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飛船齊進 上海航太“鬧”蒼穹

     浩瀚宇宙中,越來越多的人造衛星、載人飛船、運載火箭上,凝聚著上海航太人的心血:風雲一號D星正式交付沒多久,風雲三號的研製生産合同接踵而來;神舟三號飛船成功發射,神舟四號的實驗調試已進入最後階段;長征四號乙火箭4個月前剛剛“一箭雙星”,如今又進發射場……今年以來,上海航太人出色地完成了一個個重大研製發射任務,向著新的高峰攀登。

    作為我國航太科技工業的重要研發、生産基地,上海航太局今年承擔著衛星、飛船、火箭等發射任務近10次。重大任務面前,上海航太局進一步推行計劃節點控制和全過程品質跟蹤,實施“技術、計劃、經費、人員、品質”五維管理模式,促進度,抓品質,保證各項任務萬無一失。神舟三號飛船7天的太空遨遊中,上海航太局承擔研製的電源系統、推進分系統、測控通信子系統等部分均運作正常,確保了飛船試驗成功;“氣象專家”風雲一號C星,已經服役3年,依然“身體健康”,上海航太局在其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了衛星的有效載荷,增進各服務平臺的穩定性和可靠性,研製出風雲一號D星,5月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的“護送”下進入預定軌道,運作十分正常,已正式交付使用。

    對宇宙的探索永無止境,越來越多的行業、部門需要航太科技的支援。在中國航太科技集團的統一部署下,上海航太局在完成發射任務的同時,正抓緊進行新一代産品的開發,為國民經濟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水準更高的“氣象大師”呼之欲出:上海航太局負責的第二代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衛星“風雲三號”已完成方案階段研製工作。與風雲一號C星、D星相比,風雲三號“神通廣大”,配置9種有效載荷,可實現全球、全天候、多光譜、三維、定量探測,大大提高對地觀測和全球探測能力,其技術性能超過目前美國正在使用的NOAA—15衛星,衛星雲圖最高解析度為250米。地球靜止軌道的風雲二號系列也在升級,風雲二號C星的研製工作進展順利,預計在明年底前上天,與風雲二號B星相比,C星有5個觀測通道,收集的資訊更加豐富準確,可提供更為詳盡的颱風、雲圖、長波輻射等資料,使我國氣象衛星體系進一步升級。

    中國人實現遨遊太空的夢想越來越近。

    神舟四號的發射時間已基本確定,飛船的試驗條件將與載人飛船完全相同,生命保障系統及相關的試驗條件更為完備,在神舟四號上,上海航太局依然承擔飛船飛行、返回的關鍵艙體和部分關鍵系統的研製任務,目前進展順利。如果發射成功的話,神舟四號有可能是最後一次無人實驗,它的後繼者將有望實現中國載人進太空的夢想。

    長征四號火箭依然“寶刀不老”,而上海航太局又開始參與新一代火箭預先研究和技術儲備工作。新一代火箭系列可按發射不同衛星的需要,通過模組間的組合,形成一個系列化、通用化、組合化的火箭“新家族”,從整體上減少了一星一箭的研製成本;使用的推進劑為液氫液氧和液氧煤油,均無毒無污染,可滿足未來三十年乃至更長時間國內外市場需求。

    解放日報 2002年10月5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