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國有商業銀行改革已時不我待

1994年以後,四大國有銀行開始由專業銀行向商業銀行轉軌。通過改革,四大國有銀行發生了很大變化,銀行的整體素質有很大提高,但當前面臨的問題仍不容忽視:銀行産權制度改革尚未取得實質性進展,制度的缺陷決定了銀行法人治理結構無法得到根本改善。經營運作機制特別是風險內控機制有待進一步提高。積存的大量不良資産尚未得到有效處置,潛在風險依然很大。

改革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已經成為中國金融業改革開放的核心問題,而四大銀行近期改革的首要問題是消化歷史包袱。同時,按國際一流銀行要求全面構建銀行的各項制度。

加快國有商業銀行改革已時不我待

作為中國銀行體系的中堅力量,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在整個銀行業領域中一直處於主導地位,在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支柱的作用。

1994年以後,四大國有銀行開始了由專業銀行向商業銀行轉軌的艱難歷程。通過改革,四大國有銀行發生了很大變化。與十年前相比,銀行的管理能力、經營水準和服務品質都有了較大提高,銀行的不良資産比率得到較快下降,銀行的整體素質有很大提高。

儘管如此,當前面臨的問題仍不容忽視。突出表現在:銀行産權制度改革尚未取得實質性進展,制度的缺陷決定了銀行法人治理結構無法得到根本改善。經營運作機制特別是風險內控機制有待進一步提高。積存的大量不良資産尚未得到有效處置,潛在風險依然很大。國外許多教訓已證明,銀行危機通常是金融危機的核心因素。一方面,銀行危機往往會通過信用鏈條迅速傳遞,誘發金融危機;另一方面,即便金融危機不是由銀行直接引發,但銀行業危機通常會接踵而至並帶來或加深金融領域的危機。

如前所述,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又在中國銀行體系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四大銀行的經營狀況直接影響到整個中國金融體系的安危,要保證中國的金融安全,首先必須解決國有商業銀行的現有問題。根據我國的入世承諾,到2006年我國將完全取消外資銀行的地域限制,取消所有現存對外資銀行所有權、經營和設立形式(包括設立分支機構和許可證發放)進行限制的非審慎性措施,允許其享受與中資銀行相同的待遇。這意味著短短2年多後外資銀行就將在幾乎沒有任何障礙的情況下與中資銀行競爭。如果不加速改革,屆時中資銀行可能會進一步喪失競爭力。

總之,在四大銀行存在鉅額不良資産,資本充足率等銀行安全性指標十分脆弱,外資銀行又準備大舉進入的情況下,2005年後一旦發生風吹草動,或因出現其他現在不可測的因素,就有可能出現一家銀行大面積存款搬家,引發對某一家甚至幾家銀行的擠兌,最終造成金融恐慌。從現有國有商業銀行的情況看,這絕不是危言聳聽。只要在近3年內,我們始終對外拿不出透明、有效的解決方案,我們絕對沒有任何理由高枕無憂,盲目樂觀,絕不能拿國家和民族的利益作賭注。因此,認真借鑒其他國家銀行危機的教訓,加快我國四大銀行改革提高其國際競爭力,對於防範和化解未來可能發生的金融危機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所以,改革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已經成為中國金融業改革開放的核心問題。

四大銀行改革迫在眉睫的任務,一是要儘快解決已存在的巨大的金融風險,二是通過各項改革措施,努力把四大銀行辦成能與國際一流銀行競爭的金融企業。但是,第一個問題不能解決好,改革後再好的制度、再好的管理者,也只能抑制新的不良貸款的産生,短時期內仍不能達到改革後高資産品質的銀行目標。就此意義講,四大銀行近期改革的核心問題和首要問題是要消化歷史包袱。

(本報告執筆:夏斌 張承惠 )

中國經濟時報 2003年7月29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