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畫現代“清明上河圖” 宛平城將恢復明清古貌  

     今年6月8日,本報率先對宛平城城墻大修,並擬申報世界文化遺産一事做了詳盡報道,昨天從北京市豐台區又傳來新的消息:除城墻大修外,宛平城內也將恢復明清古貌。明年此時,一條集酒肆、茶樓、戲樓、古玩字畫店、工藝品店、古客棧、縣衙、兵營、驛站、寺廟于一體的明清風貌步行街將出現在宛平城。記者在盧溝橋文化旅遊區辦事處的效果圖上看到,這條街恰似張擇端神筆繪就的《清明上河圖》,如果把明清風貌的建築與地下發現的明代石板路連為一體,一幅現代的“清明上河圖”在明年此時就將呈現在遊人面前。

    地下發現明代石板路

    在市政工程人員進行地下管線建設的時候,發現地下1.2米處有一條帶有車轍的石板路。石板路寬約3米,長約800米,路上車轍與盧溝橋上車轍一樣。此次宛平城復舊規劃擬將石板挖出來,並按挖掘時在石板上刻的編號把石板鋪到明清步行街上,以保留石板路及路上車轍的原貌。不過,據盧溝橋文化旅遊區主任孫濤介紹,他們打算把地下的800米石板路保留一段,並在上面建個透明罩,以供遊客觀賞明代古路原貌。

    建於明崇禎十三年(1640年)的宛平城與盧溝橋相距百米,距今已有362年曆史。與別的城池相比,宛平城只有東西兩座城門,城墻東西長640米,南北寬320米,城內既無大街小巷、鐘樓鼓樓,亦無集市、廣場,完全適應軍事需要,但為軍隊服務的酒肆、茶樓、戲院一應俱全。此次發現的明代石板路將與明清風格的上述建築相結合,力爭呈現明清古貌。

    宛平改造“三步走”

    據了解,宛平城改造分三步進行,第一步是修繕宛平城上10座中心敵樓和小敵樓及小敵樓輔房,該工程已于6月完工,剩餘的東西門樓兩座和箭樓兩座共4座建築也將修繕;第二步是今年9月五環路將在盧溝橋東頭和宛平城東西門之間穿過,屆時城西門外和盧溝橋東頭之間將建一個“七七廣場”,據了解,五環路在此處是從地底穿過,不會對文物保護區造成影響;第三步宛平城內環路拆遷完成後,宛平大街將被全面恢復:大街兩側進深為20米,全部為明清風格,復建興隆寺,宛平縣衙,兵營,驛站,酒肆,茶樓,全部建築工程今年年底完工。此外,將把明代石板路與影視拍攝基地結合,籌辦廟會、燈會,建步行文化街,使遊客能體驗到北京市井生活,此項工程預計明年5月完工。

    兩條主軸線打造古城舊貌

    據豐台區盧溝橋文化旅遊區辦事處主任孫濤介紹,宛平城地區兼有“抗日戰爭紀念地”和“文物古跡”的雙重特點,所以其功能定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文物保護”和“特色文化旅遊”。此次宛平城地區整體規劃擬用兩條主軸線打造宛平城的抗戰紀念地和文物古跡功能,其中城內南北由抗戰雕塑園、抗戰紀念館、古戰場組成抗戰軸線,東西由宛平城、盧溝橋、岱王廟組成文物古跡軸線。

    7月1日,宛平城改造的拆遷工作已經展開。明年5月,恢復了明清古貌的宛平城將全“舊”面世。楊光

    《北京晚報》2002年7月4日


北京宛平城開始修復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