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在歐洲 邂逅的不僅是藝術

    扔掉寂靜的假面,把一切隨性拼接,沒有適可而止,只有萬事新鮮。

    外面天闊雲閒,用激情俯瞰世界,決定或者放棄,只要距離就好。

    懂得遺忘不會浮躁,對跌跌撞撞會心一笑,不做庸人無謂自擾,絕對風格即將登場。

    巴拉松——《晚鐘》敲響的地方

    溫柔的暮色,夕陽的余輝還沒有消失,一對農民伕婦聆聽著遠方傳來的教堂鐘聲。米萊的《晚鐘》把這個溫馨、寧靜的場景展現在世人的面前。米萊,是寫實主義美術的重要人物,在法國繪畫中確立了真實反映農民生活的畫風。看到《晚鐘》,不由得問自己,究竟畫中的美麗景色是否虛幻?答案是否定的,那個地方叫巴拉松。

    巴拉松是法國巴黎南郊約50公里處的一個村落。1849年米萊帶著妻兒前往巴比松,並定居下來,從此過著與繁華的都市所隔絕的日子。在這裡,米萊的藝術進入成熟階段(19世紀50~60年代),他一邊在田間辛勤勞作,一邊作畫,農民生活成了他最重要的題材。作品大多描繪寧靜的田園生活,如油畫《播種者》、《拾穗》、《晚鐘》等一大批傑作都是在這個時期産生的。米萊用自己的畫筆真實地反映了農民日常生活和艱苦勞動,這種新型風俗畫受到歡迎,因而被他稱為“農民畫家”。

    本以為這裡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地方,到了才發現,這個美麗的小村莊原來就處在著名的楓丹白露森林進口處。提起楓丹白露宮就熟悉多了,它是坐落在這森林裏的宮殿,建於12世紀,是皇家的行宮。巴拉松景色優美,處處是寧靜祥和的田園風光。深吸一口新鮮的空氣,也許現在站著的地方就是米萊曾經尋求素材之地,他會用什麼樣的顏色來勾勒眼前的美景呢?

    這個地方引以為傲是,在這裡曾經誕生了一個巴比松畫派。巴比松畫派活躍于19世紀30~40年代,當時法國一些青年畫家不滿七月王朝統治下的現實生活和僵化了的學院派新古典主義繪畫,主張描繪具有民族特色的法國農村風景。這些有才華的青年被這裡的美景所吸引,陸續來到巴比松一帶作畫,有的還定居下來,最終形成了畫派,盧梭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現在的巴比松已經是一個小鎮了,以聚集著眾多的畫家而聞名,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畫家村”,讓人覺得每家每戶都散發出藝術的氣息。當年米萊的畫室仍然依舊,座落在一個簡樸的小院子裏,“農民畫家”的本色自然流露出來。不大的畫室分為裏外兩間,裏面擺著很多漂亮的風景畫,聽説這些都是米萊的學生所作,他們模倣恩師的畫風,現在已經形成了一個派別。

    荷蘭——《向日葵》紮根的土地

    荷蘭,一個以風車、鬱金香而世界聞名的國度,踏上這片土地為的是追尋一個天底下最幸運而又最不幸的人———凡高。幸運,他擁有千萬人求之而不可得的藝術天資;不幸,在有生之年卻得不到理解與賞識,最後抑鬱地結束自己的生命。

    提起凡高,總讓人聯想起法國,凡高的藝術事業在法國達到了頂峰,在阿爾他創作出了《向日葵》,甚至於生命之火也是在法國瓦茲河畔熄滅的。但是凡高的祖國在荷蘭,他的藝術感悟是從這裡培養起來的,如果説法國是《向日葵》盛開的地方,那麼荷蘭就是《向日葵》紮根的土地。

    腳步在阿姆斯特丹停下了,荷蘭的首都,一個以水見稱的城市。在阿姆斯特丹的日子,凡高是徬徨的,那個時候的他一定預料不到自己會成為藝術史上里程碑似的人物,甚至把當牧師作為自己的理想,但又抵抗不了天性裏對繪畫的喜愛,因而經常翻看《藝術》雜誌,也成了美術館裏的常客。倫勃朗故居博物館一定是他很喜歡去的地方了,因為年少的凡高經常臨摹倫勃朗的作品。

    坐在小船裏沿著老河道慢慢前行,耳中時常聽到遠方飄來的鐘聲,凡高是否也曾這樣坐在船頭想著自己的心事呢?在當地人的指點下,來到凡高美術館。凡高過世後,侄子文森特擔心畫作散落便以捐出收藏為條件,希望阿姆斯特丹及荷蘭政府能提供一個永久收藏場所。1962年,凡高美術館正式動工,由阿姆斯特丹市政府提供土地,國家負擔經費,荷蘭建築師李特維德設計建造,在1973年正式向公眾開放。高四層的主展館裏收藏著凡高巔峰時期油畫原作多達200多幅,素描500多件。凡高的私人信件和日本浮世繪收藏也可見到,美術館裏還收藏了一些其他作家的作品,欣賞一下高更和勞特雷克筆下的凡高也許能從另一個角度了解他吧。在美術館一樓的禮品中心,人們大多會解囊購買。

    看著眼前的名畫,雖為能開眼界而欣喜,同時也被畫裏深刻的悲劇意識所觸動。也許藝術生涯沒有達到顛峰的凡高會開心一點吧?於是又再一次踏上旅途,尋找凡高所留下的足跡。紐南,荷蘭南部的一個中産階級小鎮,有人説這裡是屬於凡高的,他在這裡創作了第一幅現實主義作品《吃馬鈴薯的人》。鎮子裏凡高正夾著畫夾四處寫生,雕像是1984年紐南居民倡議建造的,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畫家來到這裡100週年。當年凡高租賃的畫室現在還保存完好,凡高紀念館有他在紐南兩年來的生活和創作的記錄。走在街道上就好像走進了凡高的畫中,水磨坊是他經常畫的對象,Clemenschurch教堂更是出現在好幾幅作品當中,畫中的老塔樓已經推倒了,給這次“畫中游”留下了些許遺憾。

    金羊網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