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秦淮百年


    在南京人和外地遊客心目中,秦淮是個永恒的話題。她是古城金陵的起源,又是南京文化的搖籃。這裡曾為“ 六朝煙月之區,金粉薈萃之所”,“衣冠文物,盛于江南;文采風流,甲于海內。”

    南京在歷史上曾經十一次定都。六朝時代,夫子廟地區已相當繁華,烏衣巷、朱雀街、桃葉渡等處,都是當時高門大族所居。明清時期,秦淮地區以當時規模最大的考場江南貢院為核心,數以萬計的學子每年來此求取功名,而衣食住行等各行業也隨之興盛,秦淮遂成為明清兩代中國的繁華之地。各處考生帶來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飲食、手工技藝、戲曲等,使秦淮兩岸的文化習俗南北兼具、各色雜陳,並一直延續下來。與此同時,青樓妓院也應運而生,秦淮河上“槳聲燈影連十里,歌女花船戲濁波”、“畫船簫鼓,晝夜不絕”,一派畸形繁華景象。

    然而,由於連年戰亂及各種原因,到本世紀二十年代,秦淮河在散文大家朱自清先生的筆下,已經成了“一眼望去,疏疏的林,淡淡的月,襯著藍蔚的天,頗像荒江野渡光景;那邊呢,鬱叢叢的,陰森森的,又似乎藏著無邊的黑暗:令人幾乎不信那是繁華的秦淮河了。”以致于“心裏充滿了幻滅的情思。”秦淮河昔日繁榮景象已不復存在。

    新中國成立後,有關部門對秦淮地區進行了初步治理。 1985年以後,江蘇省、南京市撥出鉅款對這一風光帶進行修復,秦淮河又再度成為我國著名的遊覽勝地。經過修復的秦淮河風光帶,以夫子廟為中心,秦淮河為紐帶,包括瞻園、夫子廟、白鷺洲、中華門,以及從桃葉渡至鎮淮橋一帶的秦淮水上游船和沿河樓閣景觀,集古跡、園林、畫舫、市街、樓閣和民俗民風于一體,成為一條極富情趣的旅遊線。作為江蘇旅遊的“龍頭”和南京對外的“窗口”,這裡還被國家旅遊局作為“中國旅遊最好景點”之一推向國際旅遊市場。

    如果今日來到秦淮河,在夫子廟前的碼頭上,你會看到停靠著的四十多只大小遊船,內外油漆一新,檐頭挂著一排紅紗燈。現在的遊船已不靠人力划槳,船家小姐一邊操縱著電動遊船穿過橋洞,一邊會不緊不慢地將沿岸風光娓娓道來,跟你聊些秦淮河的趣聞逸事、污水治理。

    夫子廟秦淮風味小吃是全國四大小吃群之一。這一帶茶樓飯店、街邊攤檔供應的傳統食品和風味小吃不下二百種,魁光閣的五香茶葉蛋、永和園的蟹殼黃燒餅、奇芳閣的麻油幹絲等被稱為“秦淮八絕”,至今依然令人垂涎。今天的秦淮河畔,有數百年曆史的晚晴樓、狀元樓依然高朋滿座,南京特産“桂花鹽水鴨”的招牌依然閃亮搶眼,而外來的“洋快餐”也生意興隆。

    在夫子廟旅遊商業區西南角的東方藝術館裏,匯集了扎燈彩、陶塑、中國結、剪紙等多種行當的民間藝人。儘管時光已快進入21世紀,這些古老的“玩意”依然受人喜愛。每到春節,藝人們都要忙得不亦樂乎。

    “十里秦淮千年流淌,六朝勝地今更輝煌”。秦淮風光帶自從八十年代中期復建以來,吸引的國內外遊人年年增長,現在每年接待的遊客已超過四千萬人次。古老的秦淮,已成為南京大力發展無煙工業--旅遊業的最大一筆 “無形資産”。

    

     新華社 2000年12月18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