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博國旗每面都有故事 館藏國旗恒溫恒濕保存

今年是第54個國慶節,五星紅旗再次升起在天安門廣場。國家博物館有關人士表示,這面國旗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將考慮收入館藏。而到目前為止,國家博物館已經收藏了數十面各種規格的五星紅旗。雖然這些國旗的尺寸、新舊程度以及經歷等各不相同,但這些國旗都見證了共和國是如何一步步走過54年的風風雨雨,見證了共和國是如何一步步強大起來。前中國革命博物館研究館員季如迅向記者講述了這一面面五星紅旗的特殊經歷。

第一面五星紅旗在開國大典時升起

前中國革命博物館收藏的第一面五星紅旗也是在共和國的土地上升起的第一面國旗,是1949年10月1日舉行開國大典時,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廣場上親自升起的。

目前這面國旗已是國家博物館的珍貴文物,只有在重大展覽時,才會從庫房中拿出。這面國旗長4.6米、寬3.38米,在徵集入館時就有些退色,但仍可以清晰地看出大五角星的一個角是拼接而成的,因為當時沒有那麼寬的黃緞子。季如迅告訴記者,當時為了保證開國大典升旗儀式的順利進行,大會籌備組進行了緊張的準備。9月30日晚,試驗升旗時,自動停止的機械設施突然出了故障。第一次國旗卡在旗桿中間,這就是後來人們傳説的升半旗向烈士誌哀;第二次馬達停不下來,把國旗一直絞到旗桿頂裏面。在場的人焦急萬分。

北京市公安局的消防雲梯調來了,但三節木質搖梯卻差幾米夠不到頂。當時負責廣場整修的是市建設局副局長趙鵬飛,他找來兩名熟練的棚彩工,冒著危險攀上旗桿頂,才把塞住的旗子取下來。經過連夜搶修,淩晨4點,終於將國旗升降設施修好。為保證開國大典升國旗成功,當時不僅採用了雙電源供電,聶榮臻市長還指示,讓護旗的戰士用繩子另係一面國旗隱蔽起來,隨時準備改用人工升旗的後備方案,做到了萬無一失。

外國人縫製的中國國旗

在博物館收藏的眾多國旗中,有一面是由外國人縫製的。雖然國旗的比例、五角星的形狀等都不標準,但這面國旗卻傾注了幾位獅子山的黑人朋友對中國的熱愛,對中國人民的友好。

1997年5月獅子山內戰升級,戰火逐漸燃燒到首都,許多國家駐塞的機構都遭到戰火襲擊。中國駐塞使館也不例外,遭到反政府軍的襲擊。為了保障使館工作人員的安全,在戰爭進一步升級時,中方工作人員不得不全部撤離使館,將使館的日常看護託付給幾位當地的黑人僱員。在此期間,使館不僅受到戰火的襲擊,還遭到一些匪徒的劫掠。因為使館的經商處當時還存有較多物資,為了更好地保障這些物資的安全,幾名僱員在當時經濟上非常拮據,而且生命還受到威脅的危難時刻,自己湊錢買了紅色和黃色的尼龍綢,縫製了幾面中國國旗,挂在經商處和使館其他幾個要害位置。

雖然這幾面國旗的樣子並不標準,但起到的作用卻非同一般。不少對使館圖謀不軌的歹徒看到始終飄揚的中國國旗後,就退縮了。中國使館就在這幾位黑人僱員的全力保護下,較好地保存下來。

寫滿老山前線戰士簽名的國旗

在博物館的庫房中,還有一面長5米多,寬3米多的大型國旗,這面尼龍綢國旗不僅在1984年10月1日舉行國慶35週年慶典時在天安門廣場升起,而且還到過對越自衛反擊戰的前線。國旗的左側拴係旗桿的位置寫有“共和國的旗幟上有我們血染的風采”字樣。除此之外,整面國旗都密密麻麻地寫滿了人名,而這上面的每一個人,都在中越邊境參加了自衛反擊戰。這面國旗可以説是博物館所收藏的國旗中最“花”的一面。

1987年5月底,國旗班的戰士把一直保存著的,在國慶35週年時升起在天安門廣場上的這面國旗,交給了北京新華書店“雙立功”學習代表團,因為代表團即將赴老山前線,慰問在那裏守衛邊關的官兵。代表團將這面有著特殊經歷的國旗帶到了前線,前線的官兵非常受鼓舞,舉行“愛祖國守邊關”的簽名活動。當時正要撤離老山的蘭州軍區某部的官兵和接替其繼續守邊關的北京軍區某部的官兵都在國旗上鄭重簽下了自己的名字。整整一面國旗上簽滿了守關官兵的名字,也載滿了他們誓死保衛祖國的決心。

走過3國邊界的國旗

在博物館的文物庫中,還有一面長2.9米、寬2米的國旗。這面尼龍綢布料的國旗原本是長3米的,但因為其在兩年多的時間裏,連續走遍了3個國家的部分邊界,風吹日曬,所以當其完成使命時已經有些破損了。90年代初,中國分別和哈薩克、俄羅斯談判,和平友好地解決了一些國界問題。隨後,勘測邊界的任務就交給了解放軍蘭州軍區第二測繪大隊。從1997年6月10日直至1999年9月30日,在連續兩年多的時間裏,這面國旗和測繪人員一起走過了3國的邊界長達數千里的路程,對國界進行了準確勘測。

最小的是面紙國旗

在博物館裏,還有一面只有20釐米左右長,約10釐米寬的國旗,這面紙質國旗是博物館收藏的所有國旗中最小的一面。

美國洛杉磯蒙市是華人聚居區,其中主要居住的是香港、台灣的居民。1997年9月28日,這裡的居民第一次升起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以此慶祝國慶節。參加升旗儀式的居民每人手裏還都舉著一面小小的紙質國旗。旗子製作非常簡單,只是糊在一根竹棍上。

當時在公園裏參加升旗儀式的還有中國人民大學教師沈瑞年夫婦和小孫子,老兩口是到蒙市探親,恰好趕上這裡第一次升起中國國旗。老兩口同樣手持著一面小國旗,而且被當時的氣氛深深感動了。隨後老兩口將這面製作並不精緻的小國旗帶回國內,捐贈給了當時的中國革命博物館。

最大的一面國旗由1999條紅領巾拼接而成

在2002年到原中國革命博物館參觀過《國旗、國歌、國徽》展覽的觀眾,可能都會對那面鋪滿整整一墻的大國旗記憶猶新,這也是目前為止,博物館收藏的最大的一面國旗。

這面長近20米,寬13米左右的國旗是由1999條紅領巾拼接而成的。當時是為慶祝全國第六屆少數民族傳統運動會西藏分會場舉行開幕式,從北京、海南、遼寧等地的少先隊員中,徵集到1999條紅領巾。這些紅領巾有的是布質的,有的是綢緞的,有的新,有的已經破損,有的上面還寫有“我愛你五星紅旗”、“祖國在我心中”等字樣。北京西藏中學的漢藏兩族師生一起將這1999條紅領巾拼接成一面巨大的國旗。

最普通的一面國旗為一位老人親手縫製

在博物館的文物庫中,還有一面非常普通的國旗,它同其他珍貴文物一樣被妥善收藏。這面國旗長93釐米,寬62釐米,是純棉布質地的。這面非常普通的國旗的主人同樣也是一位非常普通的老太太。

老太太姓楊,是天津人,在新中國成立之初時曾是河西區的一位婦女主任。她自己買了紅黃兩色的棉布,縫製了這面國旗。從新中國成立之初,每逢“五一”、“十一”等重大節日,她就把一直精心收藏的國旗從箱子裏拿出來,挂在自家門口。就這樣一直挂了幾十年。

這面國旗在2000年入藏博物館時,老人已經是80多歲的高齡,她已經不能親自把這面親手懸挂了幾十年的國旗送到博物館,就讓女兒替她捐贈國旗,女兒告訴工作人員,“這是母親最大的一個心願”。

遊歷最遠的國旗在南極洲升起

博物館還珍藏著一面在南極洲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紅旗。這面國旗是用非常結實的亞麻布製作而成,雖然顏色還很鮮艷,但已經很殘破了,邊緣都是毛邊,而且比標準尺寸少了47釐米。

這面寬122釐米、長145釐米的國旗是在1984年隨中國南極考察委員會派出的第一支中國南極考察隊,在喬治島得菲爾德斯半島東岸,南緯62度13分,西經58度58分處,舉行的南極長城科學考察站奠基典禮上,五星紅旗第一次在南極洲升起。

第一面上太空的國旗

第一面升上太空的五星紅旗是由美國華人科學家王贛駿乘坐“挑戰者號”太空梭帶上太空的。國旗是尼龍綢質地,並不大,寬61釐米、長96釐米,雖然至今已經有近20年的歷史,但仍能清晰地看到旗子當時被整齊折疊時的印痕,這主要也是為了方便攜帶,這面國旗也成為博物館中鮮有的有明顯折痕的國旗之一。王贛駿攜帶的五星紅旗是他當時在美國定做的,尺寸基本標準,只是五星的比例有些偏差。1985年7月,他作為美國航太工業局的代表訪華時,向中國領導人贈送了這面第一次帶上太空的五星紅旗。

在博物館的藏品中還有很多面有著不同經歷的國旗。如我國發射的第一顆返回式衛星中攜帶的國旗;有參加抗美援朝的百餘名官兵簽字的國旗等等。

這些國旗一直作為珍貴的館藏文物保存在博物館有著恒溫、恒濕條件的文物庫中,每面旗子都有單獨的錦盒。在收為館藏文物時,旗子都經過了特殊的消毒處理,並根據紡織品的特性進行藥物熏蒸,既保存了旗子上特有的痕跡,同時又消了毒,以便長期保存。(文/戴菁菁)

《北京青年報》2003年10月7日


“十一”旅遊情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