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得最快的少數民族  

    


阿拉斯加歷史與藝術博物館

    


土著居民在表演民族舞蹈

    


麥金利山:北美最高峰

    應美國阿拉斯加州政府的邀請,由人民日報、經濟日報、科技日報和文匯報駐聯合國記者代表團一行日前訪問了這片遠離美國本土的神奇土地。在為期七天的訪問過程中,最讓大家感興趣的,當然就是生活在這片冰雪天地裏的土著居民。為此,記者採訪了阿拉斯加原住民基金會,參觀了阿拉斯加土著傳統遺産中心和阿拉斯加歷史與藝術博物館,與該州最大的土著人公司CIRI高層進行了座談,並有機會近距離接觸到幾位土著居民。

    冰川群山腳下小城無特色

    儘管在飛機上看到的綿延群山和一望無際的冰川讓同行的記者們興奮不已,但開車進入市區之後大家卻有點失望,因為作為阿拉斯加州最大城市的安克雷奇看上去不過是一座普通的美國小城市而已。單調而沒什麼特色的建築、路邊時而閃過的沃爾瑪超市和希爾頓酒店與一般的美國城市大同小異,只是偶爾看見的土著藝術博物館和土著紀念品商店讓人想起它的真正位置。

    阿拉斯加州位於北美大陸的西北部,遠離美國本土,隔著白令海峽與俄羅斯的遠東地區遙遙相望。史料記載,大約4萬年前,遠古亞洲居民開始渡過白令海峽,來到這邊千里冰封的土地。18世紀開始,四處擴張的沙皇俄國強行在這裡建立統治,其唯一的目的只是為了掠奪這裡的資源。1867年3月,當時的美國國務卿西沃德代表美國政府,以700多萬美元的價格從俄國人手裏買下了當時四分之一個美國大的阿拉斯加,後者從此成為美國的殖民地。1959年,阿拉斯加正式成為美國的一個州。

    土著基金會替土著人説話

    8月6日上午,我們拜訪了阿拉斯加土著基金會。該基金會成立於1966年,當時來自阿拉斯加17個土著組織的400名代表討論,一致同意成立一個共同的組織來與聯邦及州政府談判,爭取原住民的合法權益。30多年來,該組織參與了幾乎所有與土著居民有關的各項立法的討論,也幫助土著居民找工作,打官司,從而成了阿拉斯加土著居民中最具影響的民間組織。基金會執行副主席尼爾森接待了記者代表團。今年60歲左右的尼爾森老人是阿留申族人,在基金會已經工作了30多年。在得知我們來自中國之後,身材不高,膚色和臉部輪廓酷似東方人的老尼爾森高興地説,我們的祖先來自亞洲,我也許還是中國人呢。老人的介紹使我們對阿拉斯加土著居民的整體情況有了初步了解。

    10萬土著人150萬移民

    阿拉斯加的土著居民大體上可分為愛斯基摩人、阿留申人和印第安人,現有總人口10萬人左右,只佔阿拉斯加州總人口的16%左右。這些土著居民分散住在阿拉斯加內陸及沿海各個小島上,分別以打獵、捕魚和耕種為生,部落眾多,語言各異。據報道,美國現有約500個土著部落,其中超過200個分佈在阿拉斯加州。從19世紀後期開始至今,美國本土源源不斷的移民使得這些土著居民從這塊土地的主人成了“少數民族”。據阿拉斯加州政府官員介紹,這些移民的先驅是19世紀末的淘金族;20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起,隨著阿拉斯加石油的開採,大批德克薩斯州的石油工人移民到了這裡;此外,相當數量的駐軍也是移民的一部分。

    土地換資源原始生態受污

    高速增長的移民,給土著居民造成很大的壓力,也使得阿拉斯加地區的土地和資源之爭日益激烈。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後期,阿拉斯加發現了大量的石油資源,儘管開採石油可能會對北極地區脆弱的生態環境造成破壞,但當時面臨能源危機的美國政府還是決定在阿拉斯加北部沿海開採石油並修建一條貫穿阿拉斯加半島的輸油管道。經過數年的爭論和土著居民的爭取,美國國會最終於1971年通過了《阿拉斯加土著居住權法》(ANCSA)。這一方案決定將阿拉斯加11.6%即4400萬英畝的土地歸還給土著居民,並賠償約10億美元經濟損失。這一法案使他們成為阿拉斯加最大的土地私有團體,但也使他們在法律上失去了對大部分土地的所有權。我們在阿拉斯加歷史與藝術博物館裏看到的一幅上世紀70年代的照片上,許多土著居民在遊行示威,標語上寫著:“他們以20億美元賣了土著人!”

    但資源的大量開採,對土著原有自給自足的生活形態造成的負面衝擊更大。阿拉斯加周圍的海灣是美國重要的漁場之一,出産的三文魚等海産品在國際市場很有競爭力。此外,阿拉斯加豐富的木材資源也得以大量開採,出口到日本等國家。尼爾森説,他出生在阿拉斯加西南部的一座小島上,他的父母親至今還居住在那裏,但現在更多的土著居民為了生活只好到城市裏來打工,像安克雷奇17萬人口中就有2萬土著居民。由於土著居民普遍文化水準不高,通常只能幹一些體力活,工作報酬較低,失業的情況也相對比較嚴重,所以土著居民依靠政府救濟的比例遠高於美國本土移民。而留在邊遠地區的土著居民們則因為沒有收入來源,仍然過著較為原始的生活。雖然土著居民根據《居住權法》的規定得到一些補償,多數人的生活也不能算貧困,但他們與美國本土移民之間的貧富差別仍然很明顯。當記者問阿拉斯加土著居民是否反對石油開採時,尼爾森老人出乎意料地表示,土著人支援石油開採,因為雖然石油開採會在一定程度上污染環境,卻能給他們帶來經濟收益,而這一收益對於相對貧困的土著人來説是非常重要的。

    土著人建公司分股拿紅利

    此後,阿拉斯加土著居民成立了12家公司,負責集體管理和運作這些土地和資金,而土著居民則按人口獲得這些公司的股份,每年從公司的收益中分紅。8月7日,我們應邀來到阿拉斯加最大的土著人公司之一CIRI訪問。CIRI成立於1972年,其高層管理人員主要是土著居民,擁有位於阿拉斯加南部西沃斯海灣地區大約60萬公頃土地。建立之初,CIRI公司按法案規定將自己的資産分成62.8萬股,選擇該公司股權的6280位土著居民每人獲得100股。這些股票可以轉贈親屬,但不得出售。CIRI經營的項目包括旅遊、建築、通訊和娛樂業,除了根據聯邦政府規定的特許權在阿拉斯加經營外,還在拉斯維加斯等地擁有産業。由於經營有方,去年底公司股票的價格已經超過每股1300美元,每位股民擁有股票的價值相應都要超過10萬美元。

    政治上遭歧視自治權有限

    與經濟不平等同時伴生的就是政治上的歧視。記者在阿拉斯加期間去過安克雷奇、西沃斯等城市,沿途所遇到的新聞記者、公司職員,包括餐廳跑堂,幾乎都是美國本土來的移民。在與阿拉斯加州政府官員座談時,我們發現他們中幾乎沒有土著居民。正在起草土著居民自治報告的老尼爾森説,與同樣是土著居民佔多數,卻享有一定程度自治權的夏威夷州不同,阿拉斯加土著居民的自治權極為有限,“幾乎決定不了任何事情”。該基金會的研究還表明,種族歧視在阿拉斯加仍然存在。近幾年來,安克雷奇市遭到性侵犯的婦女中有一半左右是土著居民,這一比例遠遠高於土著居民在安克雷奇居民中的比例。就在幾天前,安克雷奇3位白人青年為了作樂,竟開槍打死了數名無家可歸的土著居民。

    語言流失驚人使用者僅38%

    與此相比,阿拉斯加土著居民文化傳統所面臨的挑戰則更為嚴峻。伴隨著自然經濟的解體,生活方式的劇變,美國式文化也迅速侵蝕著愛斯基摩、印第安土著居民的生活。在我們去過的幾個城市裏,打開旅館的電視機,迎面而來的是CNN的新聞,時代華納的娛樂節目,數十個台中沒有一個是土著語節目,在安克雷奇等城市的書店裏,我們也沒有發現一本土著語言的書籍。在阿拉斯加北部冰天雪地的小村落裏,人們也能用上電燈,看上電視。但與此同時,土著居民的語言文化和傳統習俗也在迅速被侵蝕。據介紹,全阿拉斯加僅在北部地區有一兩家土著語電視臺在勉強支撐。在城市和鄉村裏,為了與人溝通,土著居民們多數已經説上英語。據報道,阿拉斯加一半以上的土著孩子以英語為第一語言。資料顯示,目前,阿拉斯加土著居民中講本民族語言的比例已經下降到38%。今年初,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一份報告説,阿拉斯加東南部埃亞克族的語言只剩下一位老人會説了!

    8月6日,我們來到當地政府撥款修建、號稱保護土著文化的“阿拉斯加傳統遺産中心”。這是一座在一片樹林裏建起來的人工建築,由一座展示中心和五個沿湖而建的模擬土著居住點組成。在展示中心裏,一些土著居民正在展示傳統工藝,而中心舞臺上,每隔半小時會有民俗表演。舞臺上,一位土著小夥用一口流利的英語向觀眾們介紹舞蹈的來源和意義。半個小時的表演結束後,記者遇到了還穿著民族服裝的那位小夥子,他説自己是尤皮克人。尤皮克人是愛斯基摩人的一支,現在只剩下1萬人左右。問起是否還能説尤皮克語,小夥子坦率地表示幾乎不會説。據他介紹,現在能説尤皮克語的尤皮克人也就幾百人左右。

    聯合國的那份報告指出,阿拉斯加正在成為全世界少數民族消失最快的地區之一,而隨著語言的消失,一個民族的文化傳統也將消失。阿拉斯加土著居民真正需要的,不僅是經濟補償,不僅是幾座土著博物館,而是語言和文化傳統的復興。

     《文匯報》 2002年8月19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