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白鶴梁題刻永沉長江底
張琴

    在長江上冬顯夏隱了1200多年的“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白鶴梁題刻已經永沉江底,今後人們只能在水下欣賞它的神秘風姿。重慶市涪陵區文化局局長吳安祥説,由於長江漲水,白鶴梁題刻現在已經沒入江中。三峽庫區蓄水達到175米高程時,白鶴梁題刻將永遠沉沒在水下30多米的地方。為了改變白鶴梁題刻在三峽蓄水後被永久淤埋的命運,中國工程院院士葛修潤為白鶴梁題刻製訂了建造水下博物館的保護方案。

    白鶴梁題刻水下博物館建造方案的核心是利用工程壓力原理,在白鶴梁題刻比較集中的中段東頭80米左右的上面,修建一個內外都有水的無壓力保護殼體,將江水經過一種過濾裝置過濾後再注入保護殼體內;遊客在白鶴梁題刻相對的長江防護大堤上通過通道進入白鶴梁,並在殼體內的參觀廊道裏觀看白鶴梁題刻。

    對白鶴梁題刻研究了數十年的重慶市涪陵區博物館館長黃德建説,白鶴梁題刻是三峽庫區唯一一個水下原址保護文物,也是庫區4大國寶級文物之首。雖然現在白鶴梁題刻永沉江底,但水下博物館的建成可以讓遊客在任何季節都能在水下一睹它的真容。

    吳安祥介紹,白鶴梁題刻永沉江底後,有三種新的參觀方式:一是通過長江防護大堤上建造的陳列館內的電腦觀看水下攝像頭拍下的水中白鶴梁題刻的實況,這是最主要的參觀方式;二是潛水觀看,但只適合專業人士考察和檢修或少數遊客參觀;三是通過水下環形的參觀廊道觀看,即所説的水下博物館參觀白鶴梁題刻,參觀廊道一次可容納遊客百人左右。 負責白鶴梁題刻保護工程的重慶市峽江文物保護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陳祖林説,整個工程于2002年動工,分為三期工程,一期工程主要為水下基礎部分,已經在上月完工;二期工程包括殼體建設和交通廊道,將於明年初動工;三期工程主要是岸上陳列館部分。整個工程投資超過1億元,計劃于2004年正式對外開放。

    白鶴梁題刻位於重慶市涪陵區城北長江江心之中,因早年白鶴群集樑上而得名。石梁全長約1600米,寬約15米,共165段,上面清晰地鐫刻著歷代文人墨客留下的3萬多字真跡題刻,被譽為“水下碑林”;自唐代開始雕刻的“石魚出水兆豐年”的20尾石魚雕刻,記錄了1200多年來72個枯水年份的長江水位資料,堪稱保存完好的“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具有重要的史學和水文學價值。

     新華網 2003年6月8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