需求,還可考慮將“黃金周”擴展成“黃金月”甚至“黃金季”,充分利用社會和自然資源,做好假日經濟的大文章,使消費者乘興而來,滿意而歸。

黃金周收入知多少

-1999年“十一”第一個黃金周,全國出遊人數7天內達到28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實現141億元。

-2000年春節黃金周,國內旅遊人數超過2000萬人次,全國旅遊花費約163億元。

-2000年“五一”黃金周,國內旅遊人數達4600萬人次,出現“井噴”的局面,旅遊收入181億元。

-2000年“十一”黃金周,國內旅遊人數598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30億元。從這個黃金周開始,全國假日旅遊部際協調會議制度啟動。

-2001年春節黃金周,國內旅遊人數4496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98億元。

-2001年“五一”黃金周,國內旅遊人數7376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88億元。

-2001年“十一”黃金周,國內旅遊人數6397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50億元。

-2002年春節黃金周,國內旅遊人數5158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28億元。

-2002年“五一”黃金周,國內旅遊人數871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31億元。

-2002年“十一”黃金周,國內旅遊人數8071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06億元。

-2003年春節黃金周,國內旅遊人數5947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57億元。

-2003年的“五一”黃金周,國務院決定,為避免疫情擴散,不實行放長假制度。

從黃金周不斷盤升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黃金週期間,居民的消費潛能得到較大釋放,國內旅遊市場發展迅速,旅遊消費有力地拓展了相關行業的市場,黃金周已經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文/新華社記者孫玉波

《北京青年報》2003年10月8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