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旅美中國學者談生物技術發展新趨勢

    參加在這裡舉行的“21世紀東西方衛生保健展望” 大會的旅美中國學者、哈佛醫學院高福博士在接受本社記者專訪時指出,隨著人類基因組圖譜破譯成功,生物技術正在進入後基因組時代,其産業化、國際化的趨勢日益明顯。

    高福説,在未來20年內,生物技術將蓬勃發展,很可能成為繼資訊技術之後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主要動力。他指出,人類基因組圖譜破譯成功後,科學家更加關心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研究,因為基因必須通過蛋白質才能實現自己的功能。過去這一研究是手工作坊式的,科學家只能對自己感興趣的蛋白質進行研究;在後基因組時代,這一研究是大工業生産式的,即大規模地對所有的蛋白質逐一進行研究。

    生物技術進一步産業化是後基因組時代的一大特點。高福介紹説,美國生物技術産業化浪潮源於20世紀70年代。1972年美國哈佛醫學院的猶大福克曼教授因自己在癌症研究中的新設想得不到學術界認可而向企業界申請資金,美國孟山都公司對他的設想非常感興趣,決定投資。這一事件被《波士頓環球報》報道後,在學術界特別是哈佛大學引起軒然大波,很多人批評福克曼出賣了學術、出賣了哈佛。但經過幾年的爭論,人們逐漸認識到生物技術必須走産業化的道路。這一事件發生後的短短幾年內,美國東西海岸涌現出一大批生物技術公司,其中一些目前已成為世界著名高技術公司。

    高福認為,目前生物技術産業正在進入一個新時期。如同因特網産業一樣,以往一個生物學家憑著一個好概念就能找到風險資金,但現在風險資金投資者更加看重具體的成果和産品,生物技術公司必須依靠能夠營利的産品和技術才能生存下去。在這種情況下,小的生物技術公司或者紛紛破産、或者被大公司兼併。

    生物技術更加國際化是後基因組時代的另一特點。高福認為,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全球化浪潮的到來,生物技術及其産業必然要順應這一大趨勢。另外一個重要因素是,目前的疑難病症如艾滋病、癌症等,都是多因子疾病,不像肺結核那樣會被盤尼西林一種藥物治愈。同類多因子疾病的誘因在不同地區、不同人種中存在很大差別,憑一種藥物包打天下幾乎不可能。因此要征服這些疾病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不然這些疾病很容易在防治薄弱的地方死灰複燃。另外,針對不同地區、不同人種的多因子疾病藥物也會不同,因而針對一個地區和人種研製的藥物很難有普適性,要佔據當地的市場,就必須走國際化的道路。

    新華社 2001年7月2日



程京:五年後生物晶片將改變我們的生活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