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肉眼就可觀測 “五星連珠”今晚亮夜空(圖)  

    


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連成一條直線

     今晚,我們地球的姐妹———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將連成一條直線,齊齊匯聚在金牛座媲美爭輝。從地球上看,猶如一串璀璨的珍珠,撒落在夜幕降臨的天穹裏。

    據北京天文館專家預測,今天是北京地區觀測“五星連珠”天文奇觀的最佳時間。記者從氣象部門了解到,北京今晚晴間多雲,能見度尚佳,市民夜間用肉眼應該可以觀測到這一百年難遇的天文現象。

    天文愛好者朱先生告訴記者:“這段時間我一直在關注‘五星連珠’的進展,前段日子我還能很清楚地看到五顆行星同現夜空,但這兩天因為天氣比較陰沉,觀測效果越來越差,連最亮的金星和木星都看不到。希望5月8日天公作美,能讓大家都看到這百年難見的天文奇觀。”

    據專家預測,今天天黑後,在西方偏北的低空,五大行星按土木火金水的順序由高至低排列,肉眼看上去就是呈一條直線。觀測時可以先找到最亮的呈白色的金星,往下可以找到暗黃的水星;往上可找到火星;木星位於火星上方,亮度僅次於金星;血紅色的土星則在最高空。

    專家提醒廣大天文愛好者,應抓緊日落後的半小時觀測,否則水星將落至地平線以下。此外,還應注意選擇燈光較暗、寧靜度較高、視野開闊的環境。

    這次的“五星連珠”現象將一直持續到5月12日。目前還沒有資料表明該天文現象的出現,有一定的週期或規律。上一次“五星連珠”發生在1962年2月5日。科學家預測下一次“五星連珠”將在2040年9月9日北京時間中午12時出現。

    “五星連珠”與禍福無關

    對於“五星連珠”這一現象,民間有兩種説法:一是吉祥好景之兆,是值得慶賀、觀看和研究的;二是不祥之兆。但天文學家認為,“五星連珠”與社會的興衰福禍和氣候的冷暖旱澇是無關的,它只是一種少見的難得的有趣的自然現象。

    據天文學家解釋説,日月行星在空間的運動,都是在萬有引力支配下的正常自然現象。它們各自沿著基本固定的軌道,按照某種幾乎穩定的週期,隨時改變著相對位置。由於它們運作的軌道大小、速度快慢各有不同,有時會形成比較特殊的相對位置排列,也是符合自然規律的事。

    太陽系中的物質,99.8%以上集中于太陽自身,而剩下的0.1%左右又大多分佈于土星和木星。由此,不論太陽系中行星如何排列,太陽系的引力中心都不會有大的變化,不會造成任何行星軌道的混亂,更不會在地球上引起什麼大災難。以地球上的潮汐為例,引起潮汐的引力幾乎完全來自月亮和太陽。月亮因為離地球很近,産生的潮汐力遠比太陽大,而八顆大行星對地球産生的潮汐力,加在一起也不及月亮的萬分之六。至於行星的相對位置再怎麼變化,只要不“擅自”跑離自己特定的軌道撞向地球,對地球就幾乎不會産生任何影響。

    近期天文現象頻繁出現

    除了“五星連珠”,第一顆以中國天文愛好者名字命名的彗星——“池谷-張”彗星,也將於每天清晨出現在東方天空。池谷-張彗星已于3月份通過近日點,由昏星變為晨星。5月初後,隨著彗星的運動,它的地平高度越來越高,前半夜也可以看到。而6日上午,北京上空出現了“日暈”,太陽周圍有一個巨大而且完整的彩色光環,這種氣象現象在北京地區並不多見。

    連結:什麼是五星連珠

    天文專家介紹説,“五星連珠”又叫“五星聚”。它是以地球為中心,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位於太陽的一側,人們向夜空望去,五大行星的張角小于60度,並能被肉眼觀察到。觀察“五星聚”,其張角越小越好,越小越難得。而比“五星連珠”更難得的是“七曜同宮”和“九星連珠”,“七曜同宮”又叫“七星聚”,“七曜”是指地球最近的“日月金木水火土”七顆亮星。“九星連珠”是指乙太陽為中心,九大行星匯聚在太陽一側,其張角小于100度的天文現象。1982年3月10日出現的“九星連珠”,其張角為96度。

     連珠奇觀是怎樣形成的?

    專家解釋説,我們的太陽系乙太陽為中心,九大行星圍繞太陽公轉。水星離太陽最近,運作速度最快,88天就公轉一圈。冥王星離太陽最遠,運作速度最慢,248年才公轉一圈。從地球上看,各行星時遠時近,時東時西,時分時合,時聚時散。當五大行星進入我們視野的張角小于60度時,就會出現“五星連珠”的有趣天象。

    “行星連珠”是種“視覺現象”

    天文學家稱,所謂“行星連珠”並不是像糖葫蘆串成一條線,而是分散在一個有限的範圍內。太陽系內九大行星實際上對黃道面包括太陽在內的地球公轉軌道的平面各自略有傾斜,也就是説,就算“行星連珠”這九大行星也不會排列在一條直線上,而是散落參差,所謂“行星連珠”只存在於人們心目中。從這個意義上説,“行星連珠”與其説是天文學的研究對象,不如説是人們感興趣的“視覺現象”。(張曉娟、熊峰)

    《北京娛樂信報》2002年5月8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