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迷人的左江小鎮


    在廣西南寧市郊沉睡著兩個美麗的古鎮———揚美和下楞。兩鎮夾左江相望,有保存完好的明清民居建築,秀美迷人的山水風光,還有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仿佛一夜之間,旅遊者紛至遝來的腳步打破了小鎮的寧靜。

    下楞風光好

    進入下楞村,首先叫人驚詫的是那條保存完好的“民初一條街”。街長約500米,兩旁均為整齊劃一的騎樓式建築,據稱是倣南寧市興寧路而建,而規模過之。雖歷時近百年,至今樓宇完好,街道寬闊,乾淨整潔,毫無破敗景象。這條老街有一個奇怪的名字———新街。想必因為與其他街道相比,此街尚屬年輕吧。

    從新街的“金亢辰龍”碼頭,經修茸一新的臺階,可達左江岸邊。江流平緩,江水清澈,沿江散佈許多怪石,嶙峋突兀,盡顯崢嶸。岸邊竹樹扶疏,青蔥翠綠,與藍天白雲相輝映。上游約百米,兩個沙灘隔江而望,看似平淡,卻自有神奇,一灘有沙無石,一灘有石無沙。舊時每年清明時節,村中青年男女各踞一灘,隔江對歌,互訴衷情,故村人又稱之鴛鴦灘。

    在雙色碼頭上小遊船做沿江遊覽,中途還可停船遊覽揚美鎮。船到江心,回望岸上,幾處古榕枝葉繁茂,樹梢間掩映幾間老屋,榕蔭下不時伸出一個小巧的碼頭。沿岸是隨意點綴的怪石,農婦漿洗衣裳,小兒水中嬉戲,一派水鄉景象。小船一路隨波滑行,不知不覺間,船便靠上了揚美村碼頭。碼頭旁是一組“西天取經”石,唐僧、孫悟空、豬八戒若隱若現,獨獨未見沙和尚,或許到鎮上化緣去了吧。

    揚美有傳奇

    揚美古鎮始建於宋代,至今已有千年曆史。因三面環江,獨得水路之利,歷史上曾一度繁華,是左江上有名的商埠。如今碼頭上零星停靠著三五艘搭客的小遊船,船家蹲在船艙裏抽煙,耐心等待岸上的客人返回。舍舟登岸,樹蔭下有十來個農婦用簸箕席地擺賣鎮上産的香蕉,梅菜,豆豉。碼頭上已尋不到當年貨船排滿江岸,“大船尾接小船頭,南腔北調語不休”“貨如輪轉,人聲鼎沸”的景象。或許,只有岸邊參天古樹,可以見證小鎮往昔的繁華。

    碼頭左側不遠,有一座小亭,立於危崖之上。從亭上看去,江流涌動,對岸是寬闊的金沙灘,面積足有二三千平方米,灘平沙細,色彩金黃。碼頭右側,樹蔭裏立著一道閘門,上書“臨江街”三字,由此去便是有名的“清代一條街”了。三百來米的街道,全用青石板鋪成,窄小細長,寬不足四米,兩旁房舍,還較好地得以保存,青磚,灰瓦,門墩,頗有古風。風雨相侵,老墻又斑剝裸露,日漸頹敗,眼前這些古跡能歷數百年風雨而不倒,彌足珍貴。年深月久,老屋也有坍塌了的,宅基上種幾株柚子,石榴,栽幾盆花草,生趣盎然。

    不知不覺走到盡頭,來到揚美另一景觀龍潭夕影。左江流經此處,形成一個大灣,岸上頗多古樹,參天蔽日,涼爽宜人。樹叢中藏一座六角小亭。每當夕陽西下,水面上金光閃爍,站在亭裏眺望龍潭,景色迷人。

    揚美鎮上還散佈不少古跡,孔廟,魁星樓,慕義門,黃氏莊園,進士舊居和辛亥革命人士梁烈亞的故居都值得一遊。

    從揚美復上船,順流而下。在金沙灘尾,江灣流急處,赫然有一頭巨大石象,象把長鼻伸入水中開懷暢飲。恍眼一看,幾乎誤作桂林象鼻山,只是形體略小而已,造化神奇,匪夷所思。過象鼻山是犀牛洞,洞邊懸崖上立著一塊風動石,據説江風大時,此石便微微晃動,欲墜不墜,讓人心驚膽戰,故又名驚心石。由此下行二三百米,江面開闊,水勢平緩,右岸出現一處石山,此處是回音壁,回音壁對岸的土嶺上,有一個泥棺,據説近年才自然露出地面。泥棺由三合土築成,一頭已被砸開一個缺口,泥板厚約十釐米,從缺口往裏看,棺內已經掏空,只剩幾根小骨頭。村民説墓主是“下楞大王”,又有傳説墓主是北宋壯族首領農智高手下愛將,陣亡後匆忙葬於此地,究竟墓中何人,葬于何時,無從查考。

    小鎮歷史悠

    上船往回走不遠,在留陽嶺下上岸。站在新建軍的留陽閣頂層回廊外,涼風吹拂,回望左江兩岸,山光水色,田疇屋舍,盡收眼底。正當紅日西沉,霞生天際,定神細看,前面的小鎮竟是下楞。原來,壺天島狀如水壺,下楞村正位於瓶口上,留陽嶺則是瓶頸所在。我們從下楞村上船,順流而下,行船半天,繞過壺底,卻回到了下楞村的另一側。從留陽嶺另一面下到江邊,是下楞一處有名景觀———抬頭獅子低頭馬。石獅、石馬合二而一,惟妙惟肖。

    下楞是一個壯族村落,保存著許多富有特色的民間節日和壯族風情,如農曆正月十二的粽子節;三月三,鴛鴦灘上對山歌;五月初六,賽龍舟;九月二十九,糯飯節。每逢祝壽和送喪,則“過天橋”,“踩花燈”,“放河燈”。

    作為“左江四大古商埠”之一,下楞在明代曾建有頗具規模的“一街八巷九碼頭”,原本一直保存較為完好,直到侵華日軍飛機轟炸,才遭毀壞。如今,幾條古巷已重修了門樓,巷道也作了修整,小巷之中還保存有不少老民居,聽説我們對老屋舊物感興趣,導遊熱情地帶我們走街串巷,登堂入室,參觀了八九個老宅院。這些宅院的主人大多已遷往外地或在近旁新建了青磚瓦房,老屋已很少住人,只是偶爾回來打掃,保持清潔。如今成了吸引遊客的風景。

    從上午到黃昏,從下楞到揚美,從現代到明清,文物古跡的樸拙厚重,自然風光的清新靈秀,參差比照,相得益彰。穿行在這些古宅老巷之中,仿佛漫步在歲月的長廊,時光流轉,文物,古跡,怪石,清流,一幕幕在眼前展開,步移景異,如詩如畫,教人流連。

    

     摘自《深圳商報》2001年3月12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