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九五”我國農業科技十大進展

      “九五”是我國實現小康目標的關鍵階段,圍繞攀登科技新高峰、服務農業主戰場的主題,農業科技工作呈現快速發展的勢頭,分別在十大領域相繼取得重大進展,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以及農民的增産增收提供了堅實的支撐條件。

    一、種子工程:新品種高産優質

    據統計,5年間共育成水稻、小麥、玉米等18種主要農作物優質、高産、多抗新品種411個,獲國家後補助品種276個,創造出719份優異育種材料。選育的水稻新品種“中香一號”品質與泰國名牌大米相媲美,而産量超過泰國米一倍;麵包小麥濟南17、中優9507等綜合品質達到美國與加拿大優質小麥標準。通過強化常規育種技術與生物技術的結合,大大提升了我國整體的農作物育種水準。繼培育出單價轉基因抗蟲棉之後,我國已成功地將雙價抗蟲基因直接導入優良棉花新品種(係)中,培育出居世界領先水準的第二代轉基因抗蟲棉。

    二、超級稻:畝産接近800公斤

    “九五”期間,通過採用雜種優勢與理想株型相結合的育種技術路線,全國主要育種單位通力合作、聯合攻關,中國超級稻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培育出一批在生産上具有重大應用價值的常規稻品種和雜交稻組合。雜交稻先鋒組合“兩優培九”和“協優9308”在湖南和浙江百畝試驗田畝産近800公斤,小面積畝産超過800公斤;汕優明86、Ⅱ優162、沈農系列粳稻新品種等在20多個百畝片和9個千畝片畝産700公斤以上。這一歷史性的重大突破,對進一步提高水稻産量,改善水稻品質,保障21世紀中國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三、畜牧業:六畜興旺效益高

    選育出一批畜禽新品種(係),其中新楊褐殼蛋雞高産配套係通過國家審定、打破了進口種雞壟斷國內市場的局面;繼荷斯坦牛之後育成我國第二個肉牛新品種———西門塔爾牛;飼料用植酸酶的研製及中試技術研究取得重大進展,結束了我國植酸酶産品完全依賴進口的歷史。

    四、水産養殖:農民增收辟新徑

    水産養殖業在未來農民增收與膳食結構調整中具有重要作用。“九五”期間,我國加大了水産養殖技術的研究力度,並獲重大突破。

    在苗種選育和繁育方面,成功地解決了大口鲇、南美白對蝦、史氏鱘、鯔魚及人工選育的高寒鯉等5種水産養殖對象的規模化繁育的關鍵技術,達到可批量生産苗種的技術水準。在規模化養殖技術方面,建立了草型湖泊高效低耗多種規模化養殖技術模式。

    五、旱作節水:省錢省水推廣快

    通過攻關,研製出的新型渠道防滲材料和技術,可減少水分滲漏損失80%—90%,已累計應用面積1.5億多畝;研製出的雙壁波紋塑膠管、薄壁PVC塑膠管等多種低壓管道輸水管材和管件,以管道輸水代替土渠輸水,可節水30%—50%,已累計推廣應用面積8000多萬畝;研究形成了適合國情的引黃高含沙噴灌技術、膜上灌水技術,可節水30%—60%,增産糧食10%—30%,推廣應用面積已達2300多萬畝;在引進、消化、吸收的基礎上,進行微灌技術的改進、創新,形成了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産品,已在果樹、蔬菜、花卉等高附加值經濟作物上應用,面積達500萬畝以上。

    六、區域農業:現代農業樹樣板

    “九五”期間,針對黃淮海平原、黃土高原、南方紅黃壤地區、北方旱區、松嫩—三江平原等五大區域制約區域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主要障礙因素,以不同類型區的中低産田治理與農業綜合發展為主題,研究出了一批科技含量高、示範實用性強、覆蓋面廣的大面積高産優質高效持續發展關鍵技術,建立了一批能夠真正依靠農業科技進步及提高農民素質、體現科技經濟緊密結合的農業現代化樣板。在不同類型區産業結構調整的整合配套技術、中低産田治理與生態建設綜合技術、節水與水資源高效利用技術、區域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模式和技術等方面取得重大進展。有效地帶動了不同類型區的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持續發展。

    七、設施農業:大棚裏面好種田

    “九五”期間,我國獨創的日光溫室節能技術取得重要突破,設計出第二代節能日光溫室,配套開發整合了多功能複合膜、防雨膜、機械化卷放保溫覆蓋材料等技術。充分應用現代生物、資訊技術,研製並建成了“智慧型”連棟塑膠溫室等5種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産權的、適於我國不同生態類型的現代溫室設施,建成12個工廠化育苗基地,建立了40多種蔬菜、西瓜、甜瓜和花卉育苗及溫室栽培管理及産後加工保鮮技術體系,産品品質大幅度提高,附加值成倍增長。以設施園藝為主的“工廠化農業”,從改進結構性能、篩選優良品種、增施有機肥和二氧化碳、病蟲害綜合防治等方面整合日光溫室節能栽培配套技術,在京、津、冀等13個省區推廣應用。

    八、病蟲害防治:降低損失保豐收

    針對病蟲危害對農業生産帶來的巨大威脅,“九五”期間研究澄清了長期懸而未決的我國各地棉鈴蟲蟲源性質,並系統研究了棉鈴蟲遷飛規律,制定了我國長江流域、黃河流域、遼河流域和新疆地區棉鈴蟲的預測預報和防治策略。完成了中國禽流感流行株的分離和鑒定、禽流感重組核蛋白診斷抗原的研製及應用,建立了禽流感免疫酶診斷方法和技術。

    九、資訊技術:全面改造傳統農業

    “九五”期間,我國農業資訊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取得了顯著進展。通過攻關,自主開發了適合我國國情的旱情遙感監測系統、耕地遙感動態監測系統、主要農作物遙感估産系統、我國北方草地草畜平衡動態監測系統等。農業資訊網路數量及規模飛速發展,目前涉農網站已達2000個左右,內容涉及農産品市場資訊、技術資訊、政策資訊和生活資訊。農業專家系統應用及示範已在全國展開,促進了施肥、病蟲害防治等農藝措施的適量化和科學化。

    十、農産品加工:填補多項國內空白

    在農産品加工方面,通過攻關,“九五”期間農産品加工技術及重要農用機械設備研製取得了重大進展。研製開發出了農用移動式小麥烘乾及清理設備和出粉率提高5%的制粉新工藝;開發出大豆系列産品微生物發酵水清法制取工藝,複合多肽、低聚糖、大豆皂苷生産工藝,開發出微膠囊化大豆油脂、大豆異黃酮等一批新産品;首次建立了我國優質牛肉分級標準,提出了一套以電刺激為主的牛肉快速排酸成熟技術。在先進適用農業機械方面,研製出了水稻育秧精量播種成套設備,填補了國內雜交稻等優良品種小播量精播裝置的空白。

    《人民日報》 2001年09月25日



中國科技30年後擠身世界前沿
全國華僑農場科技進步經驗會落下帷幕
科技人才崛起:中國領導階層的深刻變化
科技撐起浙江農業半邊天
高科技在中國就意味著經濟的高增長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