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説話:今年是暖冬嗎

    今年入秋以來,中國大部分地區氣溫比常年偏高,出現了暖秋現象。那麼這是否意味著,自1986年以來連續15年全國大部分地區冬季氣溫持續偏高後的又一個暖冬的即將來臨?國家氣候中心的氣象工作者們也正在為儘快得出結論而緊張地工作著。

    其實,暖冬與冷冬是個氣候概念,是與氣候平均情況比較而言的。一般冬季(12月—次年2月)我國大部地區平均氣溫較常年明顯偏高,就稱為“暖冬”。暖冬並不意味著整個冬季都很暖和,冷暖交替是氣候變化的一般規律,暖冬季節裏也常常出現冷暖交替的現象,但是以暖佔優勢,即暖的時間要比冷的時間長,暖的幅度要比冷的幅度大。反之則為冷冬。

    暖冬形成的原因

    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一直持續暖冬氣候,但是1999年和2000年冬季氣溫又明顯下降,暖冬特點表現不明顯。那麼暖冬和冷冬主要是受哪些因素制約而形成的呢?

    首先,隨著溫室效應的不斷加劇,大氣中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增加是全球變暖的重要原因。在世界工業化之前,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較穩定,但是自工業化以來,由於大量礦物質燃料燃燒和森林砍伐,使大氣中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含量迅速增加,與此同時,全球氣溫明顯上升,近100年來已上升0.6C以上。

    但是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增加是直線上升的,然而溫度的上升則表現出冷暖交替的波動特點。上世紀20年代以前為冷週期,20年代到40年代為30年左右的暖週期,50年代到70年代又為30年左右的冷週期,80年代以來又轉入一個暖週期。這表明,氣候變暖同時還受其他因素的制約。

    另外,火山活動也是一個原因。地球上大的火山爆發,會噴發出大量的火山灰,上升到高空,形成一個“氣溶膠”層,反射太陽輻射,減少到達地球表面的太陽輻射,使溫度降低,這種現象被稱為“陽傘效應”。這表明火山活動頻繁,氣溫容易降低;火山活動少,氣溫容易升高。據統計,在暖週期中強的火山爆發要比冷週期中少一半。80年代以來,全球大的火山爆發明顯減少,可能也是氣候變暖的原因之一。

    再有就是厄爾尼諾現象。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是赤道東太平洋海水異常增溫和異常降溫的兩種現象,它的發生發展常常會引起我國冬季氣候的異常。一般情況下,厄爾尼諾現象的發生,常常導致我國冬季溫度上升,形成暖冬氣候。1951年以來發生過14次厄爾尼諾現象,有13次我國出現了暖冬氣候。80年代以來,赤道東太平洋海溫持續偏高,厄爾尼諾現象頻繁發生,我國持續偏暖。但拉尼娜現象的發生卻往往會使我國冬季溫度下降,出現冷冬氣候。1951年以來發生的8次拉尼娜現象,有6次我國都出現了冷冬。1999年和2000年冬季,拉尼娜現象的持續影響,可能是我國大部分地區冬季氣溫比前幾年明顯下降的重要原因。

    歐亞大陸積雪。歐亞中高緯地區冬季積雪也是影響我國冬季冷暖的重要因素。一般情況下,歐亞大陸冬季積雪面積大,有利於蒙古冷氣團的發展和南下,常常使我國出現冷冬氣候;但如果歐亞大陸冬季積雪面積小,則不利於蒙古冷氣團的加強,使南下入侵我國的冷空氣勢力減弱,容易出現暖冬。

    冬季風的影響。冬季風強弱是導致冷暖變化的直接原因,一般地講,冬季風弱,意味著北方的冷氣團不活躍,侵入我國的冷空氣次數少,勢力弱,氣溫偏高,容易出現暖冬。反之,冬季風強,意味著北方的冷氣團活躍,侵入我國的冷空氣次數多,勢力強,氣溫偏低,容易出現冷冬。

    副熱帶高壓的強弱。位於我國東南部的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是一個暖性的高氣壓,它的強弱也直接影響到我國冬季冷暖。一般情況下,該高壓強大時,有利於南方溫暖氣流向我國輸送,容易出現暖冬;當它較弱的時候,則不利於南方溫暖氣流向我國輸送,我國冬季溫度往往偏低,出現冷冬。80年代以來,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持續偏強,有利於我國維持暖冬氣候。1999年和2000年冬季,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明顯減弱,使我國大部地區氣溫明顯下降。

    我國暖冬的特點

    我國自1986年以來連續15年暖冬氣候又有什麼特點呢?首先,從空間分佈看,這次全球增暖北半球比南半球明顯,北半球是中高緯度比低緯度明顯。我國則是北方增暖明顯,南方不明顯、西南等地甚至在變冷。其次,從季節變化看,冬季增暖最明顯,秋季、春季次之,夏季增暖趨勢還不十分明朗。第三,從日變化來看,最低氣溫即夜間氣溫升高比較明顯,最高氣溫即白天氣溫升高不顯著。最後,與歷史時期比較,從百年以來的變化看,20世紀以來最暖的40年代,連續暖冬最長為8年,而這次已持續15年,是20世紀少見的。1998年平均氣溫超過40年代最暖的1946年,成為本世紀以來最暖的一年。從千年以來的變化看,西元前5000—3000年,氣溫比現在高出3C左右,傳説中的“大禹治水”就發生在那個時候。當時陜西關中一帶都有麋和竹鼠等亞熱帶動物以及魚類等大量水生動物存在,這個時期稱為“氣候適宜期”;中華民族光耀韆鞦的盛唐時期,氣溫也比現在高出1C左右。西安一帶有的年份無冰無雪,還能種植柑桔,這個時期稱為“小溫暖期”;所以這次增暖還趕不上那個時候。

    暖冬的影響

    從當前來看,暖冬對節約能源、交通運輸、農田水利建設以及人們的戶外作業都非常有利。但暖冬也有不利的一面,首先,暖冬促使小麥旺長,抗寒能力降低,趕上春季低溫容易受凍害,所以要注意預防凍害;其次暖冬又會使病蟲害滋生蔓延,所以要加強防治病蟲害的工作;還有暖冬氣溫高,蒸發量加大,使乾旱加劇,對冬小麥生長和春播春耕不利,需加強抗旱保墑工作;另外,暖幹天氣再加上多大風,容易發生森林火災,必須加強森林防火工作。

    從更長的時間尺度看,氣候變暖可能會使全球海平面上升。近百年來由於全球變暖,海平面大約上升了10—15釐米。海平面上升可能使沿海低地被淹沒,海岸和海灘遭受侵蝕,土地鹽漬化,海水倒灌,港口和海岸建築物受損壞,航運、水産養殖業受影響等等。同時還能造成氣候帶移動。首先全球變暖會引起溫度帶北移,一般在北緯20—80度之間,約每隔10個緯度,溫度相差7C,如果全球平均增暖3.5C,溫度帶即可北移5個緯度,使原來寒冷的地區變得溫暖起來。其次也可能會引起降水帶的變化,原來旱的地方可能變得潮濕,原來潮濕的地方可能變得乾旱;另外降水的季節分配也會發生變化,也可能使有些地方夏季降水減少,冬季降水增多。這樣將會使農業、林業、牧業、漁業的佈局受到影響。當然這種變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人民網 2001年11月6日


今年北方沒有暖冬
中國北方暖冬時代結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