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我是青城舊時客
白菲菲

    離開青城山已經許多年了。記得那年大學剛畢業,來到青城山下接受鍛鍊,在灌縣縣委(現已改為都江堰市)統戰部工作了一年多,與青城山和青城山上的出家人結下了不解之緣。

    青城山是道教名山,稱第五洞天。它是道教的發源地之一,相傳鬼穀子曾在此修煉,道家始祖張道陵張天師則在此得道,青城山腰修建的最大的廟宇也因此得名天師洞。

    “自古名山僧佔多。”這話不假。

    青城山秀麗壯美,它綠樹蔥蘢,峰巒疊翠,因山的形狀遠望四四方方象一座城廓,故得名青城山。

    記得在那如花似錦的青春時代,曾是那麼地愛登山,尤其愛登青城山。夏季,登上青翠欲滴的青城山,涼爽極了,真是避暑的好地方。冬季,山上白雪皚皚,山裏人煙稀少,“空山不見人”的感覺十分美妙,山也顯得清麗無比,這時,是出家人修煉的好時節。在金燦燦的油菜花開的春天或是在紅葉滿山的秋天,是山上最美的時節,這時候,當然要約著朋友們上山去觀賞美景了。

    宗教,是我所作的統戰工作的內容之一。因在統戰部工作的原因,我與青城山上的道人結緣甚深。

    青城山道觀已故的傅元天當家,曾是全國道教協會會長。記得第一次見傅大師時,學著道人的模樣與他行拱手禮,面對著這位清矍美髯的出家人,感到他十分神秘清高。與他交談,好象在做學問一般。他給我解釋什麼是“道”,把“道”字的筆劃全部拆開了來講,單是頂上那一點一撇,便足足講了半個鐘。當時聽後,覺得十分無稽,文字不過是個符號,拆開了還有意義存在嗎?現在見識了拆字的學問,才知道,符號也有道理。傅大師的高徒明新師兄,後來成了我的好朋友,我們本應以姐妹相稱,但道家只有陽性稱呼,故她要我叫她張二哥。

    張二哥剛出家時,在青城山的素菜伙房當學徒,後來漸漸掌勺,竟燒出一手出色的素菜,尤其是那些可食的、藥用的花兒葉兒如芍藥花、薄荷葉等,經她的手烹調點染,既鮮艷玲瓏賞心悅目,又香脆可口回味無窮。張二哥生得小巧玲瓏極為標致,她來自有許多人出家的地方——四川彭縣。她曾告訴我,她自小就嚮往出家,自上初中開始便開始食素,期望長大後能夠出家,擺脫塵世的煩惱。後來她如願以償,來到青城山出了家。如今的她已今非昔比,她已成為青城山的三大寺院之一的建福宮的當家。她聰明、勤勞、幹練,把建福宮打理得頭頭是道。但是,我卻相信她並未擺脫塵世的煩惱。記得一次我倆坐在寺廟的天井裏聊天,聽她感慨地説:出家人想追求簡單,但有這種想法的人絕對不簡單。在出家人的圈子裏,人與人之間的各種複雜心態與關係照樣是無法擺脫地存在著的。

    回想起在青城山的日子,最有趣的是參加“祈禱世界和平法會”。那一年,全國宗教界各地都以不同形式舉行了祈禱世界和平活動。青城山的法會舉行了三天。法會的操辦一切由青城山一位已故的德高望重的長者張大師主持。張大師當時已年過七旬,在法會的前幾日裏,每日他都不緊不慢地先將一疊疊黃紙裁成條子,然後用毛筆一張一張地寫,寫的都是天神的名字,好象西遊記裏許多神秘古怪的天神名一樣。這些紙後來都在法會中的大鼎爐裏燒掉了。

    為了籌備法會,他們選了幾個通道家音樂的道姑排練。她們手拿橫笛、磬兒等幾種樂器進行練習。演奏的曲牌是固定的,反反覆復都是“小開門”,鐘兒鼓兒等配上節奏。青城山的道姑差不多每個人都有一支垂著長長流蘇的美麗的蘇州笛子,有些吹得還相當好。她們平日有時也在房裏或天井裏吹吹自娛。

    記得法會的前一天,她們聚在西客房後的天井裏和音。天井不常有人,地上長滿了青苔,天井中央的花臺上種滿了各種散發著異香的奇異花草。她們圍坐在屏風後的大圓桌邊,吹起了笛子。那笛聲之清麗哀怨,婉轉動人,我聞所未聞。加之她們齊齊的一襲白衣素裹,疑為仙女下凡。真真乃“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也!以至一陣無名的憂傷涌起,令人心動神搖,無限傷感,幾至落淚。

    青城山的法會整整進行了三天。那幾天青城山如過節一般,山上山下人山人海。儀式在天師洞三清殿舉行。司儀穿紅袍站在中間,兩邊兩排穿黃袍的樂手,在張大師鼓點的指揮下,樂聲響起,儀式開始,一片神秘氣氛。

    在外人看來,出家人身居高山,雲遮霧繞,身著青蘭布衣,出入幽靜的廟堂,十分神秘,好似不食人間煙火。其實不然,我認識的出家人,都與我們在家常人一樣,十分通情達禮,而且特別重視禮節和宗教規矩。令我不能不佩服的一點是,出家人非常講奉獻,不計回報。當然,他們的奉獻是奉獻給他們信奉的宗教,奉獻給他們的廟宇,奉獻給養育他們的山川。

    出家人一生都在修煉,暮鼓晨鐘誦經不斷。同時,他們一生都在勞作,工農商旅一齊上。青城山的出家人沿襲了他們前輩的傳統,種田生産,也適應時代旅遊業的發展,服務業比翼齊飛。青城山祖傳有四大特産,稱“青城四絕”。為:洞天乳酒、青城貢茶、白果燉雞、青城泡菜。白果燉雞是葷菜,不知怎麼進了青城四絕,但據説這道菜唐朝就有了。洞天乳酒是果酒,是用灌縣當地特産獼猴桃釀製的。酒廠實際上是一個小作坊,制酒工具都是前輩傳下來的,雖古老,但仍好用。洞天乳酒用葫蘆形的玻璃瓶裝盛,酒呈乳白色,十分香鬱。青城山上有幾片大的茶園,每到收茶的季節,全山的出家人都要上山採茶。由於出家人不少來自農村,幾乎個個都會幹農活。茶採好了,就送到茶廠去加工。茶廠也好似一個小作坊一般,制茶工具也是祖先傳下來的,十分原始。儘管工具簡陋,但制出的茶卻是清香宜人。以前用來進貢皇上,故稱貢茶。上青城山,怎能不飲如翠玉般晶瑩的青城貢茶?

    青城山上還種了許多花木及蔬菜。由於人手少,往往一個人要栽種一大片地。在山上,我常常看見一些出家人為這些作物澆水施肥,好象普通農夫農婦一般。我甚至想,他們來山上出家為了什麼?在家鄉農村,不也是幹這些活嗎?或許還不用這麼辛苦呢!信念,真是不可思議的事。

    山上年年都有許多朝山的居士前來。他們身背菜油、水果、米糧及廟宇用的燈、盤,還有她們親手繡制的挂幡、縫製的蒲團罩等,將這些物品獻給神。居士不是遊客,他們上山被山上的出家人當一家人般看待,讓他們住在空余的廂房中。居士們從來不閒著,總是幫著幹活,到廚房煮飯、洗碗,到廟裏打掃衛生,甚至到山上幹農活。總之,見到什麼幹什麼,能幹什麼幹什麼。他們也跟著出家人吃大鍋飯。實際上,常年不斷的居士來到山上,成了山上勞動力的一種補充。

    我走訪基層鍛鍊的時間滿了,回到了四川省委統戰部。此後,到青城山的機會漸漸減少,只偶爾帶朋友們去遊覽時,才又去見一見青城山的老友。差不多每次下山,熟悉的道始都會送一份珍貴的禮物給我——供果。他們認為,敬過神的果品,吃了會健康、快樂。而每次面對這樣的禮物,我都不知應怎樣來回報他們,因為我知道,在他們的世界裏,追求的是這樣一種東西——無。

    以上説的,都是青城山十多年前的舊事了。這十年,我到了深圳,再沒上過故鄉的青城山了。

    青城山,你可好?

    

    中安網


[韻味]初冬品味南國雪
[旅途]神秘的旅遊處女地
[韻味]跑馬山下康定城
[都市]成都城的由來
[韻味]西嶺雪山溫泉浴
[韻味]冬季四川冰雪行
組圖:川西平原新都橋
[旅途]獨行川西北
[旅途]去看我的“四姑娘”
組圖:四川若爾蓋大草原
[都市]四川人常吃什麼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