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乘坐“三峽移民號”遊船夜泊白帝城
黃豁

    夜泊白帝客舟橫,平湖新月挂夔門。6日傍晚,新華社報道組乘坐的“三峽移民號”遊船經過數百公里的航行,抵達瞿塘峽峽口的白帝城。

    暮色中,往日急流奔騰、漩渦密布的川江如今波瀾不驚,草木蒼翠的白帝城下已成開闊平靜的港灣。在川江上當了20多年船長的張德全感慨地對記者説:“三峽工程蓄水後走船輕鬆多了。過去瞿塘峽峽口只有100多米寬,水流複雜,現在峽口都快成平湖了,再也不用提心吊膽了。”

    三面環水,扼三峽門戶的白帝城既見證了三峽的滄桑巨變,也孕育了深厚的歷史文化。東漢末年,公孫述在瞿塘峽峽口築城,自稱“白帝”,白帝城因此得名。

    千年白帝,弦歌不絕,被譽為“詩城”。但是,“千里江陵一日還”只是李白浪漫的誇張,峽高江急、奇險高峻的山水卻是長江最為危險的地段。在汛期,由於水大江窄,瞿塘峽口水位,往往一日之間陡漲10-20米,年水位變幅,甚至相差50多米。瞿塘峽中的險灘急流曾讓多少船舶灰飛湮滅。

    如今,這一切都因三峽工程而翻開了新的一頁,白帝城也將成為高峽平湖中的一個島嶼。由於水位的上漲,“三峽移民號”停泊的地方已接近白帝城半山腰,俯瞰長江千年的白帝城第一次與水如此親近。

    拾級而上,登臨白帝。一彎朦朧的新月遙挂夜空,對岸山村幾點燈火閃爍。遠處的夔門依然壁立千尺,不失雄偉壯麗。赤甲山和白鹽山的剪影高大挺拔,隔江相望。住在山頂的管理員説,過去很多遊客都擔心蓄水會影響夔門的雄姿,但目前只是淹沒了部分古棧道和碑文題刻,對夔門的自然景觀影響不大。

    昨夜的白帝城只有“三峽移民號”一艘遊船停泊。沒有江楓漁火枕著入夢,沒有文人墨客的管弦清歌。佇立船頭,四週一片寂靜。眺望上游,奉節新縣城燈火輝煌,演繹著新的生活,具有千年曆史的奉節老縣城則在夜幕裏漸漸沉入水中。

    一位值班的水手輕輕地對記者説:“在我們眼裏,白帝城只是停泊的一個碼頭,行走三峽才是我們永遠的生活。”

    新華網 2003年6月7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