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西伯利亞 在黃河岸邊守護美麗的白天鵝
桂娟 李鈞德

    收割完地裏的豆子,姚建剛就在自家院裏忙活起來了,準備迎接來自西伯利亞的尊貴客人——美麗的白天鵝。

    兩年前老姚在自己院子裏蓋了一間房,屋裏設施很簡陋,但墻壁上一溜挂著的6幅白天鵝宣傳畫卻鮮亮醒目。這些介紹白天鵝遷居路線、習性、保護種類的挂圖,被老姚精心地裝裱在玻璃框裏。老姚還在製作兩幅關於野生動物保護法的挂圖,並新買了一桶白漆,準備再刷幾十幅宣傳標語。

    今年48歲的姚建剛是河南省陜縣張灣鄉橋頭村一名普通村民,十幾年前,他遷居到黃河岸邊。老姚第一次見到白天鵝是在1985年,當時他遇到一隻受傷的白天鵝,想把它煮熟了吃掉,但天鵝的美麗使他沒忍心這麼做。於是老姚抱著天鵝步行幾十里送到了市裏的動物園,也從此與天鵝結下不解之緣。

    天鵝到黃河越冬得益於三門峽大壩的建設。1957年,新中國的建設者們在三門峽建起了黃河上的第一座大壩。每年冬季水庫蓄水後,沿岸來不及收割的莊稼和雜草就被水淹沒了,形成了一望無際的淺水區,非常適合野生鳥類棲息。70年代以來,生活在西伯利亞的白天鵝飛往南方越冬時,偶爾在這裡歇腳,漸漸地迷戀上了這裡豐富的食物和寬闊的水面。

    白天鵝的到來引起了當地政府的重視。為了給白天鵝營造一個家園,1995年“河南省三門峽黃河庫區濕地自然保護區”建立,禁獵、禁捕等一係保護措施得以實施。另外,三門峽市加大了水污染治理力度,三門峽段黃河水質明顯改善,為白天鵝的棲息、生存提供了適宜的環境,選擇在這裡過冬的白天鵝一年多似一年。素有“黃河第一壩”之稱的三門峽庫區,便成為黃河上一個名副其實的“天鵝湖”。

    越來越多的天鵝在老姚家門前的河面上過冬。每天,老姚都是在天鵝清脆的鳴叫聲中睡去和醒來,讓他感到生活的美妙。於是老姚自覺地擔當起了保護天鵝的責任。老姚的行動得到了當地林業部門的讚許,前年,他正式成為一名野生動物保護巡護員,負責巡邏、看護以及調查記錄白天鵝的生活習性。

    老姚説,剛搬來的時候有很多人捕獵天鵝,常常會看見河邊滿地的天鵝羽毛,所以那時天鵝特別怕人,1000米開外一見到人影就立即飛走了。現在天鵝不怕人了,人在五六十米外活動天鵝基本不理會了。

    “天鵝是仙鳥,會為人們帶來吉祥,但要讓更多的人了解天鵝、保護天鵝,還需要宣傳,”老姚説,“去年10月25日天鵝就飛來了,比前年提早了20多天,今年10月中旬可能就會來。天鵝在這裡過冬的時間一年比一年長,前些年只有兩三個月,去年達到5個多月,今年肯定會更長。”

    “這裡水清草美,天鵝越來越捨不得離開了,去年直到4月中旬天熱得受不了才走”,老姚説,“每年飛來的時候,天鵝體重輕,羽毛乾燥,常常輕巧地飛來飛去,過了一個冬天,天鵝差不多增長了十幾斤,羽毛髮亮,好像刷了油一樣,笨重的身體要劃過很長的水面才能飛起來。”

    老姚每天都很留心天鵝和周圍的環境,一旦發現異常,立即向林業部門報告,去年,他發現一些鄉親在河邊除草種地,影響了天鵝的生存環境,他反映的這一情況,得到了林業部門的重視。除此之外,老姚還制止了多起誘捕天鵝的行為。

    “天鵝喜歡群居生活,如果有離群的,不是病了,就是傷了”,老姚説。去年,有兩隻天鵝到了5月底都沒有飛走,仔細觀察,原來是翅膀受了傷。他連忙雇了一隻船和20多名船工,將天鵝救上岸,送到了三門峽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

    在老姚和其他天鵝保護者的精心護理下,這些來自西伯利亞的白色精靈,或悠然自得地嬉戲臥波,或神情專注地垂首覓食,或安靜地曲頸小憩,把蕭瑟的冬日黃河裝扮得生趣盎然,吸引了大批旅遊者。而此時的老姚更為忙碌,他不停地向遊人宣講保護天鵝的有關知識,教育孩子們不要放鞭炮,不要往河裏扔石子。

    “天鵝是重感情的動物,一隻死去,另一隻終身不再找伴侶,很快也會憂傷地死去,所以我們要盡可能保護好每一隻天鵝。”老姚説,“每年能讓天鵝高高興興地來,平平安安地走,是我最大的心願”。

     新華社 2002年10月11日


保護區內“不設防” 潼關有酒店竟吃天鵝肉(圖)
北京人情牽"烏盟"大天鵝 很多人要慷慨解囊
受沙塵暴及突降大雪影響 數千天鵝受困內蒙(圖)
大天鵝的第二故鄉
白天鵝重新起舞九寨溝(圖文)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