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武夷山暢想曲


    武夷夏日

    都市人口密集,夏日暑氣難當,出遊尋找大自然的清涼界,想必是大多數居民的一大選擇,作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産地的武夷山,年平均氣溫在8.5℃-18℃,多有清幽陰涼的去處,是你夏日避暑首選之一。

    武夷山風景區清涼好去處多多,方圓70平方公里內的森林覆蓋率達92%,修竹茂林,峰峰含翠,整個景區便是一大清涼境界,尤其是在上午9時之前和今晚日落之後,清風送爽,陰涼可人。你會驚嘆:此風只應天上有。至於九曲幽谷、流香澗,以及一線天、噓雲洞穴,更是不可多得的清涼界。

    漂流九曲溪,九曲十八彎二十余華里的遊程,幾乎彎彎有幽谷,竹筏經過幽谷就仿佛經過風的長廊,兩岸是峰的屏障,蔭翳蔽日,幽涼的風直撲遊人險面,那感覺就象面對一部天然的風機,一程漂流下來,有如飲冰飲料的舒暢。

    武夷山“一線天”下有三個岩洞,左邊靈岩洞,中為風洞,右為伏羲洞,三洞相通,可容納四五百人,洞內終年恒溫18℃左右,夏涼冬暖,夏日涼風習習,就連洞外的小草,也被流出洞口的涼風吹得微微晃動。置身洞中,陰風襲人,能感到透心的涼意。

    位於山北景區的流香澗,因其地表涇流由東往西倒流而又名倒水坑。流香澗溪流西行,溪側狹徑蜿蜒,兩旁蒼岩兀立高聳遮陰,澗內花草暗香浮動,夏日更有清風沐面,於此休憩,熱汗頓水消,爽心快意。

    在雲窩景區荒僻小徑處的噓雲洞,是遊人罕至的清涼界。這裡山岩參差錯落出一個洞口朝天的小洞穴,人到洞口即有冷風撲面,到洞中更是清涼至極,洞內處溫差達10℃ ,有天然空調之感,據説這是冷熱氣在洞口相遇形成“霜霧”的結果。

    被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的武夷山國家自然保護區更是清涼好去處,面積565平方公里,氣候溫潤多雨,濕度度,年均氣候低,森林覆蓋率在95%以上,山嶺縱橫,河谷深切,動、植物種類繁多,更是一個碩大無比的天然、美妙的清涼之境,夏日置身其中,暑氣全無,卻有春風醉人的森林谷般的體驗。(新華網)

    武夷山三奇

    武夷山碧水丹山,屬典型的丹霞地貌,自然風景獨樹一幟,擁有奇峰、秀水、幽谷、險壑等諸多勝景,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悠悠的歷史文化與眾多的文物古跡。1999年12月1日,武夷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産地,獨特的地理結構,獨具特色的碧水丹山間的漂流,源遠流長的崖墓懸棺群,構成了武夷山自然、人文景觀的“三奇”。

    有驚無險的隱屏峰:武夷山旅遊區的叢山峻嶺由於獨特的地理變化,形成了具有向一體傾斜或垂直的丹崖赤壁的隱峰,武夷山的隱屏峰隨處可見,較大的和有觀賞作用的如鷹咀崖、一線天入口、蛤蟆石、天車架、三賢祠崖體等,這種崖體的特點是崖體上方向外傾斜,下部向內凹縮,看似有倒塌的危險,實際形成了一種能避風雨,形似廳堂的空間,雖經千百年的風雨雷電的考驗,巍然不動,有驚無險,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如三賢祠崖體縱深17.3米,橫寬30米,因而在南宋紹興十七年(1147年)建起的“屏山先生祠”,歷經各朝修建,至今在崖體的隱屏峰內安然無恙。

    崖墓懸棺:武夷山的岩崖墓葬,距今已有2600年的歷史,為春秋戰國時期的墓葬,堪稱中國之最、世界之絕,被譽為天然考古博物館,岩崖墓葬棺木大小不一,形態各異,有可葬十余人的巨大“船棺”,有造型如古屋的“屋脊棺”,有以獨木製成的圓筒“圓棺”,還有常見的“方棺”,棺木均用巨大的整段樹木製成。棺木是怎樣放置到高達300米以的懸崖的洞穴中去的,千百年來一直是個謎,1989年6月由國內外考古專家組成的“中國懸棺研究”課題組,運用倣古工具,聘請掌握傳統技藝的當地藥農成功地進行了模擬吊裝懸棺,一舉揭開了這千古之謎。逢到能見度好的晴朗天,用高倍望遠境,能清晰地看到崖墓中的古屍白骨和棺木及其陪葬品。

    車載筏,筏乘人:圍繞武夷山各山體的溪水,全長約10公里,溪頭到溪尾落差1.5米,九曲十八灣,沿途風景秀麗,山青水秀,我們乘上姓胡的兄妹兩人的竹筏,經二人解釋,兩邊的人文景觀,變得活靈活現、栩栩如生,什麼蛤蟆石為什麼沒有下巴,“狐狸精”為何出沒山林,崖墓懸棺為什麼千年不爛,使人産生各種遐想,神秘感、獵奇心油然而生,眺望遠山,山峰突兀,秀美壯麗,近看崖體猶如刀削,巍巍壯觀。在近二個小時的漂流過程中,收穫非淺。另據觀察,五根大毛竹編為一竹排,二竹排聯成一體為竹筏,竹筏只有上流到下流,漂流而下,沒有下流逆水而上到上流的,那上流的竹筏是從何而來的呢?原來竹筏到下流後,由人把竹筏抬上拖拉機,重疊五張后運送至上流,抬入溪中,以此迴圈,形成了車載筏,筏乘人的獨特風情。《華東旅遊報》

    

    中國網綜合華東旅遊報、新華網消息 2000年12月22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