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基因研究及疾病治療成為今年熱點

    和中國在人類基因組計劃中承擔了百分之一的測序任務相似,近年來,中國基因研究發展迅猛,在國際核心科技期刊上發表的基因研究論文數也達到世界總數的近百分之一。這表明中國已在基因研究方面佔據一席之地。

    隨著人類基因組工作草圖的公佈,以及由此帶來的研究進展,將極大地促進生命科學領域一系列基礎研究的發展,闡明基因的結構與功能關係、生命的起源和進化、疾病的發生機理等,為人類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依據,為醫藥産業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分析人士稱,"基因工程最迷人之處在於,一個基因很可能就會發展出一個産業來。在12萬條基因中,只要有1萬條有用,就會形成1萬個産業。"

    基因主要分為三類:疾病基因、疾病相關基因和功能基因。從商業角度看,疾病基因的發現是最有價值的。目前,全球很多研究機構唸唸不忘的是如何儘快把一個基因轉化為藥物用於臨床診斷和治療。

    對於中國研究者和投資者來説,目前有三條現實可行的商業化途徑:為大型制藥公司提供數據諮詢等生物資訊服務。另一條生財之道是基因專利權的轉讓,買主也是大制藥公司。最後也是最難、獲利也最豐厚的是基因開發産業,比如基因晶片和基因治療終端産品等。

    對於抗生素生産等傳統産業,也可以利用基因技術來進行升級。傳統抗生素的生産,由於藥物的有效成分較低,使成本很高,採用化工原料也使藥品的毒副作用較高;基因技術可以使藥物得到高效表達,同樣的療效而用藥量則會大大減小,從而極大降低成本,並減少藥品的毒副作用。

    但基因産業畢竟已顯雛形。在生物技術和産業領先的美國,已經有人摘到了汁豐肉美的桃子。CELERA公司,就是與人類基因組計劃競爭並數度領先的那傢俬人公司,1998年5月成立,股價居然已經超過了微軟。AMGEN公司,1997年曾轉讓一個與神經中樞疾病有關的基因,凈賺392億美元。

    基因産業的基礎是基因資源,基因是有限的,發現一個少一個,誰先發現誰都可以申報專利,後來者要想使用就得交納高昂的專利使用費。正如金銀銅鐵石油煤炭的價值不同,基因的價值也不同。有的基因決定人的高矮胖瘦英俊醜陋,有的決定人的生老病死性格氣質,誰申報了經濟價值大的基因專利,比如抗艾滋病的基因,他接下來要考慮的問題就是如何花錢了。

    各國在人類基因組計劃中承擔的工作量基本可以反映這個國家尋找基因的能力,中國承擔了1%的測序任務,法國承擔了3%,日、德、英、美分別是7%、16%、33%和40%。

    事實上,自主智慧財産權稀缺,仿製過多、創新不足一直是我國的醫藥産業軟肋。根據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提供的研究報告,我國974%以上的西藥都是仿製的,生物制藥中至少90%是國外申請了專利的。加入WTO之後,根據智慧財産權保護條款,如果繼續仿製,將被索取4億至10億美元的賠償,而買斷一個專利藥品的生産許可證至少要500萬至600萬美元,專利訴訟就像一道勒在我國制藥企業頭上的緊箍,時刻提醒人們當心那痛入骨髓的咒語。

    相對傳統制藥,基因制藥的投入更大,一個哮喘病基因的克隆就要上億美元;風險更大,據中科院遺傳所的張猛博士介紹,成功的概率通常只有千分之一;對人力資源的素質要求更高,這是一門最前沿的學科,可供借鑒的經驗很少,對人的開拓性和創造力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科技之光)

    人民網 2001年12月21日


中國基因治療産業化:志在與世界比肩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