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經典電腦何時遭遇極限?

    在今天閉幕的 “2001年量子資訊國際學術會議”上,與會的量子通信、量子計算領域的國內外科學家在接受本社記者專訪時,對“經典電腦何時遭遇極限?”這一問題做出了不同的回答。

    經典電腦即我們現在通用的硅晶片電腦。近30多年來,製造技術的革命大大提高了傳統硅晶片的整合度。1971年英特爾公司生産的第一個晶片只含有2300個電晶體,英特爾去年年底推出的奔騰4晶片則整合了4200萬個電晶體。英特爾公司的奠基人之一摩爾在20世紀70年代發現,整合在一塊晶片上的電晶體數量大約每兩年增加一倍。這一發現被其後數十年晶片發展的實際情況所驗證。這就是人們所説的摩爾定律。

    按此計算,到2010年,一個晶片上的電晶體數目將超過10億個。隨著電晶體整合度的提高,晶片的耗能和散熱成了全球關注的大問題。據英特爾公司負責晶片內部設計的首席技術官蓋爾欣格預測,如果晶片的耗能和散熱問題得不到解決,到2005年晶片上整合了2億個電晶體時,就會熱得像“核反應爐”;到2010年就會達到火箭發射時高溫氣體噴嘴的水準;2015年就會與太陽的表面一樣熱。

    因此,科學界中絕大多數人都認為,傳統的硅晶片電腦將不可避免地遭遇發展極限。那麼,這種極限何時出現呢?

    量子密碼通信方案最早提出者之一、第一屆NASA量子資訊國際學術會議主席、美國科學家貝納特教授認為,儘管摩爾定理從理論上預測到傳統硅晶片電腦要遭遇極限,但應該説它只是一個趨勢,等處理器到了原子尺度大小時才會出現。他預計要等到這一天大概得有幾十年的時間。他形象地説,這將是個軟著陸的過程,未來一段時間內處理器整合度增加的速度將趨向緩慢,而不是突然停止。

    但大多數量子科學家則認為極限不會那麼久才出現。最早提出離子阱離子計算等諸多重大新學術思想的奧地利科學家左拉教授給出了一個相對的估計數,他認為大概十年後傳統電腦的記憶體將會遭遇極限。清華大學教授龍桂魯教授也支援這一觀點,他認為根據“摩爾定律”推測出的10年左右的時間就是經典電腦的極限。

    中國科學院量子物理與資訊研究計劃學術帶頭人郭光燦教授認為,之所以經典電腦遭遇運算速度極限的問題,是因為它是一個不可逆的體系,會耗能、發熱和限制整合度;研製可逆的體系將是人們追求的新目標。他指出,物理學家們發現,量子力學體系的演變就是一個可逆的體系,所以目前全球很多科學家都正在研究如何充分發揮量子力學的性質製造量子電腦。這種電腦所具有的並行處理的能力是現在的電腦所做不到的。



未來電腦:生物電腦 光電腦 量子電腦
科學家説,現在還沒有真正的量子電腦
我國首次舉辦量子資訊國際學術會議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