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專家:小行星到底怎樣得名

    “天上有顆小行星叫‘北師大星’。”10月6日,在北師大的校園,國家天文臺副臺長王宜研究員説:“這顆星的命名經過了中國科學院的特別批准,將用於北師大的百年校慶,以彰顯北師大在中國教育科技事業方面的重要貢獻。”

    此前,今年7月,有一顆小行星被命名為“金庸星”。璀璨的星空中,還有“巴金星”、“陳景潤星”、“希望工程星”等小行星在沿著自己的軌道運作,他們早在1999年就得到了命名。

    “到底什麼是小行星?小行星是怎樣得名的?”在“北師大星”的命名典禮和地面標誌性雕塑揭幕儀式上,各個專業的大學生和國內權威的天文學家們聚在了一起,有了請教小行星知識的機會。

    小行星是重要的太空資源

    在太陽系,太陽是恒星,有地球、火星、木星等九大行星,另外還有一種小天體,也在繞著太陽做軌道運動,它們被稱作“小行星”。

    小行星對研究太陽系的起源有重大價值。天文學家説,由於它們的品質很小,不會發生地球那樣大的變化過程,因此保留了太陽系初期的原始狀況。近年,隨著“近地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傳説,引起了大眾對小行星的關注。

    天文學家認為,隨著空間技術的發展,小行星越來越成為一種重要的太空資源,並且小行星還和國防發生著密切的關係。

    “北師大星”先後有4個名字

    中國科學院天文學家朱進講述了“北師大星”的故事。1996年9月18日夜,他所在的項目組,在位於河北省興隆縣的大山之中的北京天文臺觀測點,新發現了這顆小行星。朱進博士是北師大的校友。

    關於“金庸星”,金庸有一番笑談:“這顆小行星的發現,我並無半點功勞,功勞全是天文學家的。本來,這顆星應該叫‘朱進星’而不是‘金庸星’的。”

    金庸透露“金庸星”命名內幕説,天文學家的工作十分辛苦,有時候也很枯燥、單調。每當下雨或者雲多的天氣,看不到星星,天文臺的工作人員就會坐在一起聊金庸的書,聊書中的英雄人物。金庸的作品,陪伴發現“金庸星”的天文學家們度過了許多個枯燥的夜晚。

    “無論‘金庸星’,還是‘北師大星’,一個小行星先後有4個名字。”天文學家介紹:“小行星是目前發現的各類天體中惟一可以由發現者進行命名,並得到世界公認的天體。小行星命名既是為了科研工作的方便,也是鼓勵觀測者投身於小行星發現領域。”

    朱進博士介紹説,天文學家們觀測到一個小行星後,不能馬上確定它是個新的,不知道別人是否發現過,這時就需要給它一個臨時編號,這是第一個名字。

    這同一顆小行星在不同的夜晚被觀測到,並報告國際小行星中心之後,確認了它是個新的,它會得到第二個名字———一個國際統一格式的“暫定編號”。

    當一個小行星在至少4次回歸中被觀測到,並且它的運作軌道被精確確定後,這個新的小行星就有了第三個名字———國際小行星中心給的永久編號。比如,“北師大星”的永久編號為第8050號,“金庸星”的永久編號為第10930號。

    一個小行星的第四個名字,按照慣例,由發現者在發現10年內命名。

    早期小行星的命名多選自神話中的人物,後來演變為發現者表達自己意願的方式。當然,小行星的命名有一定的規範,比如政治家、軍事人物或者政治、軍事事件必須在逝世或發生100年以後才能命名。所有小行星的命名,必須經過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由13人組成的小天體提名委員會批准,由國際小行星中心發佈通報國際社會。

    截至2000年,朱進博士所在的北京天文臺施密特小行星組,已經有了275顆小行星的命名權。(王堯)

    中國青年報 2001年10月10日

    

    



太空又多五顆“中國星”
國家天文臺以五位科學家名字命名五顆新發現小行星
200年後論短長 認識小行星
金庸小行星正式定名
美國:地球生命源於小行星?
美無人駕駛飛船 今天著陸小行星
天文學史上劃時代的成就 首次發現其他恒星的行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