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杏花村  

    村以詩名。李白、杜牧、蘇軾、岳飛……當年讓眾多詩人興奮吟咏的杏花村,雖已物是人非,卻還在安徽池州城西山野間默默地散發著杏花與醇酒的幽香,古村復建成了村裏的熱門話題。

    提起杏花村,人們不禁會聯想起晚唐詩人杜牧那首膾炙人口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詩如一幅格調清麗的江南風情畫,野樸中透著真純,令人生出無限遐思。杜牧筆下牧童那一遙指的“杏花村”,就是安徽省池州城西的杏花村,曾有“天下第一詩村”之美譽。

    唐代池州又名池陽郡,自唐武德四年開始設州,池州府治秋浦縣(今貴池區)。境內山川秀美,風景如畫,九華山、齊山、秋浦河、百牙山等江南勝景引來眾多名人詩家留連吟唱。大詩人李白留下《秋浦歌十七首》,蘇軾曾作《清溪詞》,司馬光寫過《齊山呈王士薇之》,岳飛有《池州翠微亭》……一篇篇佳作燦若珠璣,為池州這塊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增添了奪目光彩。會昌四至六年(西元844—846年),詩人杜牧由黃州遷任池州刺史,當了兩年州官,留詩幾十篇,《清明》就是他春遊府邸杏花村時乘興所寫。

    古時杏花村位於貴池城西,山崗上杏花遍野,村子裏酒壚如肆,尤以“黃公酒壚”著名。清《杏花村志》記之:“酒壚茅舍,坐落于紅杏叢中,竹籬柴扉,迎湖而啟,烏桕樹梢,酒旗高挑,獵獵生風,令人未飲先醉。酒壚院裏有一口‘黃公井’,水似香泉,汲之不竭,用此水釀出的酒,為時人所爭飲。”每當清明時節,春風醉雨,杏花盛開,小村“十里煙村一色紅”、“村酒村花兩共幽”。其美景和繁榮可見一斑。

    “詩因景而靈秀,景因詩而名重”。杜牧一首《清明》詩,引得歷代文人墨客慕名而來,登樓把酒,吟詩作賦。據統計,池州有史可查的圍繞杏花村歌咏的名人詩家就有300多位,寫有700余篇詩作。“天下第一詩村”之説不脛而走。

    出了名的杏花村得以不斷修建。至清代,方圓十余裏,杏花浪漫,燦若煙霞,亭臺樓榭,茅屋酒簾,有了鐵佛禪寺、百浦荷風、棲雲松月、杜塢漁歌等“杏花村十二景”。清代貴池人郎遂感其獨特,潛心編撰《杏花村志》,被收入《四庫全書》。以村建志,在我國絕無僅有,足見杏花村名聲之大。世事更替,戰亂頻繁,杏花村古景漸漸面目全非,惟有那口黃公井自唐代留存至今,井水清澈如故,成為杏花村坎坷見證。

    復建杏花村成了現代池州人心頭的一個結。20世紀80年代以來,貴池歷屆政府做了大量基礎考察論證工作。1987年,融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為一體的文化古跡杏花村,被列為安徽省首批省級風景區;1996年,貴池區(時貴池市)被列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1999年,貴池制定規劃,準備逐步再現杏花村古樸風貌。2000年,企業家詹曉榮被杏花村的文化底蘊吸引,本著“保護千年古井,恢復杏村一景”的意願,與貴池市(現為貴池區)政府簽約,投資復建杏花村。一年多過去了,杏花村頭造起了倣唐建築杏花村商城和杏花村雅居,“黃公酒壚”前豎立了融皖南民居與晚唐建築風格為一體的兩層建築,一座“牧童遙指”的雕像成為池州市標誌性建築。

    去年,池州撤地設市。新制定的池州城區總體規劃,將城西定為“杏花村景區”,一個高水準的“杏花村景區總體建設規劃”即將出臺。今年,杏花村古井園區內的景點及杏花村十二景之一的“鐵佛禪寺”將動工興建。

    清明節剛剛過去,一個深藏于從小熟記《清明》詩的池州人心中的美麗小村之夢,正成為眼前真實的景色。張本健

    《人民日報 . 華東新聞》 2002年04月12日


春風醉雨杏花村(圖文)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