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評“候選院士廣告”

    有一條消息多少令人吃驚,也考驗著我的判斷力。那就是:“隨著兩年一度的中科院、工程院院士增選進入關鍵性公示階段,科學家們一改過去的‘被動宣傳’為‘主動宣傳’,紛紛花錢在圈內媒體上爭相露臉,以期提高知名度。”“一家全國性科技報的編輯告訴記者,最近,來自科學家的宣傳費成為該報廣告收入中新的增長點。”(7月25日《北京晨報》)。

    這還是那些恂恂之士、慊慊君子嗎?這還是我們心中敏于思而訥于言的科學家形象嗎?

    不管怎麼判斷,這條新聞至少使我們接近了真實的“科學家生態”——現實的市場經濟利益背景中的科學家群體。

    如報道所言,從廣告款的來源看,與其説是科學家在花錢“自我宣傳”,不如説是科學家所在的單位,所處身於其中的利益集團在相互競爭。爭什麼?無非名與利。因為院士對於這些單位而言,就是名與利———“能‘涌現’出院士,既可為單位增光,也將在經費申請和項目申請方面獲益不少”。對於單位而言,花錢聘請院士與花錢宣傳為自己的科學家“競選”一個院士等值。在市場經濟環境中,科學家的價值,知識的價值,就體現在企業的“爭奪”之中。他們爭是好事兒。他們不爭,科學家就沒“價”。因此,圍繞著增選院士的廣告戰,至少反映著市場對科學家的客觀評價,反映著科學家所在科研單位自身的企業意識和企業性質。“候選院士廣告”這一現象的性質,就是“市場”在花錢宣傳科學家。沒有這個”市場“,院士選舉———至少選舉過程,只能像過去那樣很少被人注意。

    問題是,這樣一個利益因素加進來,其利弊何在?

    選舉院士是專家選舉,不是全民普選;關於院士候選人的宣傳廣告,訴求的對像是專家,而不是普通老百姓。但是科學家廣告的客觀影響,卻及于更廣泛的社會公眾,而不僅限于選舉圈子。因此,有著資訊擴散的凈收益。增選院士的廣告戰,無異於一次科學家宣傳運動。選舉標準由專家掌握,選舉資訊讓百姓週知,這有什麼不好呢?競選院士雖然是科學家個人的名與利,是科學家所在單位的名與利,但對於院士選舉廣泛的社會關注,則是整個科學家群體的利益,是中國科學事業的利益。

    廣泛的社會關注本身,是任何評選、推選、選舉活動保持公正性的良好環境。院士選舉也不例外。院士選舉,高在雲端,一些清清白白的人,所做的是一項清清白白的事業,自然是那些被金錢所污濁的品牌評選和官場賄選不能相比的。但是,為科學家候選院士花錢做廣告這件事本身卻證明:在當代中國,科學家的評選活動,自有利益在焉。既然有利益,這些利益就要表達,就要産生影響。它們不以“廣而告之”的形式表達出來並産生影響,就可能以“秘而不宣”的途徑表達並産生影響。對於公正的選舉而言,哪一種方式才是應該的選擇呢?自然是前者。既然個別的利益不能在選舉中排除,在我看,那最好的方式,就是讓所有的利益都公開發出聲音。

    當然,有的學者的憂心不無道理:“如果有錢人大做宣傳,沒錢人無人吹捧,由此造成資訊不對稱,可能會妨礙雖然默默無聞、但卻真正優秀的科技精英被選出”。這涉及到如何降低資訊成本的問題,值得研究。但更值得思考的是:是什麼使那些真正優秀的科技精英默默無聞?資訊的“對稱”自然優於資訊的不對稱;但有資訊肯定優於沒有資訊。不能把沒有資訊説成是一種資訊對稱。

    《中國青年報》 2001年7月27日



院士增選競爭激烈 科學家也做廣告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