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外國人學做中餐

    美聯社2003年1月7日文章:外國人演繹中餐烹飪大比拚(作者:馬丁法克德爾/MARTIN FACKLDER)

    在桌子的這一側,立著本次比賽的參賽選手,他們左手攥著竹筷,右手揮舞長柄勺,利索地攪拌著炒鍋裏的蝦茸、豬肉餡兒和蔬菜粒。

    在桌子的另一側,擠著大堆的媒體記者,他們手舉錄影機、伸長了麥克風,意欲記錄下參賽成員的每一個精彩動作。

    這些人在這兒忙活什麼?原來,20多名“學徒”廚師正在中國東部的秀麗城市,浙江省省會杭州市,參加別開生面的廚師大比拚;另外80名參賽者在附近焦急地等待比賽結果。和其他烹飪比賽不同的是,本次大賽的參賽選手無一例外,都是地地道道的外國朋友。

    杭州是中國傳統地區菜肴的發祥地之一。這次在杭州舉行的中華料理烹飪大賽是國內第一次全部由外國選手參加的同類比賽。大賽由各大電視臺現場直播,並穿插有烹飪專家現場評論,

    舉辦本次大賽的目的是為了增加杭州作為國際旅遊都市的看點。類似電視烹飪比賽在日本、北美以及世界其他許多地區都大受歡迎,而這樣的活動出現在中國,其意義卻大於在其他國家和地區。因為,該活動突顯了中國人對自己民族傳統文化的觀念轉變。

    上個世紀中葉,擁有幾千年曆史的中國烹飪文化曾遭到無産階級革命者的唾棄和攻擊,如今,它已再度躍升為中華民族驕傲的亮點之一。隨著中國人生活水準的提高,探尋、感受不同地區不同的飲食文化也成為富裕起來的中國旅遊者倍加青睞的興趣所在。

    浙江省旅遊局局長吉亙黎(音)表示:“民以食為天,飲食文化是中國文化的核心部分,浙江的飲食傳統尤其源遠流長。

    “到了杭州,必須品嘗這裡的美味佳肴,才算不虛此行。”

    的確,中國人的“食文化”博大精深,歷史非常悠久,以至於對人們的生活起居、作風習慣等都産生了巨大的影響。難怪中國人見面老説:“您吃了嗎?”,借此表達問候。

    中國人的飲食文化最早可以上溯到黃河沿岸第一支農業部落出現的時期。

    隨著中國封建社會的進步和文明的發展,人們的飲食結構和習慣逐漸演進,愈加精緻繁複。但是,在中國飲食中,生命力最旺盛的還是各具特色的地方菜係。

    熱辣辣的川菜是頗受歡迎的中國菜係之一。據説,很早很早以前,貧窮的農家由於缺乏其他作料,只能將一把把的紅辣椒放到鍋裏煮,於是就誕生了以辣著稱的川菜。

    據説,杭州地區的菜係已有一千年曆史,當時,杭州還是中國封建王朝的一代都城。這裡的菜肴多藉以清淡的香醋調釋,幫助其他作料散發味道。

    這次,來自22個不同國家,共108名選手參加了杭州的中國菜廚藝大賽。他們中有的人是學生,有的是教師,有的是在杭州或者附近城市南京工作的白領。他們來自不同的國度,從沒接受過專業廚藝訓練,但卻都懷著對美食和烹飪藝術的熱愛。

    約翰英格索爾(音)是一名來自美國明尼蘇達州的退休高中教師,現在杭州一所學校教授英語。他表示自己為了參加這次比賽,花了兩個星期在家練習,比賽前還專門為自己的中國同事們進行了一次彙報展示。

    所有參賽人員必須在30分鐘內作兩道菜,七名裁判為他們打分,同時,三名評論員在旁向觀眾解釋每一位參賽者都在忙些什麼。

    今年60歲的英格索爾作了一道他稱之為“三塘映月”的菜肴,其實,不過是他在明尼蘇達的時候早餐常吃的燴馬鈴薯。這次來參加比賽並不是為了得獎,而是為了學習中國烹飪技巧,英格索爾這樣説。

    “我年輕時候曾在父親開的餐廳裏打工,看到什麼菜就知道怎麼做。但在中國,我常常不知道那些醬啊,湯汁啊什麼的,是怎麼做出來的。”

    最後,來自西班牙的高速公路工程師和一名尼日利亞留學生摘走了本次烹飪比賽的冠軍,每人獲得了3千元人民幣獎勵。

    33歲的西班牙工程師喬什馬利亞阿切德拉(音)以一款醋熘池魚奪得大獎,他説:“中國菜講究用料新鮮,在中國的菜市場,人們都買活魚,這和西班牙很不一樣。”

    總的來講,外國朋友在本次中餐烹飪比賽上發揮出色,各顯身手。浙江旅遊學院烹飪係的主任戴貴寶(音)的評價是:“若不是親眼所見,親口品嘗,我絕對想不到地道的外國人能烹飪這樣地道的中國菜。”

    中國網 2003年1月9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