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翼龍完美化石

    一件非常完美的翼龍化石最近在內蒙古寧城義縣地層下發現。這個翼龍化石有著精美的翼膜、遍佈全身的 “毛”以及近乎完整的化石骨架。

    這個翼龍的翼膜與下肢相連, 尾膜與第五趾連接, 腳趾有蹼。科學家分析, 這個翼龍生活在水邊,全身分佈的“毛”可能是為了調節體溫或者其他功能的需要, 比如增強飛行能力和在飛翔中捕獲獵物時的消音等等。而它的特別長的翅膀表明其具有很強的飛行能力。它的嘴寬而短, 以食昆蟲為主, 但可能還捕獲其他動物如魚類等。

    科學家將這一命名熱河翼龍的新屬新種動物歸入蛙嘴龍科——一類具有短尾的喙嘴龍類。熱河翼龍具有許多喙嘴龍類的典型特徵, 如短的頸部、短的掌骨和特別長的第五腳趾等,該科已知的成員曾經發現于德國、 哈薩克和中國的遼西, 但都不如新標本保存完整。熱河翼龍的毛狀皮膚衍生物與帶毛恐龍中華龍鳥的毛狀皮膚衍生物形態相似, 但二者是否為同源結構有待進一步研究。

    相關論文發表在最近一期學術雜誌《科學通報》上,科學家認為,新發現的翼龍化石是蛙嘴龍科已知最完整和最大的一件個體, 也是所有已知翼龍中翼膜和“毛”保存最好的標本。

    背景知識:

    翼龍不是恐龍

    1842年,英國古生物學家理查德歐文出版了《英國化石爬行動物》一書,在書中他首先使用了“dinosaur”(恐龍)一詞。這個名詞的原意來自希臘文“deinos”(恐怖)和“Sauros”(蜥蜴)。他還在論文中加了一個註腳,英文是:fearfully great a lizard,譯成中文就是:非常可怕的蜥蜴。從此以後許多辭典把Dinosaur解釋為terrible lizard ,即恐怖的蜥蜴。

    目前全世界七大洲都有了恐龍的遺跡,世界各地被描述的恐龍有大約650至700余種。根據我國恐龍專家甄朔南教授的介紹,隨著各地恐龍化石發現的增多,恐龍的含義已經有所變化,國際上關於恐龍的定義是生活在距今大約2.35億年至6500萬年前的、能以後肢支撐身體直立行走的、已滅絕的一類陸生爬行動物。

    按照這一定義,由於不能直立行走,翼龍不是恐龍。(文/藍光)

    《北京青年報》2002年1月21日

    


南韓首次發現翼龍骨化石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