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是電動汽車的時代

作者簡介:陳清泉1937年出生於印度尼西亞,原籍福建泉州。1957年畢業于北京礦業學院,1982年獲香港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9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香港大學電機電子工程系主任及國際電動車研究中心主任。

這麼多年來,我一直在做兩件我覺得特別重要的事情:一是促進香港和內地以及中國和國際之間的科技交流;另一件事就是力圖將我研究了幾十年的電動汽車産業化。我此生的最大願望就是,在我離開這個世界之前,能夠看到電動汽車代替汽油車跑滿大街小巷。

我一直認為,電動車一定會代替汽油車。有兩個理由:一是能源問題,二是污染問題。最多再過60年,我們現在所用的石油資源將枯竭,到那時候汽油車怎麼辦?據我了解,2000年中國進口石油7000萬噸,預計2005年後將超過1億噸,相當於科威特一年的總産量,這説明中國現在對石油的依賴越來越大。還有就是眾所週知的傳統汽油車對大氣造成的污染相當嚴重,尾氣排放造成的空氣污染目前已經佔到整個污染源的一半以上。目前世界上空氣污染最嚴重的10個城市中有7個在中國。顯然,加快使用傳統內燃機技術發展汽車工業,將會給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的能源安全和環境保護造成巨大影響。電動汽車應該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因為電動汽車基本上不以汽油為直接燃料,能源利用率高,環境污染低,特別是立足於氫能基礎上的燃料電池汽車,以氫為燃料,通過化學反應産生電流並排出水,能實現可迴圈利用和零排放。

現在,電動汽車已經被國家列入863計劃。在電動車領域,國外政府和大企業已經起跑。近10年來,美國、歐洲、日本等國的政府和跨國公司已投入超過100億美元開發研究包括燃料電池車在內的電動車。在電動汽車這一新的領域,中國與國外實際上已經處於相近的起跑線,技術水準與産業化的差距比較小,如果説在傳統內燃機汽車方面中國落後於國外先進水準20年左右的話,那麼在電動汽車領域,國內外只有4、5年的差距。

電動汽車最終成為産品,我認為,實現産業化的進度是關鍵。國外內燃機發展到今天已經擁有一套成熟的系統、標準和工藝,這些對我國的汽車工業而言都是非常高的門檻。為了節省鉅額的研發資金,國內汽車企業大都直接購買外國的中、高端傳統技術,難以擺脫“永遠跟在人家後面跑”的尷尬局面。

要想將電動汽車變成我國汽車工業趕超世界先進水準的大好機會,只有走一條“自主開發、擁有智慧財産權”的産業化路子,否則必將重蹈內燃機時代的覆轍。目前,山東黑豹公司研究開發的電動汽車的技術經濟指標已處於同類車的世界領先水準。2001年,黑豹引進德國技術,通過消化、吸收並創新,開發出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新車。該産品即將在海南生産,同時向各地做使用示範。

産業化的關鍵還需要政策上的大力扶持。據我所知,目前國內外的一些城市對電動汽車的使用都採取了扶助政策。例如美國的一些州對購買電動車的人予以減免稅項,法國對購買電動車的人給予3800歐元的補貼。

近十年來,世界各國紛紛加快了對新一代潔凈能源汽車的研發與生産,各大汽車巨頭對此投入重金——美國通用公司每年為此投入3億美元,而克萊斯勒公司更是高達5億歐元。據專業人士預測,未來數十年,電池電動車、混合電動車和燃料電池電動車市場份額將以穩定的速度增長,而燃油汽車的市場份額將會逐漸減少,未來的汽車時代將是屬於電動汽車的時代!

光明日報 2004-05-26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