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讓科學精神在這裡延伸
——中國科協副主席徐善衍談科技館建設


    隨著“科教興國”戰略的強化落實,國家對科普事業的投入力度不斷加大,各地紛紛籌建科技館,科技館事業出現了一個極好的機遇,但是,科技館仍面臨新的挑戰。中國科協新任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徐善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強調指出:科技館重在使大眾對科學精神、科學方法的領會和把握。

    以中國科技館建設為例,徐善衍説:中國科技館一期工程于1982年籌劃,1988年開館;時隔10年後二期工程開工,于2000年4月29日開館;但僅僅1年後,加快步伐、加緊建設三期工程的呼聲越來越高。這一方面説明黨和國家各級政府對科技館建設給予了高度重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社會民眾對科技館的強烈需求。從中也可以看出,人們現在對科技館在提高全民族科學文化素質中作用的認識,越來越高,越來越全面。他認為,科學文化素質是科教興國的基礎,不提高全民素質,科教興國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難以實現。

    徐善衍將四大傳媒即報刊、廣播、電視、網際網路與科技館相比較,提出科技館是群眾最好接受的科普教育形式,其他都不如科技館集視、聽、享受于一體,所以是看得見、摸得著,甚至可以參與的科普教育形式。同時,他認為,科技館的意義在於通過展品啟發人們一種思考,煥發人們一種興趣,吸引著人們去探索,特別是通過帶人步入科學發展的歷程,讓你從中實現對科學方法、科學精神的把握。他説,江總書記對科普的內涵已經高度概括為“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這也是對科技館內涵的高度概括,為科技館工作指明瞭方向。

    展品是科技館的靈魂。豐富多彩、高品質和有創意的科普展覽,是科技館吸引觀眾和發揮展教功能的關鍵。徐善衍認為,展品的參與性不應僅僅停留在“動手”的水準上,應努力使觀眾“動腦”,激發觀眾對科學的興趣和探索的慾望,增強公眾對科學的理解。同時,科技館也要跟蹤世界科學技術發展的前沿與最新成果,並在展覽中有所體現。

    他説,科技館作為科普教育的重要手段,就要在“科普”二字上下文章,所謂科普就是科學性和社會性、群眾性的結合。人類在科學領域中取得的成就,是數百年、上千年的科學實踐的結果,要把這些濃縮為理論,變為展品很難,變為精品就更難。他還舉例説,國外大學設立“科技傳播係”,專門研究如何將科學技術傳播開來,而我們沒有,我們缺乏這方面的研究探索。我們許多科技館的展品幾年一貫制,總是那幾樣,反覆複製,展品單一、陳舊,導致開館時轟轟烈烈,但熱鬧一段時間就變得冷冷清清,人煙稀少。所以,難在把基本知識、基本原理真正交給群眾,使他們在其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另外,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新興學科不斷涌現,學科交叉、學科綜合現象也日益顯著。因此,跟上時代的步伐,把不斷發展的科學技術,不斷出現的新的學科讓公眾了解,是科技館必須肩負的責任。

    新華網 2001年6月28日


中國科協成為我國學術交流主渠道
我國首建公眾科學素養觀測系統
上海科技館撩開神秘面紗
科技館、天文館延時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