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茨住宅 為智慧鋪設84公里電纜

    蓋茨的家裏為了“智慧”,專門鋪設了84公里電纜,耗資5.3億美元

    “智慧大廈”、“智慧小區”這樣的稱謂,在這個已經“數字化”了的資訊時代已經越來越普通、越來越常見了。上網了、寬頻了、可視對講了、遠端抄表了,這樣就智慧了?究竟什麼樣才算智慧、商業語言裏的智慧虛不虛、能不能增值、智慧的地界兒智慧的物件兒有沒有“弱智”的時候?

    20個系統裝進一個大廈

    清華同方股份有限公司的總裁助理、房地産開發公司總經理仰效友,在説起正在興建的包含兩幢高達109米的綜合辦公大廈、5層國際會展中心、下沉式廣場、娛樂休閒中心的現代化智慧建築群時,不無自豪。因為不僅這裡會用到總線技術、智慧CPU卡、COS系統、CATV有條件接收系統、精密空調系統等一系列清華同方自主技術産品,號稱是“超5A智慧建築”的清華同方科技廣場。

    公園裏能上網咖啡廳裏能辦公

    這其中包括建築物設備自控系統、能量計量系統、保安監控及防盜報警系統、綜合佈線系統、公共廣播系統、衛星及有線電視接收系統、會議廳同聲傳譯系統、無線上網系統、會議室智慧管理系統、多功能廳智慧管理系統、電視會議系統、智慧卡管理系統、電腦網路系統、大螢幕顯示及觸摸屏系統、微小蜂窩數字無繩電話系統、行動通訊覆蓋系統、不間斷電源系統、大廈物業管理系統、火災自動報警及消防聯動系統、中央系統整合。

    這樣一口氣數下來,20個系統裝進一個大廈,會成什麼樣呢?用不太技術的語言形容,智慧確實會有智慧的好處。比如,智慧卡管理系統可以讓在這個大廈裏辦公的員工,用一張卡就能既做門禁、考勤、停車,又能在大廈裏消費,真正做到“全樓一卡通”;比如行動通訊覆蓋系統,可以實現大廈內行動電話和手機的無障礙通訊;會議廳同聲傳譯系統可以支援7種語言國際會議的同聲系統;而綜合佈線系統的設計標準更是達到了每8平方米一對資訊點。而且有意思的是,在這個大廈周圍的數千米的綠地中,設計了一個網路公園的概念,在每一個座椅下都有端口,如果你對辦公室的氣氛不滿意,完全可以拿著筆記型電腦到花園裏來個露天辦公。同樣的待遇,在大廈內的咖啡廳以及其他的公共設施中也適用。

    智慧大廈從根上説就是商業語言

    智慧帶給人們工作和生活空間的這些變化,似乎真的給人以技術無所不能的感覺。就拿比爾蓋茨的家來説,簡直可以説是一個具有極度現代化氣息的“活物”!蓋茨下班回家途中便可在車內利用電腦遙控家中浴缸,自動注入適當溫度的暖水,待他回家後即時享用。房子裏的電腦感應器能隨時因應住客的喜好,調校室內溫度、燈光、音響和電視系統。人客到訪時只要佩戴小型電子胸針,讓電腦識別他們的位置,便可為他們提供服務。最特別和最奢侈的是,比爾.蓋茨非常喜歡車道旁邊的一棵140歲的老楓樹。於是,他通過專門的監視系統給這棵樹進行24小時的全方位監控,一旦監視系統發現它有乾燥的跡象,將釋放適量的水來為它解渴。

    當然,以上這些只是蓋茨家智慧的一小部分,而為此,在這座房子裏共鋪設了52英里電纜。這對於一般人來説,當然是不能企及的,因為這個家耗資5.3億美元。但至少可以説明,智慧這事,是要花錢的,而這筆錢最終是要算到使用者頭上的,因此,智慧這個詞從某種意義上説,是相當商業化的。

    國家建設部建築智慧化系統工程設計專家工作委員會常務專家、清華大學教授林賢光甚至乾脆地説,智慧大廈從根上説就是商業語言。

    智慧不智慧沒有準確概念

    國際上公認,1984年在美國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建成的城市廣場是世界第一幢智慧大廈。僅僅十多年裏,智慧建築在世界各國的發展勢頭十分迅猛。林教授介紹説,我國智慧建築的起步比美、日等發達國家晚,但90年代初期以來,隨著地産業的大發展而得以飛速提升。“這既是科技發展的大勢所趨,又是社會需求的人心所向。”

    1998年6月8日建設部成立了“建設部建築智慧化系統工程設計專家工作委員會”,而現在中國全國性智慧建築法規——《智慧建築設計標準》GB/T50314-2000已于2000年10月1日起頒佈施行。目前在全國獲得智慧建築市場準入資質的設計單位、系統整合商已達900多家。作為在建築領域“提前開放”的行業,也有相當一些智慧建築設計和實施中國際知名的大公司參與到國內的市場競爭。

    然而,對待如何看待智慧建築這一問題上,林教授認為,沒有一類房子叫智慧的,也沒有哪一種叫非智慧的。“目前為止,並沒有關於智慧與不智慧的確切的界限與概念。過去的建築只是遮風擋雨、保暖防寒的一個掩避所,如果用21世紀對建築的要求來説,科學技術的發展使智慧和生態都應成為建築本身的一種屬性。就像建築需要美觀一樣,建築也需要智慧。”

    管不好,再多的“智慧”

    也是瞎掰之所以不好加以界定,恐怕某種程度上也是因為智慧實在是件“沒邊”的事。

    林教授總結説,這個行業有兩個特點。一是“長”,也就是説智慧工程要覆蓋一般建築工程的全過程,從立項、設計、施工、安裝,到驗收甚至今後的物業管理,是全週期的介入;二是“寬”,覆蓋多個行業,自動控制、網路、通訊、車輛管理、消防、保安等等,“毛數”起來就得有十幾個甚至幾十個。不過,評價起智慧程度來,就不能以系統的多少來簡單決斷了。

    “重硬輕軟”,重視系統建設、硬體配置,而忽視建成後的管理和服務,已經成了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遠的不説,單説小區寬頻入戶這事,裝的時候動靜多大,到用的時候卻是無人問津。因此,像林教授這樣的專家認為,“很多問題並不在於技術水準的高低,即使是技術上能夠解決,如果在管理和服務上跟不上也不行。”

    就比如美國紐約世貿中心的這次“9.11”事件,報導稱當時有從90層走下來的生還者,而且在人員疏散時秩序井然,會給消防人員讓路、給拉著導盲犬的盲人讓路。“就衝這兩件事,不經過訓練絕對做不到。”林教授回憶去年在上海主持的國際超高層建築經營管理的研討會上,美國紐約世貿中心物業管理中心的經理艾連瑞斯介紹説,世貿中心一個月不定期的進行兩次消防演習,內容包括整個大樓的人員疏散、搶救受傷的人,甚至包括一旦在突發事件後如何對付媒體、如何撫恤家屬等,可謂面面俱到。想想你所在的寫字樓,可能只有10層樓高,可能有最先進的火災水災等報警系統,但是一旦發生意外,有誰告訴過你怎麼處理嗎?

    一天誤報420起智慧也有“弱智”的時候

    一句話,“智慧”不是萬能的。

    拿安防問題來説,北京市公安局技防辦的專家們就表示,在智慧建築中的安防系統中,除了門禁系統能阻止“看似不對勁兒的人進來”,其他的所有設施都只能報警。換句話説,“智慧”沒法幫你抓賊,那有了賊怎麼辦?只能是保安人員上去抓。這就有一個管理和訓練的問題。

    説起抓賊來,還有一個“故事”。在深圳某著名的住宅小區,最近就出了這麼一當子事。小區裏共有5000戶居民,近一年來有1000戶居民安裝了家庭智慧控制設備。而其中的防盜報警功能最近卻讓小區的保安人員不得安生。按説,小區內180名保安人員已經夠多的了,但是誤報幾乎在每時每刻發生著。最多的一次,小區保安一天就接到了420起誤報,查都查不過來。

    看來,智慧也有“弱智”的時候。

    之所以智慧會不保險,至少有一條很現實的原因。那就是目前中國還沒有關於智慧設備産品的一個標準。另一方面,在這個行業中,鮮少有像清華同方這樣有份量的企業,中小型企業居多。幾十個人的小企業一大堆,再加上一般是房地産開發商統一定貨。往往等到需要售後服務時卻發現製造商已經人去樓空了。

    “智慧”增值誰能打保票

    眼下,無論是寫字樓還是住宅,在銷售中恐怕沒有不提智慧的。這已經是一個人所皆知的賣點。當然,越智慧的房子就會越貴,因為它附加的價值高,只是,“智慧”了就增值了嗎?先説一條,據英國一家公司測算的數據,一個建築的壽命在75年,一個機電設備的壽命在15年,而電子産品的壽命是3年。當然,並非説3年後這東西就不能用了,但至少它“落後”了。可能那時候,就更需要管理來讓它延長壽命了。

    再者説,“智慧”裏的這麼多功能都不是白來的,都是業主掏錢買的。因此開發商自然願意是越多越好。而業主反而沒有選擇的餘地。而林教授認為,“事實上太多的智慧沒什麼太大必要。”據了解,建設部也正在擬定一部“智慧化住宅和智慧化小區技術分類標準”,有望在明年出臺。屆時可能會分為兩檔,一檔是基本配置,也就是説達到了智慧要求的“及格線”;另一檔是自選配置,如果有條件的話,用戶可以選擇添加。因為,人們所需要的智慧是“現實的、合理的和可行的”。

    儘管説智慧建築領域還有著各式各樣的問題,但是畢竟它帶給人們更多的便捷和舒適,而且21世紀的建築也正在向著“人性的、智慧的、生態的”這一趨勢發展著。只是,智慧也好、科技也好、數位也好,對於這些聽上去有些玄乎的東西,還是保持一個理智、清醒的頭腦比較好。□齊馨/文

    國際住宅智慧化的演變

    20世紀80年代初,隨著大量採用電子技術的家用電器面市,開始稱之為住宅電子化,?HE,HomeElectronics?;80年代中期、將家用電器、通信設備與安保防災設備各自獨立的功能綜合為一體後,形成了住宅自動化概念(HA,HomeAutomation)。80年代末,由於通信與資訊技術的發展,出現了對住宅中各種通信、家電、安保設備通過總線技術進行監視、控制與管理的商用系統,這在美國稱為智慧屋?WH,WiseHouse?、在歐洲稱為時髦屋(SH,SmartHome)。日本建設省在推進智慧建築概念時,抓住用於住宅的總線技術為契機,提出了家庭總線系統概念(HBS,HomeBusSystem),在1988年9月制定了HBS標準。1988年初提出對住宅區內所有住宅的資訊管理採用超級家庭總線技術(S-HBS,Super-HomeBusSystem)。

    1990年左右,日本在幕張建立了一個高水準示範性的智慧住宅區,美國、新加坡也都建有基於EIA在1988年制定的智慧化住宅系統?IHS?及其通信標準——家庭總線(HDS,HomeDistrubutionSystem)的智慧化住宅。

    前不久,德國杜伊斯堡大學內,建成世界首座樣板智慧住宅,外觀看似一幢普通的兩層樓房,但其內部完全實現了電子化和網路化。

    

     《財經時報》 2001年11月21日


蓋茨和他的三個女人
“智慧及綠色”大廈將在香港出現
攜手共創資訊産業美好明天——比爾蓋茨與中外同行的對話
比爾蓋茨短期內連拋6億美元股票
最智慧的科學圖書館落成
我國智慧交通技術大有可為
蓋茨蟬聯全球首富 李嘉誠稱雄亞洲富豪
新首富理髮僅花五美元
香港展示第一個智慧家居原型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