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濟動態
財經資訊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地方通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打造新世紀朝陽産業

    新的世紀給我國高新技術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同時也伴隨著新的挑戰。在“國家十五863高科技發展計劃指南”公佈之際,記者採訪了十五“863計劃”生物工程專家組成員、幹細胞專家趙春華教授。

    加強國際合作 共用科研成果

    38歲的趙春華教授現任中國醫學科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實驗血液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他還是教育部“長江學者計劃”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獲得者、第七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三年前他曾任美國明尼蘇達醫學院血液腫瘤骨髓移植係助教授、明尼蘇達大學幹細胞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美國明尼蘇達 N CI指定綜合學科腫瘤研究中心成員,獲得美國明尼蘇達州醫學研究基金獎、明尼蘇達大學教授基金獎。1997年美國《紐約時報》專題報道他的 F DA批准“抗腫瘤、耐藥雙基因幹細胞移植治療白血病一期臨床”。1999年作為實驗血液學幹細胞研究學科帶頭人回國工作。

    話題從9月召開的“第二屆血管新生與造血國際研討會”説起。這次研討會由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血液病醫院承辦,由中美國際合作實驗室美方代表兼顧問、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幹細胞研究所所長凱瑟琳維爾法伊教授與中美國際合作實驗室主任趙春華教授共同主持,並分別就幹細胞前沿課題研究作了大會報告;中美國際合作實驗室有三篇論文作了大會報告,多篇論文進行了會議交流,其中呼瑩、姜學英教授等有關幹細胞應用基礎的研究工作,得到了與會人員的廣泛關注和認可。同時,在由天津市科委主辦、血液學研究所承辦的“北方醫學科技論壇”會議上,凱瑟琳教授應邀作了題為“成體幹細胞多潛能基礎應用研究”的專題報告。她對中美國際合作實驗室成立以來卓有成效的工作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中美國際合作實驗室的情況。

    趙教授:國外(尤其是美國)在科研方面的資金投入、人才招攬以及基礎研究都遠遠領先我國。我原來工作的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幹細胞研究所,是于1998年成立的美國唯一的國家級非營利性專門從事幹細胞研發的科研機構,主要從事胚胎幹細胞、神經幹細胞、間充質幹細胞等研究工作。所長凱瑟琳維爾法伊教授是血液學家、腫瘤學家、國際幹細胞研究領域的學科帶頭人,為最早從事成年人的幹細胞分化發育並培育成數種不同組織的科學家之一。她所領導的研究所,在短短的一年時間內,就找到了把幹細胞變為神經細胞、肝細胞和心臟細胞的辦法,利用成年人骨髓中的幹細胞,不僅成功地培育出骨骼和軟骨細胞,而且還有構成血管內壁的內皮細胞。我作為研究者之一,對取得這樣的研究成果而感到自豪。

    我們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資源以取得與國際同等的研究成果,在中國醫學科學院、協和醫科大學領導的支援下,實驗血液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和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幹細胞研究所本著通力協作、優勢互補的原則,于2000年12月15日正式建立了中美國際合作研究室,我本人作為中方代表,擔任中美合作研究室主任,負責利用雙方的資金、技術和人才優勢,共同從事幹細胞領域的基礎與應用研究,共用科研成果。其中包括幹細胞移植技術的臨床應用、幹細胞組織工程系列産品研發等。

    幹細胞研究是一門新興的熱門學科,不可能僅靠幾個人來完成,它需要多國家、多領域的科研人員的通力協作。我們注意向國外同行吸取先進的科研技術與先進的管理理念,建立了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科研管理體制。我們在引進國內外生物高科技人才的同時,也注重加強科研後備力量的建設,以便充分利用國內外的技術、資金和人才,全面提高我國的幹細胞研究水準。

    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長

    記者:我國在幹細胞研究領域進展如何?有哪些自己的優勢和特長?

    趙教授:在幹細胞研究領域,我們有自己的特色,尤其在成體幹細胞研究方面,我們起步早、起點高,與國外相比差距不大,有些研究處於同一水準,在個別領域的研究甚至超過了國外,達到了領先水準。我們現在正在對成人幹細胞的亞全能性及其分化機制進行深入的研究。如何擴大我們領先領域的優勢,縮小落後領域的差距,充分發揮我國幹細胞研究領域的優勢和特長,全面搶佔國際幹細胞研究領域的制高點,是我們目前幹細胞研究中重點考慮的問題。

    實驗血液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國內最早注意到幹細胞的巨大應用前景而從事幹細胞研究的機構。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我當時所在的研究所在世界上首次發現了小鼠肌肉細胞能夠重建造血系統,其成果在國際血液學權威雜誌上發表;在國內,我們率先提出了成體幹細胞可塑性及機制研究,先後在國家衛生部立項,並獲得國家科技攀登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紐約 C MB基金、衛生部專項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重大攻關項目、天津市科委重大科技攻關“幹細胞組織工程”項目、中美合作項目和醫科院骨幹人才基金等大力支援。

    我們現在已經建立了幹細胞平臺技術,從肌肉、肝臟、骨髓中成功地發現和分離了成體幹細胞群,完成了幹細胞定向誘導分化成骨、成軟骨、成神經細胞、成心肌細胞和血管內皮細胞的研究;深入進行肌源性幹細胞轉化造血幹細胞機制的研究。最近,繼加拿大科學家從皮膚中獲得多潛能間充質幹細胞群,我們研究發現從胰腺組織可分離出間充質表型具有多係分化潛能的成體幹細胞群,這在國內外尚未見有相關的報道。另外,我們率先在體內和體外實驗證實間充質幹細胞群可在幹細胞調控因子誘導下轉化成造血幹細胞,有關人成體幹細胞移植研究成果已申請了發明專利。

    趙教授高興地説:在上述研究工作的基礎上,我們又提出了成體幹細胞研究的新假説:在人體發育的過程中,成體幹細胞為存留在多種組織中且具有多係分化能力的亞全能幹細胞群體。

    打造新世紀的朝陽産業

    記者:您作為十五“863計劃”專家組成員,目前正在進行哪些工作?

    趙教授:正如國家科技部對我們要求的那樣,國家十五“863計劃”將創新的機制引入科研領域,為科技成果的儘快轉化和推向市場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和環境。我本人有幸能為我國的科學工作者和患病同胞服務感到高興,同時也感到我們所擔負的重任和使命。

    根據江澤民主席“發展高新技術産業,促進科技成果的商品化、産業化和國際化”的指示,我們正在努力把國內外的資源聚集起來,建立一系列與幹細胞相關的産業,為國家“863計劃”生物技術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以更好地造福于患者、造福於人類。

    幹細胞研究本身是一個全新的高科技領域,它需要強大的技術、資金支援、一支高素質的科研隊伍和大量的幹細胞研究基礎和經驗。“全國鋪開”式的研究方式可能不是最佳模式,也不符合我國資源有限的國情。最佳模式應該是集中有限的資源,重點投入到幾家有長期幹細胞研究基礎、並具有一定優勢和特色的研究機構。

    最後,趙教授説:我們還應該清醒地看到:在幹細胞研究領域還存在著許許多多的困難,至今傳統觀念的束縛和影響依然存在,如何在不與倫理、法律、道德相抵觸的前提下,更好地進行幹細胞研究,依然是困擾幹細胞研究的一個大問題。但是,我相信,幹細胞的研究作為21世紀的朝陽産業,必將使全人類的健康受益。

    《科技日報》2001年10月16日

    

    



“863”帶給我們全新的生活
江澤民觀看“863”計劃15週年成就展
香港組織高層代表團出席“863計劃”十五週年
我國寬頻接入技術研究獲重大突破
我軍萬名科技專家建功“863”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